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603788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一)文章概要:国外先进物流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和管理技术,还将其“跨国链条”上的“供应链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整体移植到中国,未来的商业竞争将主要在外资(合资)企业与国内传统仓储业之间展开。生存问题始终是国内传统仓储业关注的首要问题。实现传统仓储业整体突围,必须要解决功能发展定位,并在供应链整合、关键资产、信息系统、最佳实践运营、员工责质等关键领域进行改善。仓储业基本模式包括公共仓储、专门仓储、专属仓储与定制仓储,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改善经济效益始终是核心与关键,包括加快仓储周转、新业务开发、增值服务、信息化建设、基于业务流程整合的仓储网络等。关键词:中国,仓

2、储业,路径,突围1 引言 无论何种物流系统,包括生产制造物流、采购物流、运输物流、网络配送物流,仓储都是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对仓储的作用一般有两种视角:一种将之看作资产,用以预防预测误差、机械故障、供应商延期交货等意外;另一种则将之视为生产过剩所引起的浪费。概括而言,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角色包括:运输整合、产品组合、直接转运、服务、防范偶发事件、平稳化等。 仓储同时也具备了产业化特性。据有关部门统计,至2004年,全国仓储业总面积约4亿平方米,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39.9万人,仓储企业资产总额2578亿元。然而,作为现代物流系统两大支柱之一,国内仓储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却难以乐观,可

3、谓步履艰难。国家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平均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77%,而仓储业仅为2.6%,远低于道路运输业的12.45%,水运企业的18.17%,管道运输的15.6%,甚至低于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企业的8%;从资产利润率看,物流主体企业平均为2.86%,仓储企业仅为0.92%,低于道路运输的3.37%,水运企业的7.86%,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业的6.4%。1 在冰冷残酷的市场数据面前,中国传统仓储业如何突出重围,在生存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国内理论界、政府有关部门及仓储业高度关注的问题。2 中国传统仓储业的发展困境2.1 现代仓储业与传统仓储业的竞争 与某些学者预测的

4、相反,尽管JIT、精益物流等现代技术使“零库存”概念日益引起重视,但并未成为国内主流的业务模式。在电子商务、供应链协作、全球化、快速反应、及时交付的影响下,对于仓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需在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多订单、批量更小、处理和存储更多货物、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处理更多退货等。与此同时,生产制造业的转移和高级化、消费者需求的随机多变性、各地区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新的产业准入和投资政策的出台等,促使现代仓储业出现了多种业态,例如,原料及零组件仓储(raw material and component warehouse)、在制品仓储(work-in-process warehouse)、制成品仓储(

5、finished goods warehouse)、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订单履行中心及仓储(fulfillment warehouse and fulfillment center)、区域仓储(Regional warehouse)、地方性仓储(local warehouse)、保税仓储(Bonded warehouse)、附加价值服务仓储(values-added service warehouse),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并陆续通过新建、收购、合资、改建等方式拥有了庞大的仓储设施资产,包括大型的物流中心、配送

6、中心、连锁超市、港口设施、物流园区设施等。如表2.1所示。表2.1 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物流企业在中国的战略投资举措公司名称进入中国年份主要行动行业地位/份额沃尔玛公司1996年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山姆会员俱乐部。依托其全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通过其领先的物流配送网络化操作,实现最大销售量和低成本的存货周转目标。2006年10月17日,出资10亿美元收购台湾好又多量贩超市。经10年的投资扩张,目前已拥有66家商店,店面扩展到20个省,成为最大的外国连锁超市。UPS(联合包裹)公司1988年开始中国市场业务。l 1996年5月,与中国外运集团在北京成立了首家合资企业;l 2005年3月,U

7、PS供应链集团分别在上海、苏州和福田建立了3个仓库和配送中心,将主要从事纺织品、服装、高科技产品、汽车以及消费品的进出口配送;l 2006年4月4日,首次获得中国直航权;l 向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转型,计划于2007在浦东国际机场建立国际航空转运中心,累计投资达5亿美元。l 已在中国14个城市设有代表处,每周有12航班往返北京,24个航班往返上海;l 2005年底,完成了中国23个城市的操作业务交接,直接为200多个城市提供服务。Prologis(普洛斯)公司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l 2006年初,与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及中储股份签订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管理中储作为出资投入合资公司的工业地产

8、使用权及仓储设施;l 2007年1月,启动临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园区3期工程,预计于2007年7、8月份竣工。l 计划投资26亿美元,已投资4亿美元,旗下物流、仓储园区遍布内地15座城市;l 建设了25个物流园区,基本完成在中国市场战略布局。 此外,包括FedEx(联邦快递)公司,此前的服务网络已覆盖220多个城市, 2006年FedEx通过并购手段一举拿下了大田物流在国内550个城市的业务网络;TNT(荷兰邮政集团)公司业务覆盖中国200多个城市,网点超过2000个,中国市场业已成为其在欧洲之外的最大市场;德国DHL业务已覆盖中国318个城市,开设了50家分公司,等等。 国外著名跨国物流企业不仅

9、带来了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和管理技术,能够为消费者、生产制造商等提供更完善的物流增值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战略布局将其 “供应链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整体移植到了中国。例如,为UPS提供广告服务的美国麦肯伊瑞克森世界集团(McCannErickson World Group)1991年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提供公关服务的爱德曼国际咨询公司1990年在北京成立独资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在中国实现了与UPS的业务对接。随着国家政策陆续放开,其“跨国链条”上的协作企业还将不断进入。届时这种“群居生存”(Clustering life)现象将形成惊人的整体竞争优势。在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情况下,不仅是国内

10、本土生产制造商要求提供现代物流服务以降低成本,国外生产制造商在中国也迫切希望能够在中国获得与本国同等的物流服务水平。 从此意义而言,未来仓储业的竞争,将主要是以外资或合资企业为代表的现代仓储业与国内计划体制下逐步成长起来的传统仓储业之间的竞争。国内传统仓储业能否在未来的商业版图中占据产业链中、高端服务领域,而不是沦为国外供应链上廉价的附属品,将成为发展致胜的关键。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二)作者:黄湘民2.生存之困中国传统仓储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传统仓储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敌人”是国内恶劣的生存环境。例如:相关行业政策滞后。对于仓储业的市场准入、用地、税收、金融政策等不能适应仓储业发展的需要

11、,造成企业负担沉重;法律不健全和执行力缺位。如郊区农民在农业用地上自建仓库出租,其土地成本几可忽略不计。遍地开发的农民仓库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客户对于仓储企业的“剥削”。在现有的商业模式里,生产制造商等大客户物流成本的降低往往建立在对传统仓储企业利润空间的残酷压榨上。 而从竞争实力看,传统仓储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全国经济普查的仓储业数据显示,在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平均每个法人单位拥有104.5人,仓储业每单位为39.2人,仅高于装卸搬运企业的32.7人;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每单位占有资产4915.7万元,仓储企业每单位占有资产仅为2533万元;物流主体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12、47.7%,而仓储业高达69.5%,高于道路运输企业(56.5%)13个百分点,高于水运企业(51.8%)17.7个百分点;仓储企业人均业务收入为22.5万元,处于中等地位,但人均利润仅为0.59万元,居倒数第3位。 因此,对于传统仓储企业,当前首要问题是解决生存问题,而后才能谈及发展。参与国际物流产业链分工的基础,是国内仓储企业具备为高端客户实施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而在此之前,国内传统仓储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在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共存”的基础上,通过功能和业务模式升级,逐步实现由传统仓储向基于全球供应链的现代仓储业的转型。 以上海某外贸仓储公司为例,该公司以经营家电产品、生鲜

13、冷藏品仓储为主,兼营集装箱进口分拨拆装箱、铁路货运、汽车修理、货代、物流配送等多项业务。公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14万平方米的大型普通仓库、海关监管仓库、公共保税库;1.5万吨的冷藏库;2.78公里长的铁路专用线;以及2.5万平方米的集装箱专用堆场和浦东外高桥4.5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配备了各种机械设备100余台,拥有各类专业人员和职工300余人。 无论其实力还是市场经营状况,该公司在传统仓储业都属于佼佼者之列。2006年总收入达到8500万元,年复合增长速度9%。但其利润率却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2004年净利润率为4%,2005年为2.8%,至2006年为2.6%。 分析其原因,主要

14、有以下方面:一是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包括租地(库)成本、水电成本。在自有仓库基本储满的情况下,公司在浦东等地另外租借了两处堆场和一处普通仓库,开展集装箱拆装箱和普通货物储存业务以拓展收入来源。但由于近年来沪上仓储类设施租金明显上涨,造成公司利润缩水;二是公司所处位置已成为市区中心,其库房、集装箱堆场四周已被城市居民区住宅包围,利润率较高的进口分拨业务无法在夜间21:008:00之间进行,货物吞吐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库房均为6层普通楼房结构,不能满足现代仓储业快速、批量吞吐的要求,难以通过加快周转速度获得经济效益;四是客户拼命压价和仓储需求多变。如主要客户每月包仓面积大幅变化,造成了潜在的经济损失。

15、 由该举例可知,传统仓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具体困难。在全行业盈利水平低下的大环境中,国内传统仓储企业不得不长期高度关注其生存问题,并在战略定位、经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诸多方面长期受制于此一客观现实。中国传统仓储业的突围之路(三)作者:黄湘民2.3系统革命中国传统仓储业的转型之痛 传统仓储业的转型的核心是实现仓储业功能升级与业务模式转换。这实质上是一项系统革命。在此过程中,国内传统仓储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如何从一个粗放、扩张型的初级仓储系统过渡到一个实施精细化操作、对客户需求反应灵敏高效,与客户价值链高度耦合的高级仓储系统。 在硬件设施方面,现代仓储设施要适应现代物流高效率作业要求,如高架立体仓库、网络化配送中心、托盘储存系统、旋转货架、链式储存装置、储位到拣货员系统、无纸化拣货系统等。在生产制造企业对高级仓储设施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目前存在的大量仓库闲置现象,实际是一种相对的结构性过剩。国内仓储企业的仓储设施普遍以普通平房库、简易仓库和普通楼房库为主要库种,这些库房大多建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20世纪6、70年代,甚至50年代。 一则设施陈旧老化、二则不能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无法承担高端的物流服务。然而,更换上述仓储设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国内多数仓储企业力有不逮。如果租用物流地产商所开发的高级仓储设施,高昂的租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