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族复习教案理科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603174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族复习教案理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氮族复习教案理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氮族复习教案理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氮族复习教案理科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氮族复习教案理科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氮族复习教案理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族复习教案理科(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例题1】砷为第四周期VA族元素,根据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 B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C可以有-3、+1、+2、+3、+4、+5等多种化合价 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答案:CD【例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如磷活泼,故氮元素非金属性弱于磷B氮族元素的单质与卤素单质类似,随核电荷数递增,熔沸点升高C空气中含有NO2,下雨时溶于水中生成HNO3,淋洒到地面上,形成硝酸盐类,可促进作物生长,所以空气中NO2含量越多越有利。D虽然3NO2+H2O=2HNO3+NO,但NO2不是硝酸的酸酐。答案:D【例题3】将装

2、有50mLNO2、NO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30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是( )A53 B35 C32 D23 V(NO2)V (NO)32【例题4】取一根镁条置于坩埚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混合物的总质量为0. 47g。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氧化镁质量为0.486g。(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的化学方程式;(2)计算燃烧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1)Mg3N2 + 6H2O = 2NH3 + 3Mg(OH)2 (2) 17%【例题5】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下列实验不可行的是( )A溶于水 B通入四氯化

3、碳C通入NaOH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答案:CD【例题6】有一种无色混合气体,它可能由SO2、CO2、NH3、H2、H2S、NO、Cl2组成,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略吸湿的五氧化二磷干燥管,体积无变化,再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浓硫酸出现浑浊,剩余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气体的体积减小,把最后残余的气体在空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若将盛原混合气的容器打开,无明显现象,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 。答案:H2和H2S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性质的递变规律错误的是A沸点:NH3PH3AsH3 B非金属性:NPAsC还原性:AsH3PH3NH3 D酸性:HNO3H3PO4H3AsO42下列关于红磷和白磷

4、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红磷和白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红磷和白磷都不溶于水,但都易溶于CS2C白磷无毒,而红磷有剧毒 D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但燃烧后都生成P2O53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该氮的氧化物是AN2O BNO CNO2 DN2O5 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B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D在一定条件下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5大力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是因为含磷、氮物质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湖泊的A鱼虾死亡 B富营养化,产

5、生“水华”现象C金属污染 D氰化物污染6以下根据实验现象的推断,正确的是 A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B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形成白雾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氯化氢C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红棕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氮D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氨气7在标准状况下将盛满NO2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里,充分吸收后,试管内溶液的浓度为(设试管内溶液没有逸出)( )A. 0.036molL-1 B0.045molL-1 C. 0.033molL-1 D0.018molL-18在标准状况下将充满NO、N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烧瓶倒立于水槽中经充分反应后,水充满烧瓶,设其产物不扩散,则

6、烧瓶中溶液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数值M大小范围是 A0M BM CM DM9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NO2+NONO2+O2HCl+N2NO+N2,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在足量的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和H4,其中高度关系是 AH2H3H1H4 BH3H2H1H4CH1H2H3H4 DH1H2H3H410将0.1mol红磷在一定量的氯气中燃烧,其质量增加15克,则其生成物是A只有PCl5 B只有PCl3 CPCl3和PCl5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氮族元素包括 、 、 、 、 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 ,于周期表的 族,其最高价氧化物的通

7、式是 ,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通式是 。12一定体积的一氧化氮与一定体积的氧气混合,反应后所得气体的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9倍,试求:气体混合前一氧化氮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答案: 1 A 2 BC 3C 4D 5B 6D 7B 8D 9A 10C 11 略 12氧气过量6:11,一氧化氮过量4:1第二节 氨 铵盐(第二课时)基础知识要点1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化学性质:碱性 与水反应NH3极易溶于水,与水作用生成一水合氨:NH3 H2ONH3H2ONH4+ + OH(

8、电离出少量的OH使溶液呈弱碱性)NH3H2O受热易分解,易挥发:NH3H2O NH3H2O与酸反应:NH3 H+ NH4+NH3可直接与酸性气体HCl结合,产生白烟,可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NH3的存在。工业上用于生产氮肥。与盐反应:NH3H2O+ Mg2+ = Mg(OH)2+2 NH4+(2)弱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2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及喷泉实验原理 (1)氨的实验室制法:装置:此反应是固体间的反应,需加热,发生装置与制O2相同。尾气用盐酸、水来吸收。干燥:碱石灰(不能用浓H2SO4和CaCl2)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

9、烟)。(2)喷泉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当将胶头滴管里的水挤入烧瓶中时, 烧瓶中的氨气迅速溶于水滴中,从而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 此时移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外界的大气压大于烧瓶内的气压,于是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由于氨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所以喷泉呈红色(酚酞遇到氨水变红色)。NH3的喷泉实验可以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3了解铵盐的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铵盐都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铵盐的不稳定性铵盐一般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如: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 铵盐与碱的反应NH4+ + OHNH3+H2O利用此性质可检验NH4+的存在或制备NH3

10、。NH4+与NH3的相互转化关系为:。4了解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概念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含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决定因素是否由同种元素原子形成分子空间结构是否对称联系1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必为非极性分子;2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3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是极性分子,由该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说明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例题1】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 %,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2.5 % B大于12.5 % C小于12.5 % D无

11、法确定答案:C【例题2】(2002年全国理综高考题)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 。 (2)收集氨气应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3)用下左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4)如果只提供右边图示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1)2NH4Cl + Ca(OH)22NH3+ CaCl2 + 2H2O (2)氨气极易溶于水,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又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氨气为碱性气体,所以用碱石灰做干燥剂。(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4)打开止水夹,用手

12、(或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例题3】(2005高考全国卷26)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 。 (1)NH3 NH4Cl (2)H2+Cl22HCl (3)2NH4Cl+Ca(OH)22NH3+2H2O+CaCl2第二课时作业(打印成篇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只有氨气分子的是 ( ) A氨水 B氨气 C一水合氨 D液氨 2氨气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原因是( )A易溶于水 B分子呈三角锥形,是极性分子C氨气化时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使之温度降低 D在常温下是气体3反应8NH3+3Cl2=N2+6NH4Cl而知,30mLCl2能氧化相同条件下的NH3( ) A80mL B40mL C20mL D10mL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共价键是否有极性,决定于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移B在多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几种化学键C分子是否有极性,只决定于形成的化学键D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必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