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诈骗范文.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585237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合同诈骗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程合同诈骗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程合同诈骗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工程合同诈骗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工程合同诈骗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合同诈骗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合同诈骗范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合同诈骗范文 警惕利用工程承包合同进行合同诈骗的案件 区公安分局 创立时间:xx-11-16 14:33:30 xx年4月7日,经侦大队接宜宾市xx公司的简xx报案称:泸州市xx科技开展的朱xx、陈xx等人虚构泸州市纳溪区工业集中开展区其公司有1000亩土地的煤制甲醇型汽油厂的根底平场挖填方2200万立方的土石方工程,宜宾市xx担保公司与泸州市xx科技开展的朱xx、陈xx等人于xx年7月13日签订工程土石方工程协议,并向该公司缴纳35万元保证金后,发现该工程未批复,该公司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江阳西路43号楼1单元10号的办公场地已退租,人员已潜逃。经侦大队接案后,于xx年4月16日受理案件开展

2、初查,经初查查明,犯罪嫌疑人朱xx、陈xx等人,采取虚构事实,以不进行招标为名,于xx年3月至7月先后骗得四川华天公路工程、中航长城工程建设集团、泸州锦虹路桥、牟光英)、张汉雄、王德民、周文华等单位和个人为获得根底平场挖填方土石方工程缴纳的保证金、好处费共计200余万元,其行为 合同诈骗犯罪。 一、此类案件作案手法: (一)虚拟身份:犯罪嫌疑人往往在一无工程、二无资金、三无固定人员、四无技术设备的情况下,利用虚假营业执照、虚假的挂靠手续,有的甚至使用全套伪造的手续等手段来虚构主体身份,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假身份。 (二)采用虚假工程工程进行分包的手段:犯罪嫌疑人谎称自己已获得xx工程,以该工程量大

3、为由,需要转包局部工程为诱饵,与受害者签订虚假的承建合同,并以收取保证金的形式进行诈骗。 (三)作案后立即消失:犯罪嫌疑人运用上述手段进行诈骗,每次收取保证金的数额都很大,在得到一定数量的现金后,犯罪嫌疑人就立即消失。 二、防控措施 (一)建筑工程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行业风险意识。在签订各类建筑工程合同前,应当通过工商、网络或自己的关系网等各种途径,了解对方的主体资格、注册资金、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等,尤其是对方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等情况,以便到达去假存真,这样会在较大程度上排除因假工程、假合同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合同诈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企业。 (二) “不要相信天上能掉馅饼”:此类

4、合同诈骗犯罪通常都以高额的利润作诱饵,使受害人觉得面前就有一座“金矿”,从而无视了嫌疑人所表露出的假的一面,盲目签订合同,以致受骗。 江阳区经侦大队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第二种情况:如果查实王某与四建公司的关系确实属于挂靠关系,那么,王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按老刑法规定,罪名为诈骗罪,刑期一样)。理由是: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签订合同的形式,采取隐瞒事实的方法,使四建公司屡次“自愿”地向其“拨付巨款”,并从中加以侵吞的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征。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粟畅发布时间: xx-02-24 15:12:36 【案情】 xx年2月份,被告人汪某因承包经营湖北省阳新县洋港

5、镇金牌煤矿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便邀冷某投资入股。经双方协商,冷某投资1xx0元,每月分红10000元,投资合同期限为5年。但汪某承包金牌煤矿的期限是从xx年2月28日至xx年2月28日止,为骗取冷某投资入股,汪某伪造了承包金牌煤矿合同书,伪造合同签订时间为xx年2月18日,伪造承包期限为五年。 xx年2月25日,汪某拿出伪造的承包金牌煤矿合同书,冷某看后信以为真,双方便按诺签订了投资入股协议书。之后,冷某分五次付给汪某共10xx元的投资款,该款被汪某用于了煤矿开支和赌博。 【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合同诈骗罪案。关于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别离,最早是在97年新修订的刑法中,将合同诈骗罪从一般诈骗罪中

6、单列出来,并置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这一修订将更有利于标准和打击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刑法第266条之规定,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而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是包容竞合的法条竞合关系,因此二者有许多共同点:诸如二者都是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主观上都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成心;都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骗取了公私财物等。但是依据犯罪构成的理论,诈

7、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仍是有区别的。 一、在侵犯客体上,诈骗罪只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是简单客体,而合同诈骗罪除了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外,还侵犯了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合同管理,因此侵犯的是复杂客体,这也是为什么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合同诈骗属于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原因所在。 二、在犯罪客观方面,诈骗罪主要表现在行为人采取欺骗的行为,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产。诈骗罪的手段多种多样,不限于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而合同诈骗罪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因此合同诈骗罪的手段仅限于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手段骗取公私

8、财物。 所以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或者说,是否是以合同这种交易的形式为名进行的,只要正确地把握什么是“合同”,那么二者的界限就很明显了。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限定为符合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而不能仅以有合同出现就定合同诈骗罪,该“合同”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同。所谓真正的合同必须要符合合同法第9条规定的合同根本条款,包括合同 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很明显该案中被告人的诈骗行为是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且签订的是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故该案

9、应当定性为合同诈骗罪。 浅谈合同诈骗行为 姚茂颖? 摘要 笔者暑期选择在*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实习,收获颇丰。实习期间学习独立办案,处理的是一件房地产抵押合同纠纷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商品交易行为出现多元化与标准化。目前,经济交易行为绝大多数通过合同这种形式来约束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实现合同的目的。而合同诈骗罪,那么指是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关键词 躲避法律 合同诈骗 欺骗 合同纠纷 从xx年7月17日-9月20日,历时两个月,我们一行11位同学集体在*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实习。我被分配到了民事行政检察处。带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民行

10、处的副处长,他在平时的相处交往中,人十分友好,随和,可是在工作中却十分的精明能干。实习期间,办的第一个案子就是一件关于房地产抵押合同纠纷的申诉案。 下面就简单介绍实习期间对办理了这个案子后,对合同诈骗的进一步认识。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合同亦称契约,是指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是商品交换关系化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法律制度那么集中表达和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开展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那么,为商品交换提供了根本的行为模式。因此,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保证

11、。但近年来,一些不法之徒无视国家的法律,利用各种经济合同进行诈骗,表现出极大的欺骗性、贪婪性和危害性,国家工商局披露的最新资料说明,我国合同签订的标准程度和履约率不容乐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合同的鉴订工作,严厉打击合同诈骗。利用经济合同欺诈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无合法经营资格的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签订买卖或承揽合同,骗取定金、预付款或材料费;利用中介机构签订转包合同骗?作者实习单位:*市检察五分院 取定金或预付款;虚构建筑工程或转包建筑工程合同,骗取工程预付款;双方当事人串通利用合同将国有或集体财产转移或据为己有;本无履约能力,弄虚作假,蒙骗他人签订合同,或是约定

12、难以完成的条款,当对方违约后向其追偿违约金。合同诈骗,直接使他方当事人的财产减少,侵害了他方当事人的所有权,同时,合同诈骗对于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妨害,本条从诈骗罪中别离出来,明定合同诈骗罪,对打击合同诈骗活动,意义深远。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对于以签订合同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认定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在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者担保,成心制造假象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人产生错觉,“自愿”地与行骗人签订合同,从

13、而到达骗取财物的目的,这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行为人根本不具备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应当以签订合同时行为人的资信或货源情况作依据。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人签约时虽无实际履约能力,但签约之前与他人有购置同一标的物的要约或合同,签约后因原订合同的一方毁约,致使后一个合同不能履行的,可视为有一定的合同履行能力;另一种是行为人签约时根本没有履约能力,仅仅是在签约后才去与第三方签订相同内容的购销合同,事实上又未兑现,这种情况就不能认定行为人具备履约能力。如果不看签约时的实际履约能力,仅仅根据签约后的履行表现来做判断,

14、很容易使犯罪分子蒙混过关。当然,还要注意区别根本无履行合同能力与有局部履行合同能力的界限,只有完全没有履行合同能力的才能以诈骗罪论处。 2采取欺骗手段。欺骗手段绝大多数是作为,而不可能是单纯的不作为。欺骗手段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是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合法身份、履约能力的假象;虚构不存在的根本领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隐瞒事实 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根本领实,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

15、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 3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人产生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是指对能够引起处分财产的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而不是泛指受骗者对案件的一切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在合同诈骗犯罪中,受骗者的错误认识是由于行骗者的行骗行为所引起的,在时间顺序上,欺骗在先,是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在后,是欺骗的结果。如果他人错误认识在先,行为人利用他人的错误认识取得财物,只能作为民事纠纷而不能作为诈骗犯罪处理。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欺骗手段,他人认识上也存在错误,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错误地处分了财产,但欺骗手段与错误认识之间缺乏因果联系,也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4被

16、骗人自愿地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义务,交付财物或者行为人(或第三人)直接非法占有他人因履约而交付的财物。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到达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本钱罪,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本罪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主体是合同的当事人一方。 四、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成心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上述诈骗成心,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债务无法归还的,不能以本罪论处。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包括行为人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单位或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诈骗成心产生的时间既可能是行为人实施行为的最初,也可能产生在其他合法行为进行的过程中。 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不能只根据签订合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