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五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582905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五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1、发现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均要及时上报登记。2、_小时内报告护理部,由护理部_小组成员到科室核查。3、填写皮肤压疮登记表上交护理部。4、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5、当患者转科时,应将压疮观察记录表交由转往科室继续填写。6、当患者出院或者死亡后,将压疮观察记录表及时交回护理部。7、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月质控成绩挂钩。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二)1、发现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均要及时上报登记。2、_小时内报告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小组成员到科室核查。3、填写皮肤压疮登记表上交护理部。4、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

2、,并及时准确记录。5、当患者转科时,应将压疮观察记录表交由转往科室继续填写。6、当患者出院或者死亡后,将压疮观察记录表及时交回护理部。7、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月质控成绩挂钩。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三)1)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_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_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2)报告制度和程序: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护理

3、部上报。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24h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期压疮需于72h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3)会诊制度: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_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5)压疮的处理。、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

4、责护士进行处理。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7)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9)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10)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申报条件。以强迫_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_项中的_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

5、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_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_实施。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每周1-_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四)一、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_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_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

6、;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二、报告制度和程序:1.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并在24h内报告护理部并填写好纳雍县人民医院压疮报表上报;院外带入、期压疮需于72h内填写压疮报表报告护理部。三、会诊制度:1.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压疮/伤口管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2.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压疮/伤口管理小组_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位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四、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报表填

7、写上报。五、压疮的处理。、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科室护士长及本科核心成员的指导下处理,期或者疑难伤口由压疮/伤口管理小组成员会诊讨论后指导进行处理。六、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住院患者压疮、难免压疮评估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七、病人转科时,压疮、难免压疮评估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八、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难免压疮评估表和相关护理记录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表交上护理部。九、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十、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申报条件。以强迫_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

8、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_项中的_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和压疮/伤口管理小组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_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_实施。压疮/伤口管理小组成员每周1-_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样本(五)(一)压疮预防制度1.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分见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2.压疮的预防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诱发因素,护士工作中做

9、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有压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保护骨隆突出和支持身体空隙处。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长期卧床能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推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身按摩。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输血、血浆或人体白蛋白。同时应补给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

10、生索c。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不能进食的患者,就考虑由静脉补充。6)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3.发现有皮肤压红等压疮先兆及时处理翻身后受压部位用赛肤润按摩受压部位。4.早期运动对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的患者,视全身情况开始进行独立的功能性上肢运动,能促进血管功能恢复,预防压疮的发生。5.建立申报制度入院时已发生压疮或估计压疮难以避免时,填写“压疮发生”报告表或“难免压疮”申报表。由主管护士评价,压疮危险因素评分法_分以下,必须报护士长,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二)压疮报告处理制度1)各科室设压疮情况登记本,凡有压疮发生须及时登记,并及时查找原

11、因,制订护理措施。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压疮(),须报告临床科室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24h内口头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师;其他院外带人压疮(、),需于72h内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3)填写压疮报告表。需描述压疮的部位、大小、深浅、分度、院外发生还是院内发生;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科护士长填写检查意见,并于72h内上报护理部。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及时在“住院患者皮肤压疮评估与防治记录单”上记录。5)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如科室隐睛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科室填写皮肤情况跟踪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12、7)患者转科时,皮肤情况跟踪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8)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及上交护理部。9)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a.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_项中的_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b.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和医院压疮防治指导小组成员到临床科室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e.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由指导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定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组织实施。指导小组每周1_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第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