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规案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57143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法规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设法规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设法规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设法规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设法规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法规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法规案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案例一: 关于执业资格2003年 9 月16 日,肖某与没有建筑资质的农民工黄某签订承揽建筑合同, 由黄某为其建造一私人住宅。为方便施工,黄某在建筑工地内挖建了一个约 60cm 深、面积达20多川的石灰池,石灰池周围无任何标志及防护设施。同年10月 13日下午,工地对面居民李某 5 岁的女儿到工地玩耍,不慎掉落装满了石灰膏 的池内,后被人发现救起送医院治疗。经诊断,受害人双目受到烧伤,共用去医 药费6400多元。事发后,经有关部门调解未果,受害人遂向法院提起公诉,要 求肖某、黄某共同赔偿其医药费、护理费等经济损失 8726 元。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村镇建房是否一定要由有建筑从业资

2、格的工匠来承 建?这也是本案被告肖某是否应承担责任的关键。对此问题,各地法院处理不一, 有的认为村镇建房大多是低层建筑,不具有高度的危险性,不必一定要由有资质 的人才可承包,现实中村镇建房真正由有资质的建筑工匠承建的比例也不多,因 此应根据国情区别对待。对此观点,笔者持不同看法。建筑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是建筑业的本质要求,承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如何 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因此,要求所有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和 个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是十分必要的。中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此也有明确 规定。该法第二条首先开宗明义地规定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 实施对建

3、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并对“建筑活动”作了以下定义: “本法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 、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这就说明,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各类房屋建设(当然地包括村镇 建房)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期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必须遵守 建筑法、建筑法同时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和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 工企业以及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只 能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对发包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有相应 资质条件和未取得资质证书承包工程的,该法第六十五条也作出了相应的罚则, 即“发包单位将

4、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或者违反本法规 定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 予以取缔,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因此,本案报告肖某将建房工程发包给没有相应从业资质的被告黄某承建违 反了建筑法有关强制性规定,法院判决其承担被告的经济损失是有法律依据 的。案例二: 关于建筑许可四川省XX镇居民张某为了生活饮水方便,于2002年建成一石砌体水塔水 塔内净尺寸为长7.62m,宽6.53m,高4.83m,池壁顶宽700mm,水塔底厚300mm,强 度等级为Mu30,水泥砂浆M2.5。水塔由泥瓦工王某绘制一张草图,并未正式设 计。施工质量

5、很差,使用后不久就发现漏水,请石工进行修补,但是没有对水塔 彻底检查加固。水塔于2004年12月突然倒塌,因水塔处于小坡高位,水塔内蓄 水较多,导致其下方一民办幼儿园被水冲毁,当场砸死幼儿20人,重伤3人, 砸毁校舍4间,酿成一起重大恶性事故。事故发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设计图纸有问题。水塔的设计由泥瓦工王某绘制一张草图。,没有进行精确 的计算图纸上的结构不合理,数据有误。(2)泥瓦工王某等人在施工时,仅凭草图施工。由于施工技术差,粗制滥造, 水塔的施工质量低劣,水塔内壁的强度严重不足,无法承受水塔内蓄水的压力。 这是水塔倒塌的直接原因。分析:首先,张某,王某都存在过错。王某只是从事多

6、年的泥瓦工作,没有专业技 术知识。张某把砌水塔的设计、施工任务交给王某,应该预见到王某可能会因不 懂技术而导致水塔倒塌,而张某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特别发现水塔后,仍未考 虑水塔下边有一幼儿园这一因素。可见,张某在主观上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王 某明知自己只是一个泥瓦工,没有专业技术知识,有自己负责水塔的知识和施工, 可能会发生事故,但王某轻信能够避免。可见王某在主观上存在过于自信的过失。其次,王某擅自设计,没有对图纸上的数据进行精确的计算,王某的知识和 能力也无法对图纸上的数据进行精确的计算。王某仅凭自己设计的草图,就盲目 施工,粗制滥造,工程施工质量低劣,水塔多处漏水,张某把修建水塔任务交 给

7、王某后,没有监督施工,没有及时制止在施工中的粗制滥造行为。最终导致惨 剧的发生。再次,从事故造成的损失结果分析,这起事故造成 20 多名幼儿呗砸死,重 伤3 人,轻伤 12人,砸毁校舍 4间的严重后果。最后,从技术方面来分析,王某不懂专业技术知识,就盲目的承担水塔的设 计和施工任务。王某在施工中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如设计图纸不合理, 图纸上数据有误,水塔内壁强度严重不足等。案例三:关于建筑许可被告王某于 1999 年承建睢宁县电声器材厂电声大楼,并将该楼的水电安装 部分分包给原告陈某。工程竣工后,被告于2002年 3月 8 日为原告出具了水电 工程结算单,其中包括被告扣除原告税收、管理

8、费等费用 4 万元。双方在工程款 结清后,对双方约定的管理费 4 万元在结算时并无异议。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被 告返还所扣的 4 万元税收和管理费,理由是被告无权向其征缴税收和管理费。被 告庭审中主张其所扣的管理费和税收已上交公司,但未提供证据证明。另查明, 原、被告双方均无建筑资质。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驳回原告陈某的诉讼请求。另行制作民事制裁决 定书,对被告已取得的 4万元作为非法所得予以收缴。分析:原告陈某对管理费主张权利,其理由能否成立是本案的关键。笔者认为,陈 某的理由不能成立。原因有三:一、原、被告没有建筑资质而从事建筑活动,违反了建筑法和国务院建 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第二款的

9、强制性规定。被告分包工程属于违法 分包,分包协议应确认无效。被告在分包工程中取得了 4 万元管理费,该管理费 实质上是被告分包工程取得的好处费,在合同签订时双方心知肚明,将这种管理 费定性为被告的非法所得无可争议。二、管理费属于国家利益,原告无权主张。“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起诉条件。所 以“与案件事实有直接利害关系”主要是指:自己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 侵害;与争议事实中所向的标的有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管理费属于国家享 有,不属于原告享有,原告对管理费主张权利既没有请求权基础,也不符合民 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如果单从起诉权的

10、角度考虑,驳回起诉似无不可,但是 这样处理不彻底,一旦原告撤诉,程序终结,势必导致国家利益流失。三、民事诉讼法、建筑法、和民法通则滴一百三十四都具有公法的 性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当事人的约定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或者利用合 同谋取非法利益时不能弃之不问,也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代价调解结案,应变 司法被动为主动,制止不法行为,维护国家利益。本案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是涉及个人分配国家利益的问题,法院从根本上否定 其权利主张,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收缴被告非法所得,维护了国家利益,落实 了公法的惩罚功能,因而原判是正确的。第二章案例一:关于城乡规划外滩花园是武汉市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高档商品住

11、宅小区,位于 汉阳区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上游100m950m的长江边滩上,沿城市防洪墙内 侧宽约67m80m、长850m的江滩呈带状展开,总用地面积39132 m?,总建筑面 积62773 m?,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析:“外滩花园”占用长江河道建设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而且外滩花园建设不符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要求。该项目的建设位 置位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定的长江河道位置,即防汛通道,属非建设用地, 而开发商却私自将其变更为建设用地,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即“城乡规划确定的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 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

12、变用途”。对于上述违法建设行为, 2001 年湖北省政府作出拆除外滩花园建筑的决定。最 终外滩花园于2002 年1月 25日、2月 16日、3 月30 日分三次进行爆破拆除。 根据有关规定,因拆除对开发商和用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武汉市政府给予相应的 赔偿。案例二:关于城乡规划“麒麟舫”系由某省珍宝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1993 年 2 月,省计委批 复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在其省会城市水上公园修建仿古石舫建筑。12 月, 省城土地规划管理局向该项目核发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麒麟舫”建设开 始,有关部门就认为其选址存在较大的问题,可能影响到南川河的行洪。 分析:“麒麟舫”建设规划工作方面存在

13、的主要问题有:(1)该项目未按法定程序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而省城土地规划管理局发放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准予建设。( 2)省纪委在批复“麒麟舫”可行性报告时,越权为建设单位选址定点。 事实上,该项目选址违反了经国务院批准的该省城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侵占 了行洪河道。该行为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九条规定,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依据有关规定, 2000 年,“麒麟舫”被依法实施拆除,市土地规划管理局 对其过失承担相应责任并严肃处理。案例三:关于建设行为的责任规定“山水居”是某特区城市 X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

14、位 于某特区城市梅林路。1998 年该地块由工业用地依法调整为住宅用地, 1999 年 4 月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了该地区的“法定图则”。规定该用地规 划设计要点为:建筑容积率2.0,层数不得高于12层,建筑面积17280 其中 住宅16780 mo 2000年4月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 准总建筑面积19950 m ,核增一层架空停车空间2670 m ,并在报建施工图纸上 盖章。 2001 年 6 月,市行政规划主管部门在对建筑施工图核算建筑面积时,发 现图纸面积比建筑工程规划许可批准的建筑面积超出2794.04 mo 2001年8月,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业主

15、签订土地出让金补偿协议,对违法建筑面积免于处罚 予以保留,并在原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确认超出面积2794.04 m2合法。2002 年 3 月申请规划验收,该市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山水居”存在首层架空层 增加一层,住宅楼屋顶增加一层;未按规划要求建设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未形成 环形消防通道等问题,责令整改,位未予验收。分析:“山水居”建设项目在规划方面的违法行为主要有:(1) “山水居”建设项目不符合城市规划的“法定图则”的规定,超面积 建筑。未按规划要求建设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未形成环形消防通道。违反了城 乡规划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 自然资源和环境

16、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项目规划审批中把关不严,监管不力。在建设项 目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没有认真对施工图进行审查,致使设计面积超过了 规划设计要点要点规定的容积率允许的建筑面积。在发现超面积建设后,本应对 这一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去没有依法进行处罚。以协议形式使违法建筑的面积 合法化。上述行为属于城乡规划法第六十条第六款规定的“发现未依法取得 规划许可或者违反规划许可的规定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行为,而不予查处或者 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违法行为”。针对开发单位违反城市规划超建2794.04 以外的违法行为,市规划主 管部门已经责令开发建设单位改正,并对该市有关管理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第三章案例一 关于房产开发用地规定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拍卖方式取得 S 市闹市区一块商业用地的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