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582326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上)三十七团中学试卷分析表考试科目生物考试年级七年级任课教师韩永星考试成绩应考人数实考人数平均分最高分及格率优秀率161674.849587.50%37.5%成绩分布情况90分以上80-8970-7960-6960以下人比例人比例人比例人比例人比例212.5%531.25%425%318.75%212.5%每小题得分率%IIIIIIIVVVIVII75.62%88.75%72.56%60.63%以下进行定性分析(从试卷命题的知识覆盖、难易程度、改进建议以及定量分析数据,认真分析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措施;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问题

2、所在,并制定出解决的策略。)2015-2016年(上) 七年级 生物 期末试卷分析姓名:韩永星(正文要求:宋体 小四 左对齐 行距1.5) 一、试卷总体情况 本次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题源于课本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题量适中,难度适宜,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与能力的训练。总的来说这份试卷适合考察七年级一学期以来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情况。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四大题,卷面满分一百分。参加人数16人,及格人数14人,优秀人数6人,平均分74.84,及格率87.50%,优秀率37.50%。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3、,共20题,4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40分,最低分是18分。失分最多的是15、16、17、19题,整体做得较好。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答题存在问题如下: 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2、 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不会联系生活现象。 第二大题判断题共10分5小题,学生都做的可以,有10位学生拿分,失分最多的3位学生,失了4分。这五道判断是我在上课、复习中都反复强调过,学生理解能力可能还是低,其次呢在老师强调的过多了可能也会引起学生的

4、抵触情绪。所以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让学生提起兴趣,精而简练。在讲练习题的时候,讲过一块完整的骨属于器官,当时因为我在讲的过程没有合理的解释其原因,导致这次判断题6位同学对这道题的模棱两可。 第三大题识图题共40分,有26、27、28、29、30题。26题考察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原理过程,学生必须在读题理解题的基础上答题,很多同学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空的位置给颠倒了。原因还是学生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不够理解。26题基本考察花的结构,只有一位学生得0分,原因是在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听讲,其余学生对雌蕊结构中的花药和花药中产生的花粉没有理解。误把花药写成花粉。28题问题出在学生结合

5、图例不能准确找出胚乳的位置,很大一部分学生知道作用是储存营养物质但是找不准位置,说明学生的识图能力很差,对知识的理解也比较死板。29题考察自然界中4种植物的分类,藻类、蕨类、苔藓、种子植物,根据结构特点判断该植物类群,但是有给出几幅植物图片对应归属,这就增加了该题的难度。首先学生对图片的识读误差很大,其次不能够综合的解答此题。因为题中有几空是早已给出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加上已有的答案就能完全答对此题。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班就仅此一人的满分。这种综合能力就必须建立在对课本知识系统认知的前提下。30题是课本中光合作用中典型实验。在课堂上以重点讲解,看完此题后,我自己感觉在讲

6、这部分内容时,过于着急,过程做的不到位。尤其是实验现象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天竺葵染色前是绿色的,遮盖的部分也是绿色的,经过试验后,颜色由绿色变为黄白色,在经过碘液染色后,遮光部分仍然是黄白色,没有遮光部分变成深蓝。这个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就是最主要的实验现象。全班没有得满分,其原因也在于我对此实验的把握不准造成。第四大题探究题,这也这次考试中问题出现最多的一道题,探究的过程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基于这几点学生做此答。假设和结论基本上学生能够做出。过程中对照实验的思路学生还是体会不深。例:把乙放置于冰箱中,问:甲置于何处?这就是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温度的高低,有些同学有些理解变量

7、关系,但不考虑题意的情景,误把甲置于高温中,那么这种作答也是不对的。还有此题中出现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认识也是难点。另外综合试卷出现的几点问题 1、字母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与学生写字基本功较差有关。 2、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生物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背练习册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这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与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3、审题能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

8、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4、应用生物学知识迁移的能力差,不能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情景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与学生平时不参加生产劳动、脱离实际生活有关,学习方法不得当,不会灵活运用,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守旧有直接的关系。5、对实验重视不够,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很差。与学校管理有关,本学校的生物实验室一直没有开通,一个实验也做不了,全凭看书讲实验,所以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很差。三、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从学生试卷可看出还存在许多问

9、题: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把问题解决好;4、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与灵活应用。整改措施: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要深入了解。3、注重开发性使用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4、试验原理弄不懂,没有深入研究,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四、考后的感想与反思 从这次考试可看出,在生物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认真研究与反思

10、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师要转变生物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生物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2、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然后按需而教,提

11、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强烈呼吁学校尽快把实验开通,想法设法创造条件做好课本中的每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改变用录像、演示实验等代替学生实验,更不能用讲实验代替学生实验。多做一些探究性实验,最好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

12、程,至少可以使遇到同类问题得以借鉴。4、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多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6、恰当选择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