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散文诗两篇》同步练习 上海五四制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57311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散文诗两篇》同步练习 上海五四制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散文诗两篇》同步练习 上海五四制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散文诗两篇》同步练习 上海五四制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散文诗两篇》同步练习 上海五四制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诗两篇同步练习带着问题自读记忆并思考:()“记忆所蕴含的真谛”指的是什么?()找出文中能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语句()作者怎样一步步形象的揭示“记忆”的真谛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你比较喜欢课文的哪一段话,为什么?请具体说明)提示:()记忆是衡量人高下、贵贱、美丑的尺度;在人们的记忆中,庸人、叛徒、蠢货、懦夫将遭唾弃,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人将流芳百世。人生的真谛、人生的价值在于有崇高的理想,广阔的胸怀,绚丽的心灵和奉献精神,应远离罪恶,勇于牺牲,舍己为人,不作庸人、叛徒、蠢货、懦夫、争做智者和勇士。(文中没有对此做出现成的回答,需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意思相近即可)。

2、()三句:“记忆,是什么样?”“这说的是忘却,记忆呢?”“记忆究竟是什么?”()以记忆为线索,迂回婉转,逐层深入。先从反面入笔,从“忘却”引入“记忆”;再从否定角度说“记忆”没有许多外在形式:重量、体积、色彩、标价,随后从肯定角度取譬设喻:“记忆”是“灰烬”“流水”“落花”;第三步作者引入两个有关记忆的传说,开是触及记忆的核心话题记忆的本质;最后对怀有各种记忆的人作出评价,进一步揭示记忆的真谛。()学生发言紧扣原文,言之成理即可。(当然,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抓住几个特点:深沉含蓄,饱含哲理。采用第一人称“我”(作者)与第二人称“你”(一个年轻朋友)交谈的假设情境的写法,如话家常,更显亲切。多用排

3、比和比喻,使文章既活泼灵动,又有典雅气象。)2带着问题自读门槛并思考:()。文中的“大楼”象征什么?分析:象征手法,“大楼”象征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2)“门槛”象征着什么?分析:本文的“门槛”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的象征,也有人理解为“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以此为标题,可见它对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3)文中环境描写有什么象征意义?分析:大楼、窄门,高高的门槛,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一幅门帘子掩盖了所有的凶险邪恶。这阴森恐怖的环境,象征着当时俄国社会中的严酷环境和革命形势,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凸现的底色。(4)作

4、者如何描写俄罗斯姑娘的?分析:语言描写:问语-声音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冷冰冰,语句长,陈述一切苦难,从反面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答语-简短,坚决,果断,直接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评语-截然相反,表现出女主人公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解造成的悲剧性。神态描写:仅一句,“姑娘埋下了头”忍受着屈辱,显示出女性特有的坚强。心理描写:贯穿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之中。女主人公表现出性格的一致性,还伴随着心理活动的波澜,即在表现坚强的性格的同时,又有忍受屈辱,复又更坚强这一插曲。渐次高昂之中,有间歇、转折和新的起点,避免了平铺直叙。(5)怎样理解“一个圣人”?分析:在欧洲人的传统观念中,圣人指具有嘉德懿行和远大崇高的奋斗目标,忍受无穷无尽痛苦,一心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人。这种人往往是虏诚的宗教信仰者。本文用“圣人”来形容俄罗斯的姑娘,是着眼于道德赞扬的。作者同情革命,但没有参加革命,在政治上与革命党仍有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