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569494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西方文艺理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根据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听课记录 整顿)(参照书目:现代西方文艺理论 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导论: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1(识记)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1) 人本主义文论的重要理论派别: 象征主义(瓦莱里)、 体现主义(克罗齐)、 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2)科学主义文论的重要理论派别: 形式主义(俄国)、 新批评派文论(英美)、 构造主义文论(索绪尔)2.现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3(领略)现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性是浮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1)非理性转向:这重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重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1前象征主义重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初次提出出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3.(领略)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 (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

3、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并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 第一章:死者葬仪 母题:(无水死亡) (正题) 第二章:对弈 反母题:( 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 变异母题:( 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反复母题:(水太多死) (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也许) (合题) (2)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内在的联系: 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我们所熟悉

4、的有生命的东西,仿佛都配上了音乐;她们互相协调形成了一种仿佛完全适应我们的感觉的共鸣关系。 (3)音乐化还涉及: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诗应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并符合理性和审美的规定,如格律的规定。4.庞德的“意象”定义: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超过了西方的老式,接受了许多东方的审美原则,她编译了李白的诗,叫神州集。诗表面是一种形象,没有说理,但事实上却涉及着深刻的意蕴。) () “意象”是意象主义独创的核心范畴。 (2) 庞德觉得:“一种意象是在瞬息间浮现出的一种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按:亦释“情结”)。 (3)这个定义涉及着意象构造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

5、情结”。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缺一不可。例:庞德的诗地铁站台中写道: 人群中的那些面孔 湿漉漉、黝黑枝头的花瓣外层用比方写出人群中面孔的形象,内层却体现都市生活的易逝感。2体现主义1.(识记)克罗齐的重要论著美学原理、美学纲要;科林伍德的重要论著艺术原理2克罗齐“直觉体现”说的重要观点:(直觉、感觉、概念的含义和互相关系) (1)感觉:在实践活动中引起的感触,它是杂乱的、肤浅的、被动的,是直觉的“材料”。 (2)直觉:一种不依托理性与经验,不证自明的知识能力。(第六感觉)。这种心灵综合能力赋予感觉内容以形式,产生意象;在这过程中,始终随着着情感和想象的交互运动。 * 直觉是

6、积极的、发明的,她所产生的意象是具体的共相。 ()概念: 普遍性、抽象性的理念,在克罗齐结识论中处在高于直觉的结识阶段。 *直觉的价值判断是美、丑。 * 概念的价值判断是真、伪。 概念包容了直觉,并不扬弃直觉,直觉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立价值。3.(应用)科林伍德对体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辨别: ()体现一方面指向体现者自己。 体现主义规定,一种体现情感的人以同一种方式看待自己和观众,她使自己的情感对观众显得清晰,而那也正是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 如:一种演员不仅应按规定哭笑,并且应当明白为什么哭笑。 (2)艺术创作不应为一般而忽视个别。 科林伍德觉得亚里士多德诗学所论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个别的,而是一般

7、的。真正的艺术只体现个性,这种个性是唯一的、特殊的,不也许类同于另一种个性。 如:于连和拉斯蒂涅都是青年野心家,但她们又都是独特的“这一种”,不可混淆。 (3)体现的成果,是使艺术家与欣赏着之间的界线趋于消失。 艺术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每个能体现自己情感的人都可是艺术家。 诚如柯勒律治所言:我们懂得某人是诗人,是基于她把我们变成了诗人这一事实。 诗人的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艺术家能使欣赏者变成体现者。 例:我们在山峰上吟咏李白、杜甫的诗来体现自己的情感。然而,就首创精神而言,艺术家是独特超凡的。3.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1(识记)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

8、鲍姆、日尔蒙斯基。2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1)“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她指出文艺的美感特性一方面是惊奇陌生的新鲜感。 (2)觉得文艺作品的美感只产生于语言、论述方式、情节构造等形式上的独特性,与内容无关。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延长人们审美感知的过程。 (3) 从“本领”到“情节”,必须通过作家的发明性变形,写实主义必须让位于现实主义。 例:什克洛夫斯基在托尔斯泰的故事中发现了大量运用陌生化手法的例子。如她指出,托尔斯泰故事中常常不用事物原有的名称来指称事物,而是像描述第一次看到事物那样去加以描述。例如,战争与和平称“点缀”为“一小块绘彩纸版”,

9、称“圣餐”为“一小片面包”。 普希金为贵族小姐起一种农村妇女化的名字。 这样,就使读者对已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感,从而延长对之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强度,增长审美快感。(领略)雅各布森论隐喻与转喻: (1)隐喻即依托相似性的比方,(聚合)鲜花般的少女。 (2)转喻即依托邻接性的比方。(组合)把裙子、辫子比方少女。 .精神分析批评1.(识记)弗洛伊德的重要论著有:发明性作家与白日梦、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 (霍兰德的重要论著有: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文学反映动力论、 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 拉康的重要论著有: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弗洛伊德的人格构造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

10、重要观点:本我与“快乐原则”、自我与“现实原则”、超我与“至善原则”;恋母情欲综合感。 恋母情欲综合感:“俄狄浦斯情结”(又译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从其“力比多”理论和人格学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概念。弗洛伊德觉得,在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生殖器阶段,小朋友身上发出一种恋母情欲综合感。这种心理驱使小朋友爱异性双亲而讨厌同性双亲。 男孩就产生“俄狄浦斯情结”,女孩就产生“厄勒克特拉情结”(又译恋父情结)3弗洛伊德的“升华说”:(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方面,弗洛伊德也持泛性论的观点。她把性欲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因。艺术家也和常人同样,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的宣泄,以获取

11、快乐,因此她们的创作动因就是“性欲的冲动”。) (1) 弗洛伊德觉得,文艺本质上是人的本能的(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 (2) 这种升华其实是一种转移,即由生物性的发泄转移到高档的文化领域中。 () 弗洛伊德说:“但凡艺术家,都是被过度的性欲所驱使的人”,但她们的“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的重要观点: “创作性作家本质上是白昼的梦幻者”。(名解) ()弗洛伊德把作家与梦幻者、作品与白日梦相提并论。 (2)她把作家分为两类型:一种是像写英雄史诗的古代作家那样,她们接受现成的材料;另一种则是发明性作家,她们发明自己的材料。她觉得这后一种富于想象力、发明力的作家即与

12、“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相似。 (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她觉得“故事中所有的女人总是都爱上主人公”,故事中的人物总是“明显地分为好人和坏人”,都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是“白日梦的一种必要成分”。“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同样,是我们幼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3) 她的这些观点启发作家突破现实生活的界线,充足发挥发明性和主体性。.霍兰德论创作与阅读中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主导作用: ()小朋友时代使每一种人发展出一种与她人不同的个人风格或身份主题:科学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大脑差别源自童年经验,我们能动地观测世界、建构现实,而这一能动过程是受由童年经验发展而来的个人风

13、格和身份主题制约的。 (2)霍兰德觉得:所有文学反映都由涉及人体身份(如:种族、性别等)、文化身份(如: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等)和个人身份(个人成长史)。和使我们成为目前这个样子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历史的那种身份所控制。 例: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的老来俏被区长批评,在外国人眼里是侵权行为,而在中国农村,就是一种不正经的打扮。6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 弗洛伊德觉得无意识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体现其内容的,拉康则觉得这两个概念与隐喻和转喻的修辞过程是相似的。隐喻是“压缩”,转喻是“移置”。5直观主义与意识流1意识流:(多选) (1)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内的观测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种延续, (2)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的、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发泄的重要场合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性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重要理论支柱所在。柏格森的直觉说和绵延说 (1)直觉: 一种不依托理性与经验、不证自明的知识能力,它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达到物我统一的至境。 (2)绵延: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3.威廉詹姆斯论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意识中每一种鲜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环绕它们流淌的活水之中。(单选).乔伊斯对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说的论述:“完整”、“比例”、“鲜明”。(多选) 6.语义学与新批评(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