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60011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君入瓮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 之。俊臣与兴方推事 对食,谓兴曰: “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兴曰: “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 之,令囚入中, 何事不承! ”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 “有内状推 兄,请兄入 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瓮(w ng):大坛子。鞫(j ):审讯犯人。推事:研究事情。炙(zh ): 烧烤。 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一、解释加点的词1.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3取大瓮 ()4因起谓兴曰 ( )二翻译1.兴曰: “

2、此甚易耳 !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 因起谓兴曰: “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请君入瓮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 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 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 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 “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 ?”周兴 说: “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 不承认 !”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 周兴说: “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 ”周兴惊恐 万状,连忙叩头认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 ,中外惶怖 。时融儿

3、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 ,了 无遽容。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大人岂 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 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 “希望 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 ?”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 “父 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 到来了。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 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注释:孔融被收:孔融被

4、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 (被判 死刑)。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二儿故琢钉戏: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冀罪止子身:希望 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 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 否”。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 来了。寻,不久。、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

5、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 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 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 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桓公左右莫敢动, 而问曰: “子将何欲 ?”曹沫曰: “齐强鲁弱, 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 君其图之 !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 曹沫投其匕首, 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 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 “不 可。夫贪小利以自快 ,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 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

6、国将军,与齐 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 将。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 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 曹沫手持 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 “你想干什么 ?”曹沫说: “齐国 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 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 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 ”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桓公说 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 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 “不可。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 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

7、”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 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注释 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 好力:喜欢勇士。力, 有力之士。 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快: 快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乃献遂邑之地以和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北面就群臣之位曹沫三战所亡地.欲倍其约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三败北”意思是“三次在北方战败 ”。() 史记是东汉司马迁写的纪传体通史。 ( ) 从文中看,管仲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 () “庄公好力”中好”读作“ h 0,意为 喜欢”() 齐桓公气急败坏,却能顾全大局。 () 3翻

8、译句子。 子将何欲 ?译文: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译文:4根据课文填空。 刚刚订了盟约,曹沫突然出现了,、只两个动作,干净利落,目标明确,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策划,而非一时心血来潮。 管仲对桓公的劝告,从侧面点明了曹沫功成即退,不怕对手反悔的。5.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 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 而视之,去 而顾之,臣请献一朝 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 而马价十倍。注释比:副词,接连地。还:通 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有个卖骏马的人, 在集市上待了三天, 却

9、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 他拜见 相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 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 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 请让我奉送给 您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 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 看了一眼。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涨了十倍。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人莫知之( )2)去而顾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3、伯乐 “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选自欧阳公事迹)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0、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因为)家里贫穷,(所以) 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就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 亲手自己用笔抄写, 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期归还。 天 非常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 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赶快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 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欧阳公 四岁而孤 ,家贫无资。太夫人 以荻 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 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 士人

11、家 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 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 ,下笔已如成人。(选自 欧阳公事迹)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 欧阳修的妈妈用芦苇秆 在沙地上写画, 教给他写字和作诗的方法。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让他 学习作诗。 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 家里没有书可读, 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 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有时书还没抄完便已经能够背诵。就这样夜以继日、废 寝忘食,只致力读书。小时候写的诗、 赋等文字,文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j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闾里乡里。士人

12、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家贫无资2 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 “假”字的几种解 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中的“假”字。 (只需填序号) (2 分)假 借。 宽容。 如果,假如。 非正式的。3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5 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3、 5 分)(1) 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 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 2 分)A. 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 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 ”这种做法?请结合 乙段内容谈谈。( 3 分)(季梁)往见王曰(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 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 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 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4、”大行:大路。方:正,正在。北面持其驾:向着北方拿着缰绳,驾着他的 车子。奚为:为何,为什么。用:路费,盘缠。御者:车夫。此数者: 这几项条件。1解释划线字(1)吾欲之楚(2)君之楚(2 “此数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 翻译下列句子。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4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甲】愚公移山【乙】铁杵磨针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15、,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 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