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间美术一忠信花灯摘要:忠信花灯是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东南部6镇(即忠信镇周边5镇)传统赏灯习俗中 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它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制作精致,是忠信民间集绘画、 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忠信花灯有十多种:分别是缭丝灯、 宫廷灯、参灯、磨灯、紫灯、龙凤灯、宝莲灯、百公灯、廓灯、五福灯等忠信花灯是忠信 民间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元宵节的装扮,赏灯习俗的重要载体2006年5月,忠信花灯 以民间美术类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键词:历史、特色、起源、价值一、 历史渊源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是花灯的产地之一,而“吊灯”、“赏灯”更是忠信镇富有特色的 一种民间传统习俗1730年(清雍正八年)连平周志第二卷风俗篇记载:“上元喜簇花灯作 龙狮各种戏舞唱采茶歌 “上元”即是“元宵节”,也有说法称忠信花灯始于17世纪的明 末清初每年正月,粤北九连山重一连平县忠信镇人潮如海,彩灯争艳,蔚为壮观忠 信花灯造型美观、制作精致,是民间绘画、剪纸、书法、对联等方面的综合从20世纪初 开始,“忠信花灯节”以“文化搭桥、经贸唱戏”的形式,展示客家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客 家民俗风情,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城乡贸易,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忠信乃至连平县的经贸发 展,忠信镇则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灯之乡。
二、 特色特点忠信花灯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剪、刻、裱、装饰等一系列制 作工艺上将粗大的竹子削成竹条,削好竹条后,用“手工钻”在竹条两端钻竹眼钻好竹 眼后,将竹子互相交叉衔接,此刻花灯已现雏形第二步是剪纸,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按照各 种规格裁剪各种颜色不一的纸,然后各叠成一组,接着把花纹印版放在叠纸上,用刻刀凿成 穿透的文样,这也叫做纸雕第三步是描画,着色后是解花,即在着色的花样上描上各种形 状的图案和颜色,然后把图形分解出来,将浆糊均匀糊在花灯的骨架上面,然后逐一将剪纸、 纸雕、描画、花穗等轻轻地糊裱在灯架上,用手或刷子粘浆糊刷平后,接着便将条状花穗粘 贴在花灯下部,给花灯“穿”上裙子忠信花灯造型独特,其结构从上到下分为灯盖、灯身、灯裙,从里到外一般有2至4层, 规格大的直径有12米,小的也有40厘米与其他地方花灯的小巧玲珑不同的是,忠信花 灯大而精致,多呈柱形,花灯外层配以剪纸、图案、纸穗等,整个灯饰五颜六色,同时集绘 画、工艺、剪纸、书法、诗词于一体花灯大多用竹编骨架,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 与其他地方的花灯相比,忠信花灯的灯裙是最特别的,灯裙由各种各样的花案彩色灯带组成, 灯内装置各种形象画片旋转流动,堪称民间工艺奇葩。
三、 花灯起源忠信花灯始于明末清初每年正月,粤北九连山重镇一连平县忠信镇人潮如海,彩灯争艳, 蔚为壮观忠信花灯造型美观、制作精致,是民间绘画、剪纸、书法、对联等方面的综合忠信花灯节”以“文化搭桥、经贸唱戏”的形式,展示客家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客家民俗 风情,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城乡贸易,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忠信乃至连平县的经贸发展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美术类,忠信吊灯习俗以民俗类被 列入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一般花灯的游园性质不同,忠信花灯有一个相当特别的吊灯仪式按照忠信的传统 风俗,每年的正月初九,当地人家当年生了男孩就应该在祠堂里挂起花灯庆祝,以告知祖先 和乡亲吊灯仪式一般由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6道程序,其间还有客 家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热闹场景吊一盏花灯就是一次盛会据传明末有个画师,名字已经湮没,从朝廷告老还乡,和赖志稳的老太公交好,特意以宫 廷画手法画了几幅图相送赖家是书香门第,在乡里一直帮人写书柬,对绘画也颇有讲究, 祖祖辈辈对这些画非常珍视,嘱咐后人好好保存当地人按照宫廷花灯的制作方法,逐渐完 善了起源于宋末元初的忠信花灯。
由于半路加入的宫廷血统,忠信花灯到今天还透着一股文 人士大夫的清雅之气它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剪、刻、裱、 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上好的花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政府每两年或三年还会搞一次花灯节,让花灯走出祠堂在这个过程中,欣赏 花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随着风俗的演变,忠信花灯具有了不同的内涵,它象征着百业兴 旺、丰衣足食忠信有10多个花灯制作点,其中以上寮村最为出名,有花灯村之称四、 相关风俗忠信花灯秉承了中原艺术之精华,历代艺人的实践创作使忠信花灯具有独特的风格 明末清初,忠信地区相继流行的“吊灯”、“赏灯”习俗,最初的起源叫“点灯”点灯” 谐音“添丁”,因此凡是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都要购买或定做花灯在除夕祭祖前,灯 主便要在祠堂的梁上放灯绳,绳的一端用红纸写上新丁的姓名到正月十三上灯之日的早晨, 灯主先将灯带贴在花灯灯盖的每个角上灯带将对联、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其内容根据个人喜好选用,大致是添 丁发财、吉祥如意及祝福之类的其次要在花灯里面系上百眼芋头、大葱、大蒜等,寄寓自 己的儿子聪明好学、多子多福再次灯主点燃花灯,期望燃灯兴旺;然后将花灯升起,以示 “添丁”,同时宴请亲朋好友在祠堂饮灯酒,庆祝一番。
在花灯结束时,当地人还举行一种 “暖灯”仪式也就是在花灯上挂满鞭炮,然后点燃鞭炮和花灯一起燃烧之后在祠堂祭祖 和大宴宾客,以表示“去旧迎新五、 传承价值忠信花灯以独特的造型,别致的装饰和丰富的色彩,集诗书画于一体,是忠信花灯综合艺术 完美结合的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忠信花灯中流光溢彩的走马灯,层层掩映、卷 舒有致的纹样和浓缩古楼结构的风格,美轮美奂,极具观赏性在忠信花灯的纹样里,记寓 着民间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赏灯风俗里蕴藏着人类繁衍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忠信花灯的 人文价值忠信花灯是忠信民间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元宵节的装扮,赏灯习俗的重要载体, 已在民众的心中扎下了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