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59894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课程标准编写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编写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性质即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任务指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要求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使用相应的定性词汇,对教学内容作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慨念的内容可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可按“学习、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实验(实践环节)可按“观察

2、、学会、掌握、应用”等几个层次要求。3.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4.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5.学时数分配:说明学时数(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章列出讲授、实验、讨论和习题时数等。6. 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8.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如:考核形式:应用性独立作业、课堂回答和解决问题、闭卷考试几种

3、形式相结合。评估方法:注重多元评价,知识与能力并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学校职能部门评价、教师自评、互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9.一些说明:可对本课程相关问题,如教学内容的详略和增删处理上等作一些补充说明。第二部分为“教学内容纲要”部分。这一部分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按章节顺序编写。每一章要说明以下3项内容: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限,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

4、的特点。附录:课程标准的格式 课程标准(标题居中,用小3号黑体加粗)5号黑体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总 学 时: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二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以下同)(正文用5号宋体,以下相同)(二)教学基本要求(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的需要等。)(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授课)(四)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其格式为:1.名称(如:实验、上机、课

5、程设计等)(5号宋体)2.主要内容与要求(5号宋体)3.学时分配(5号宋体)(五)教学时数分配表(表格内的文字为5号宋体)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合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按使用的重要性程度、顺序排列,并注明编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八)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九)说明(在此部分可做一些补充说明。)二、教学内容纲要(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基本要求:1.按教学顺序提出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并具体到节下要点;2.用“”明确重点内容,用“”明确难点;3.“”或“

6、”一律写在重点、难点内容的前面;4.“”与“”可以并用,表明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5.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前面,首先是该章节教学内容需要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应用等层次的教学基本要求。基本格式:第章用小4号黑体第章 (名称)一、教学基本要求一、二、三用小4号仿宋 1. 2. 二、教学内容第节用小4号楷体第一节 要点:正文用5号宋体大纲制订人:(宋体,5号字)大纲审定人:制订日期:注: (1)页面设置为 纸型:A4;页边距:上3.5cm,下3.2cm,左2.3cm,右2.3cm。(2)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严格按照样本要求;标点符号要在全角状态下录入。 (3)正文行间距设为固定值18磅。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