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汇报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56898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汇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汇报 一、实习目标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二、实习内容1.介绍:瑞晶洞在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域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我国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充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域地下水长久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

2、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因为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一样,被侵蚀的程度不一样,就逐步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因为水分蒸发或压强降低,和温度的改变全部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逐步形成了钟乳石、工作总结石笋等。假如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伴随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和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1 石菊花石菊

3、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充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份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经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停溢出,形成结晶。2 石笋、石钟乳、石柱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经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因为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降低,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因为石笋和石钟乳不停生长,

4、最终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3 石幔帘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耸立在厅中,无偿论文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因为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4 边石坝在洞底出现了部分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4.溶洞的塌陷、断裂结构、石柱的错断现象溶洞形成后,因为一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结构;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因为地壳的下沉,造成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三、实习总结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但见到了漂亮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深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和溶洞的部分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另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统计等野外工作方法。心得体会原文XX:实习汇报,敬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