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三一轮必修2四单元1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60171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三一轮必修2四单元1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高三一轮必修2四单元1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高三一轮必修2四单元1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高三一轮必修2四单元1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高三一轮必修2四单元1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高三一轮必修2四单元1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三一轮必修2四单元1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必修2四单元1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测试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1. 某同学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在海带中加入少量酒精,点燃使其燃烧为灰烬,在灰烬中加水搅拌;加四氯化碳并振荡;过滤;分液。该实验的合理操作顺序是()A.B. C.D.2. 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A加入明矾,使海水的盐分沉淀并转化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C将海水通过

2、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的盐分D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而使海水淡化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金属单质B.金属活动性不同,冶炼方法也有所不同C.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应提高金属矿物的利用率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4. 当前,全世界都在倡导“绿色化学”,下列成语表达的意义与“绿色化学”和环境污染的关系最不相符的是()A防微杜渐 B未雨绸缪 C防患未然D亡羊补牢5. 下列矿石中可用作炼铁原料的有()赤铁矿;黄铁矿;磁铁矿;闪锌矿;菱铁矿A只有和B只有和C有 D6.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现在国际的主题,利用海水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任务,对于海水的利

3、用认识错误的是()A海水中有大量人类需要的物质,人类可以大量开发海水中的物质,以满足资源短缺的问题B海水可以成为廉价的能源基地,但不能开发过度,要适度使用和开发C可以用太阳能电解海水以获取氢能源D人类在利用海水时要兼顾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平衡7. 国家规定,从2001年2月1日起全国停止生产含 铅汽油,改用无铅汽油。无铅汽油的含义是A汽油中绝对不含铅元素 B汽油中不含人为添加的含铅元素的物质C汽油中含铅元素在一定指标范围之内 D以上都不正确8.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C氟氯烃的大量排放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9. 以“城市,让生活更

4、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向世人充分展示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给人类未来生活带来的经济、安全和便利。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A大力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B加大推广和普及硅太阳能发电,逐渐减少燃煤发电带来的危害C不再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D利用竹炭装饰材料,吸收室内装修所产生的甲醛等有害气体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实现环保世博、生态世博目标,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部分国家的展馆使用可降解的建筑材料 B把世博会期间产生的垃圾焚烧或深埋处理 C某些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D停车场安装了催化光解

5、设施,用于处理汽车尾气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A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B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12.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 B C D 13. “关注民生”和“科学发展”是“十七大”报告的主题之一,下列有关叙述符合科学规律的是 ()A“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净水

6、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B臭氧空洞的形成与化石燃料大量使用有关C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D纳米铜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了纳米铜比普通铜的还原性强14. 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粉与氧化镁共热可制取金属镁B足量的铝分别与含1 mol HCl、1 mol NaOH的溶液反应,产生等量的氢气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D在浓硝酸中加入等体积的浓硫酸后,立即加入铝片,铝片表面放出氢气15. 某同学提出了下列环保建议,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用气态燃料代替液态和固态燃料作为发动机动力来源;开发生产无汞电池;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分类回

7、收垃圾;开发无磷洗涤剂;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A BC D全部16. 下列做法不能体现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 A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B发展核电以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C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D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17. 我国多位工程院院士指出:发展生物柴油具有战略意义。所谓生物柴油就是以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生物柴油用品。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生物柴油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B生物柴油的组成成分与矿物柴油完全相同C发展生物柴油也有益于保护生

8、态环境D发展生物柴油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18.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白色污染、绿色食品中的“赤”“白”“绿”均指相关物质的颜色B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可用于制食品包装袋C明矾溶于水生成的Al (OH)3胶体,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等杂质 D新制的Cu(OH)2可以测定糖尿病患者尿中萄葡糖的含量19. 我国湘黔渝三省交界地区是中国电解锰企业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为中国的“锰三角”。金属锰的熔点很高,常用铝热法制得粗锰。再用电解法制得纯的金属锰。铝被用于冶炼金属锰,是因为铝具有()A熔点低B导电性好C两性D还原性及冶炼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20. 美国科学家研

9、究出一种由多糖制氢的新技术,用13种酶组成混合物,将多糖和水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氢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转化过程多糖仅作为还原剂 B. 气态氢不易运输和储存,阻碍了氢的推广使用 C. 酶作为催化剂需要合适的温度 D. 氢元素有三种核素,形成的双原子氢分子有5种不同式量第II卷(非选择题)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实验题21. 某兴趣小组去一家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做社会调查,技术人员向他们展示两个方案,并提出下列问题:含铜废料黑色固体及残留物蓝色溶液及不溶物在空气中灼烧足量稀硫酸、加热过滤加铁屑滤液浅绿色溶液及红色沉淀红色粉末方案甲:方案乙:通入空气并加热加入足量稀硫酸粉碎蓝

10、色溶液及不溶物碎铜、其他杂质含铜废料红色粉末浅绿色溶液及红色沉淀滤液加铁屑过滤两个方案哪个符合当前的绿色理念: ;写出方案甲中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无论是甲还是乙方案,在“加铁屑”时,都加入稍过量的铁屑,你认为这么做的道理是:_;用简便的方法检验红色粉末中含有过量的铁屑:_;如何除去红色粉末中所含过量的Fe得干燥的红色粉末:_。评卷人得分三、计算题22.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而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家证明1 ha(公顷)柳杉林每月可吸收SO2160 kg。试回答下列问题:(1)柳杉可吸收SO

11、2,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_。(2)某火力发电厂每月燃烧含硫1%的烟煤10000 t,若要吸收该厂所排出的烟道气中的SO2,至少需要柳杉林多少公顷?若该厂在排放烟道气之前用脱硫法处理,每年可回收硫多少千克?这些硫可生产98%的浓H2SO4多少千克?23. 减弱“温室效应”有效措施之一是大量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在叶绿素存在下的光合作用是完成二氧化碳循环的重要一环。已知叶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0,其分子含碳73.8%(以下均指质量分数)、氢8.3%、氮6.3%、镁2.7%,其余为氧。试确定叶绿素的化学式。评卷人得分四、推断题24. 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1)氧化物()的

12、化学式(分子式)是_;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评卷人得分五、填空题25. 2011年3月22日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平均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缺水国家,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淡水缺乏的一种好方法,海水淡化技术成为我国“十五”期间科技攻关的一个项目,海水淡化也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1)有一种真空蒸发式海水淡化装置,该装置利用柴油机缸套废热水加热海水,使其蒸发汽化、蒸发温度为40 左右。产出的蒸汽冷凝成淡水,淡水汇入集水槽,由水泵抽出,供船上使用。该装置的原理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