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琴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58354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明琴教学设计(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明琴教学设计(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明琴教学设计(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明琴教学设计(教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明琴教学设计(教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明琴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明琴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七年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 师李明琴单 位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 课题名称与朱元思书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本文是一篇南朝时期的山水小品文,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大自然风景图。作者以隽永洗练,文辞兼美的语言和清新明快的文风创作此文,全文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见作者潜词用句之功底,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经典写景抒怀之作。所以,在教授此文时要教会学生很好

2、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掌握写景抒情文的写作技巧,以便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初三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着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全面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加以鉴赏,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2、 在加强朗读的基础上,掌握全文大意,并能背诵全文。3、 掌握写景抒情文章的一些基本技巧。过程与方法:主要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讲授法、 朗读法、 自读法、 辨析与探讨来领悟文章的

3、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过程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播放一些有关的风光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二、出示教学目标三、一读课文,正字音1、听读:明确读音 播放

4、课文录音,要求仔细听,并在书上记下读音。2、出示幻灯片,检测读音。四、二读课文,准确停顿1、要求划分句子停顿,与出示的停顿对照。2、朗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读相结合(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 五、三读课文,疏文意要求:文从字顺1、自由朗读,对照课本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句,并相互讨论。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注释,完成课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分组让学生通译下,然后可由学生共同探讨下应如何修饰,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可对课文进行一定的改写,达到文辞兼美的翻译目的,提高学生的赏读水平,从而全面理解课

5、文大意。)2、出示幻灯片,检测学生重点句的翻译。六、四读课文,知山水1、题解:“与朱元思书”是何意?何谓“书”?(学生在预习后便可回答,教师补充) 2、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谈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就围绕这两句来写)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奇”和“异”的? (请23个学生谈看法,要求:利用屏幕上的关键词句,语言流畅) 3、明辨课文的主旨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

6、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七、五读课文,赏山水要求读出情感,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停顿。八、六读课文,品语言1、赏析角度:修辞、观察角度、感官、准确精炼的语言等。 2、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它好在 。 九、七读课文,轻松背1、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清文意,抓住重点字词。2、出示减字背诵法,当堂背诵。十、八读课文,文笔小试请为富春江写一篇精彩的导游十一、小结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

7、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吴均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分:水之色、清、净、急山之色、形、声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作业或预习基础训练:本课做完自我评价长期以来,因为文言文简约、精深,使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困难,所以,文言文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加之,过去的老教法又过分注重传授文言知识,将文章肢解的七零八散,只见字、词、

8、句,不见文章整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和恐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文言文时,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读,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熟悉和记忆,要培养文言语感,在诵读中置疑,与古人对话,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创造思想的火花。因此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笔者特别注意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内容的作用,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办法。比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主动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文章的开头对富春江山水特点的概括是“奇山异水

9、,天下独绝”,那么后面为何先写水,后写山?文章的标题显示文体是书信,而文章的内容却是写景的,这是否矛盾,可否为文章换一个题目?可见多读,就有感悟,为学生搭建好探究的平台,就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解决记诵,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又为课文内容的学习铺平了道路,更培养了文言语感。用沟通古今的方法拉近了古今距离,积淀了典雅语汇,学习文言文,是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最好办法。本课拓展延伸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制作明信片,将课文的语句或名人赞美富春江的语句配合画面,激发了学生再创作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学会发掘美、享受美,体会收获美的成就感。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