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进就地城镇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58829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进就地城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进就地城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进就地城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进就地城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进就地城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进就地城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进就地城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动就地城乡化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 615 ) 浏览次数:201 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不少地方大胆摸索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子,并且获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思路。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通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组建成新型农村社区(也称为“中心村”),形成新的居住模式、管理服务模式和产业格局。一、有关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有关状况(一)案例一:河南省新乡市全力推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以来,新乡市把建设新型

2、农村住宅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初步摸索出一条农村都市化的路子。新乡市提出,按照都市社区原则,在一定期期内,把全市31个行政村全面整合、建设成为5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基本实现农村都市化。目前重点是将干线公路两侧、产业汇集区等重点区域内2个行政村,在5年至年内整合为39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波及50万人口。首批启动建设12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其中5个已搬迁入住农户,共入住0292户。今年以来,又新启动58个,目前已有个开始建房。新乡县古固寨镇是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试点镇。该镇辖1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3.5万人。该镇按照“政府引导扶持,群众自愿选择,规划适度超前,建设稳

3、步推动”的原则,将全镇整体规划为6个中心村(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目前已全面启动。其中的祥和新村由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组合而成,该村自启动以来,已建成住宅41户,新村内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基本设施,以及幼儿园、小学、医疗所、超市、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新村中心是一种宽阔的广场,有绿地、花木、喷泉、走廊、宣传橱窗,周边有人工湖、健身场合等,广场左右两边是农民新建的别墅,一幢幢、一排排,粉墙红瓦,错落有致,新颖美丽,完全能和都市的高档社区相比美。村民住宅楼面积270平方米,车库、客厅、卧室、书房、健身房,储藏室等一应俱全。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许多

4、方面比都市还好”。城乡差距在这里已基本消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肖万钧在新乡市调研时指出,新乡市统筹发展的路子是破解“三农”难题的一种重大创新,破解了一种历史重大难题,摸索了一条农村都市化的路子,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二)案例二:河南省荥阳市洞林湖新村一步都市化荥阳市贾峪镇与河南新田置业有限公司联合,以该镇洞林湖、洞林寺为依托,打造五村联建的新农村示范区。该项目波及5个行政村的14个自然村,500多户人家,整个区域面积约1万亩。这1万亩土地中,建设生态农业用地占了一半,此外一半则用于建设居民社区和为旅游度假服务的配套服务设施。通过5村整合,14个村庄的所有村民整体搬迁到新建的村民

5、社区,住进高楼,届时该区将建设成为一种融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医院、学校、休闲型观光农业和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城。估计总投资50亿元。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拟用6年半时间,下半年开始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估计投入使用,所有建成,这个项目建成后,可容纳万常住人口。目前,有两个村基本设施建设已经竣工,农民住宅楼基本建成,所有是不同使用面积的五层单元套房,设计美观,环境幽雅,一种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城乡将不久展目前人们面前。有关专家指出,“国内现代农业不仅注重农业的生产功能,也开始注重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这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体现,洞林湖示范区体现了这些理念,是个值得期待的示范样本。”“国内外30多种城

6、乡都在尝试建设田园都市,城乡田园化是大势所趋。与众不同的是,洞林湖新农村示范区实行政府主导、公司运营、外资投入、群众参与、专家顾问,这发明了独特的新农村建设的荥阳模式”。(三)案例三:山东省在部分农村推动“就地都市化”改造山东省提出,全省村镇建设要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开展迁村并点工作,小村向大村集中,交通不便利村向交通便利村集中,弱村向强村集中。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山东省某些先富起来的农村,积极摸索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子,农民无需进城,就在居住环境、基本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等方面实现了都市化。如:兖州市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本

7、上,提出了“发展建制镇,建设中心村,小村并大村,四百变一百”的战略设想,积极推动“镇村向规模发展、住宅向高层发展、环境向生态发展、管理向社区发展、设施配套向都市看齐”的都市化改造,将全市40多种行政村迁并建成10个左右的中心村,节省土地10万亩,构筑新型城乡体系。目前,这个战略正在加快实行。临沂市自起,通过4年的努力,共合并减少行政村243个,精简村干部职数8386人,有效解决了部分村人少、资源少、财力弱等难题。该市义堂镇在聘任专家实地考察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本上,将全镇35个行政村分为八个社区和一种中心区,本着“美观、大方、实用”和“功能齐全,群众满意”的原则,对各个社区进行了具体规划和设计,

8、既体现了现代化农村风貌,又兼顾了农民的生活习惯;楼房设计既保证功能齐全,又力求节省土地、节省投资。镇政府对搬迁合并的村民实行奖励政策。这里的群众积极性很高,争着拆掉旧房,搬进新居。目前,大部分社区初具规模,村民已经搬迁入住。该筹划在十年内所有完毕。在山东某些“就地都市化”改造过的农村,已看不出老式农村的面貌,一排排整洁的居民楼,宽阔的马路,优美的环境,超市、学校、医疗所、文化娱乐、 体育设施等一应俱全,让人觉得走进了都市居民社区。从目前这些地方的摸索上,看到了此后农村都市化的但愿。 固然,这方面的报道远不止这些。北京市从开始,实行城乡一体化、加速郊区发展的战略,大力推动郊区“就地都市化”。据北

9、京日报报道,,仅怀柔区就有32个中心村实现了“就地都市化”,数以万计的农民辞别了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旧村落,搬进了花园式的新居。厦门市将20多种行政村分为异地新建型、就地改造型、环境整治型和“金包银”型四种类型进行全面的整治,“让农民就地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本地媒体特意将“农村都市化”的概念作理解释,“不能把都市化等同于都市的扩大,等同于人口向城区集中”。这种见解体现了人们对农村城乡化的反思。二、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优越性第一,有助于较快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通过合村并点,构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社区,有助于改善环境,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10、使农民享有到了和都市居民基本相似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第二,有助于合理运用资金,避免挥霍。诸多地方村庄小而分散,农民居住不集中,分别搞基本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必然导致巨大挥霍。通过村庄合并建设新社区,统一修建和硬化街道、安装有线电视、自来水和电脑网络等,可以有效地节省资源,使投向农村的财政资金得到更好的运用。如河南卫辉市四和新村,是由四个村庄合并而成的,原四个村庄分别完善基本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需投资00万元,而村庄合并后,仅需万元。 第三,有助于集约节省用地。农村新型住宅社区可以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设,彻底解决了“空心村”问题,既提高了土地使用强度,发挥土地的经济

11、效益,同步对腾出的原旧村址进行整顿复垦,综合运用,又可增长人均耕地。如新乡县古固镇原户均占地1亩(涉及道路、公共设施等),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后户均占地0.6亩,每户可节省土地3亩,全镇可节省土地3000亩。新乡市全市357个行政村,目前村庄占地190万亩,整合为05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后,占地约为0万亩,可节省土地50万亩左右。如果建高层或多层建筑,节省土地更多。第四,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建设,使农村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有了更好的载体,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民有条件接受更良好的教育,接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同步,新

12、的住宅模式打破了旧的村与村、组与组和家族、宗族的老式居住格局,消除了互相攀比的心理,消除了邻里矛盾、家族矛盾,导致了“广入住、大融合,谋发展、促和谐”的新的人际关系。第五,有助于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据新乡县古固寨镇计算,农民自己建房和装修平均需要18万元,而政府基本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对村民的政策补贴,户均需要政府投资2万元。这样算下来政府每投资2万元就可以带动农民消费18万元,全镇每年至少有0户到新村建房,仅此一项,就可以拉动消费亿元。据新乡市测算,在首批将90个行政村合并为329个中心村的建设中,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共需投入31亿元。而按照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房原则,平均每户建房和装

13、修、购买家具等消费支出约需16-20万元,按照每个社区1500户计算,329个社区足可以拉动70亿元的农村消费,产生:2的投资拉动效应。三、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国内农村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定 从发展阶段看,国内已进入一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主线规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都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立增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形成城乡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村庄合并、建设农村新社区完全符合这一规定。这些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多次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日臻完善,为加速农村农业发展,迅速变化农民

14、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本和制度保障。从农民需求看,通过0年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改善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别已成广大农民的迫切规定。,国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0元,在某些富裕的农村,农民收入水平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在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国内生产总值超亿元的村已超过8000个,其中超百亿元的村达11个。若按每个行政村250人计算,这些村人均GDP应当在万元以上,合000美元以上,已经达到小康目的。富裕起来的农民,一方面有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过上都市人生活的强烈愿望,她们在住房建设和生活环境上舍得花钱,因此,农村建房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15、,不可阻挡。做好规划,因势利导,把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引导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轨道上来,变化农村建房无序和严重挥霍土地的现象,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从发展机遇看,目前国内已把扩大内需特别是广大农村消费需求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线措施,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实践证明,在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过程中,政府的一定量投资,就能带动多倍的农民群众的投资。由于农村新社区的建设,需要大量钢筋、水泥、玻璃、塑料、砖瓦等,可由此带来钢铁、水泥、玻璃、煤炭、建材等一系列工业的振兴,以及家电、运送、通讯等行业的繁华,有效地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不仅仅迅速变化农民的居住条件,并且必然随着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总的发展方向是,农村正在向都市追赶,农民正在向市民过渡。从这个意义上说,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四、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中国特色城乡化道路的重要形式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国外都市化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城乡化道路”会议上指出:“坚持走多样化的城乡化道路”“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