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604852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课题申请指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二一年九月第一章 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铜是重要的结构及导电材料,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项目根据我国当前铜加工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国家科技计划总体部署,针对我国铜产业生产技术落后、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和铜资源短缺的现状,结合当前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主题,集中针对铜带材与铜管材的短流程制造工艺及装备、高精压延电子铜箔制造工艺以及铜资源回收等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产业化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铜材短流程、高效节能的新型制备技术和铜材循环再生产利用新技术,全面带动我国铜加工产业生产

2、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本项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制造业领域基础原材料优先主题,也符合制造业领域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优先主题。二、申请内容本项目针对传统工艺制造高纯无氧铜带品质差、成本高的技术难题,通过采用连续挤压工艺技术和大型连续挤压生产装备的研究和开发,全面提升我国高纯无氧铜带生产的技术和设备水平,在大幅提高铜带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及能源消耗,并减少污染物排放;针对耐蚀铜合金管材和高性能电子铜管生产能耗大、效率低的状况,开发高性能铜合金管和电子铜管加工成套技术,形成系列管材研发能力,提供高性能、高品质的多种管材,满足国民经济发

3、展和国防建设急需;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高精压延电子铜箔制造技术;针对再生铜材的回收率低、工艺落后的局面,开发铜资源短流程回收新工艺新装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本项目研究内容分解为5个课题,包括:序号课题名称1高纯无氧铜带连续挤压新技术与装备开发2高性能铜材短流程生产组织控制关键技术3高质量铜管短流程生产技术开发4高精压延电子铜箔生产关键技术开发5铜循环利用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三、申请管理1、本项目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通过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承担单

4、位。四、项目实施期限及经费来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国拨经费 4500万元。五、申请资格(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每个课题的申报单位与主要参加单位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2、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承担相应国家级

5、科研课题的综合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申报企业应出具银行资信等级和资产负债证明。申报单位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技术需求与课题的目标一致;(2)在相关任务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3)所承担的任务,在完成后有能力进行应用和转化;(4)具有稳定的研发投入、稳定的研发人才和团队,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资金及其它条件保障;(5)通过课题实施,能够与相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合作,通过课题成果的转让或服务,促进全行业技术和产业水平的提高。3、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4、

6、成果查新证明须由有资质的国家或部省级查新单位出具。(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1、课题负责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岁以下(截至2010年12月);具有高级职称,并有固定工作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每年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2、所有参与课题申请人员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参与申报单位)和主要申报人,对本项目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和申请负责

7、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后续课题评审。 六、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1、申请文件: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2、申请文件的规格要求: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白色纸质封面),同时附电子版。3、申请文件构成:(1)申请函(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5)有关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申请单位资格声明函、申请单位资信证明、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申请单位基本情况等)。4、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

8、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5、课题申报书一式15份,课题预算申报书一式2份。其中,正本1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课题申请指南可从科技部网站(http:/ 系 人:王怀国 李波联系电话:010-63971530/3978七、课题管理1、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的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

9、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签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2、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3、课题执行期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组织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有权终止合同。4、课题完成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第二章 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课题1:高纯无氧铜带连续挤压新技术与装备开发1、研究目标针对传统工艺制造高纯无氧铜带品质差、成本高的技术难题,研发大扩展变形条件下的连续挤压工艺技术,设计与制造大型连续挤压装备,形成取消加热

10、-热轧工序的铜带材制造新工艺,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型铜材连续挤压技术及装备水平。2、研究内容(1)研究大扩展变形条件下连续挤压铜带的成形理论和新型工装结构;(2)研究连续挤压技术制造高纯无氧铜带的工艺规范;(3)研发适应制造高纯无氧铜带的大型连续挤压设备;(4)研发适应铜带连续挤压生产的相应辅助设备,形成铜带制造的成套装备。3、考核指标(1)连续挤压工艺制造高纯无氧铜带产品最大宽度不小于320 mm;(2)大型铜带连续挤压设备挤压轮径大于600mm,原材料直径2040mm;(3)形成高纯无氧铜带连续挤压生产示范线,年产能力大于1.5万吨,综合成材率达75%,比传统工艺吨产品节电200Kwh以上;(

11、5)制造的无氧铜板带Cu+Ag含量99.97%,含氧量5ppm,导电率101%IACS,性能符合GB/T14594-2005标准;(6)推广应用5条以上铜带连续挤压生产示范线,形成5万吨以上生产能力。4、经费安排国拨经费1300万元,申请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课题2:高性能铜材短流程生产组织控制关键技术1、研究目标以实现高效节能、低成本为目的,重点研究精密电子铜管、高性能热交换用耐蚀铜合金管材和高精压延电子铜箔制备加工过程的组织精确控制,开发基于组织控制的高效短流程制备加工新方法和新工艺,发展高性能铜材短流程生产组织控制共性关键技术。2、研究内容(1)铜材水平连铸熔体净化及凝固组织精确控

12、制技术;(2)光亮、薄壁铜及铜合金管材近终形水平连铸技术与关键装备;(3)高质量C10200、C11000板坯水平连铸技术;(4)精密电子铜管“连铸拉拔”短流程工艺原型;(5)热交换用铜合金管材“连铸冷轧拉拔”短流程工艺原型;(6)加工成形过程中铜材的组织性能与形状尺寸精确控制技术;(7)连铸、加工成形、热处理工艺优化;(8)高精度铜材塑性加工润滑工艺与润滑剂研发。3、考核指标(1)连铸无氧铜管内外表面光亮,无宏观缺陷,直径3050mm,壁厚35mm,可直接用于盘拉加工;(2)连铸B10铜管内外表面无夹渣、桔皮、冷隔等宏观缺陷,表面粗糙度0.71.6mm;直径5080mm,壁厚58mm;不需拔

13、皮、抛光、酸洗等处理,可直接用于冷轧管及拉拔加工;(3)建立精密电子铜管“连铸拉拔”、高性能热交换用耐蚀铜合金管材“连铸冷轧拉拔”近终形短流程制备加工工艺原型;与“半连铸挤压冷轧管拉拔”传统工艺相比,综合成品率达到75%以上;(4)开发高精压延电子铜箔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厚度650mm、宽度150250mm的高性能C10200、C11000挠性电路板精密铜箔。4、经费安排国拨经费500万元,申请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课题3:高质量铜管短流程生产技术开发1、研究目标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热交换用耐蚀铜合金管材控制凝固短流程制备加工关键技术,形成万吨级高性能耐蚀铜合金管材生产线

14、;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电子铜管精密连铸短流程高效加工关键技术,形成千吨级高性能电子铜管生产线。2、研究内容(1)高性能、光亮薄壁铜管多流连续工装研发及产业化工艺研究;(2)光亮薄壁铜管短流程加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3)高性能铜管组织性能控制技术研究;(4)高性能铜管在线热处理工艺研究。3、考核指标(1)形成万吨级高性能耐蚀铜合金管材生产线;管材外径620mm、壁厚0.351.2mm,卷重1吨以上,抗拉强度290MPa、延伸率30%;与“半连铸挤压冷轧管直拉”传统工艺相比,节电500度/吨以上;综合成品率达到75%以上;(2)形成千吨级高性能电子铜管生产线;光亮薄壁管坯实现多工位连铸成形,铸态管材组织为柱状晶组织,延伸率45%以上,内外表面光亮、无宏观缺陷,可直接盘拉;电子铜管的外径公差0.04mm、内径公差0.04mm,管材壁厚不均度0.15mm,抗拉强度(硬态)315MPa,导电率100%IACS;与“半连铸挤压冷轧管拉拔”传统工艺相比,综合成品率达到75%以上;(3)形成2项高性能铜管短流程生产技术企业标准。4、经费安排国拨经费1400万元,申请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课题4:高精压延电子铜箔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1、研究目标在高精压延电子铜箔生产线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开发高精压延电子铜箔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年产5000吨以上高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