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统筹优化思想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6020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统筹优化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统筹优化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统筹优化思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统筹优化思想 “烙饼问题”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通过教学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我认为饼如何烙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知识技能的范畴,我不想仅停留在就知识教知识的层面上,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因而我在

2、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多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并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讨论烙三张饼的烙法,而且让学生把烙饼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烙饼的纸上编了号、注明在烙饼步骤的表达上采用先.再.接着

3、.最后等词语,为的是让学生不易混淆了。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主要深透了以下的教学理念: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指出,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正是据新课程的理念,基于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做了一番处理。首先,我认为这堂课教学如何烙的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虽然重要,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为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我把例题2(烙饼问题)作为独立1课时处理,为

4、学生的探索留下足够的时间。其次我以武大郎卖饼(1个2个到3个直至多个)代替了书本的例题,目的是为系统探究提供一个平台。最后,为了更好的表达,我又把练习二十中的第四题每个人点的2个菜名称都写出来。二、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由于烙饼问题所要体现得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因此我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讨论烙三张饼的烙法,而且让学生把烙饼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

5、上。三、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听过有很多的课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不管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对于这种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宁愿不要别人说我没有集体交流,生生没有互动也不要这种走过场的形式。因此教学中我

6、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猜想、交流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给予足够的时间,之后再来小组讨论到最后全班交流,这样学生既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又通过交流汲取了集体的智慧,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重现课堂开放、生动的本来面目。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所获得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学生的新的认识不是通过教师板着面孔的说教得到的,而是来自于发挥集体智慧的讨论,是学生自己”悟”出的

7、,变“教”为“探”,环环相连,激活课堂。本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我应更进一步的探究:一、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我一向认为教学任务应该在四十分钟内解决,不要轻易耽误学生这短短的课间休息时间,但今天这节课我拖堂四五分钟,课后进行了寻找了原因,可能是在让学引导生探究烙3个饼的最佳方案上没有引导好,以致浪费了时间。今后的课堂怎么引导最省时效果又最后,值得我更进一步琢磨。二、言语措辞方面应更清晰烙饼问题其实是小学奥数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烙的步骤的表达上更容易糊了,我事先用了先,再,接着,最后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计算最少时间时,比如烙6个饼的最少时间,学生说2个2个一起烙,时间是6*烙的次数,如果把这里的“烙的次数”改成“烙的组数”可能学生听起来更清晰了。因此以后在言语的表达上要斟酌了。三、课堂节奏没有调控的很好 因为烙饼问题一展开,内容较多,问题较深,学生容易疲劳,以致快要结束时,好多同学明显地表现疲劳感,我想以后对于这类密度较高的课,我们该怎样消除学生的疲劳感?如果在课间穿插一点幽默,或是来一段音乐,最好是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试试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