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胃炎分类总结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534579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都胃炎分类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京都胃炎分类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京都胃炎分类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京都胃炎分类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京都胃炎分类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都胃炎分类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都胃炎分类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炎分类总结京都胃炎分类总结2020-08-01 本文是我看京都胃炎分类的总结,本来如果每个内镜下表现配上 图片效果会更好,但是希望大家买正版书来看,这样才能看到更多好 的日本内镜书籍。胃癌是一种在慢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疾病,Hp与胃 癌的关系,类似病毒性肝炎与肝癌,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反流性 食管炎与食管癌的关系,都是随着炎症的持续,基因突变积累到一定 程度导致癌症发生。分化型胃癌与未分化型胃癌均发生于Hp感染导致 的炎症黏膜,发生于无Hp感染黏膜的胃癌在1%以下。所以判断有无 Hp 感染十分重要。京都胃炎的分类的目的就是通过内镜表现判断有无 hp 感染,评价胃癌发生风险,以明确后面该采取的措

2、施。于光老师说 一次合格的内镜包括:诊断胃炎分类、评价胃癌风险、发现早期病变。 早期病变不一定都有,但前两个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无Hp感染胃体下部-胃角可见RAC;胃粘膜平滑有光泽,粘液稠度非常低; 胃体大弯皱襞细小,直行;可见胃底腺息肉、陈旧性出血斑、胃窦与 胃体脊状发红。Hp现症感染点状发红、弥漫性发红、 RAC 消失、萎缩(血管透见,黏膜褪 色)、皱襞异常(肿大、蛇形、消失)、黏膜肿胀、肠化(在萎缩背 景上见多发白色扁平隆起)、增生性息肉、黄色瘤、鸡皮样、粘稠的 白色浑浊的粘液Hp 既往感染:地图状发红药物服用NSAIDs(斑状发红、凹陷型糜烂、点状出血、陈旧性出血); 长期口服ppi (

3、胃体大弯可见敷石状黏膜、胃底胃体可见多发白色 扁平隆起)。胃炎的内镜表现萎缩:Hp感染,炎症导致上皮细胞脱落亢进,固有腺体减少即为 萎缩,根据木村竹本分类,评估严重程度。C-0、C-1胃癌频度为0, C-1、C-2 为 2.2%,0-1、0-2 为 4.4%,0-3 为 10.3%。肠化: 萎缩区域的灰白色黏膜,表现多样:小隆起、冰雹样、石 板样。弥漫性发红: 连续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均匀发红。点状发红: 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发红,无凹凸不平。黏膜肿胀: Hp 现症感染,黏膜炎症细胞浸润与水肿,表现为黏膜 肿胀,小区肿大。皱襞肿大、蛇形: 要与胃癌、恶性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及胃底腺 上皮细胞增生等非

4、肿瘤性疾病鉴别。鸡皮样:密集的均一小颗粒状隆起。初次感染hp导致的过度免疫 应答所致,主体是淋巴滤泡增生,好发于儿童、年轻人,是未分化胃 癌的母地。增生性息肉: 血管丰富,呈红色调,背景黏膜多为萎缩黏膜,可 合并胃癌和出血,推荐内镜下切除。黄色瘤: 黄白色扁平隆起,表面呈细颗粒状,为巨噬细胞吞噬脂 质后簇集的表现。凹陷性糜烂:病因为胃酸分泌、物理化学刺激、药物、hp感染、 除菌治疗后、病毒感染等,往往多发,如为单发,要与早期胃癌相鉴 别。RAC: 集合静脉的规则性排列胃底腺息肉: 与周围黏膜色调相同,表面光滑,有时可见扩张的 青色调血管。本质是胃底腺组织增生、腺管囊泡状扩张。发生胃癌的 风险极

5、低(是不是发现了不用切?)。脊状发红: 沿胃长轴方向走形的带状发红,数条大致平行隆起性糜烂:与Hp关系不大。陈旧性出血斑: 为胃粘膜出血,通常没有问题,服用抗栓要的要 引起注意。斑状发红:淡边界的多发扁平发红。 地图状发红:以胃窦为中心出现 5-10mm 斑点状、地图状发红, 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多边界清楚,稍稍凹陷。多发性白色扁平隆起(春间-川口病):胃体上部至胃底存在的多 发扁平隆起病灶,长期服用PPI多见。敷石状黏膜:铺路石样黏膜,与周围黏膜色泽相同,Hp阴性,长 期 PPI。弥漫性发红、黏膜肿胀是Hp感染的基本表现,另夕卜还有皱襞肿大 蛇形、粘液白浊、点状发红、鸡皮样等特征性表现;萎缩、

6、肠化、黄 色瘤、增生性息肉,Hp现症感染和除菌后都可能出现。RAC阳性诊断 Hp阴性的正确率为95%,同时脊状发红、陈旧性血痂、胃底腺息肉, 也是 Hp 阴性多见,也可以出现在除菌后。地图状发红是除菌后的特征 性表现,即稍凹陷的不规则发红。斑状发红、隆起型糜烂、凹陷型糜 烂都可以见到。底体多发性白色扁平隆起、敷石状黏膜多建议长期服 用 PPI 的患者。记得上次后藤田卓志教授说不管现症感染、还是除菌后都是胃癌 高发,所以新手只要记住hp阴性的四个典型表现(RAC、脊状发红、 陈旧性出血斑、胃底腺息肉),其它的为一类(现症感染、或既往感 染)。之前对胃癌三角理论理解有误,评论区有老师帮我指出来,现

7、在 再具体说一说。“胃癌的三角”是指由癌的发生 “地点”,癌的“组 织形态”和癌的“肉眼形态”的三方面所组成的相互关系。地点: 三部分,没有肠化的胃底腺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胃固有粘 膜混合存在的中间带;肠化的黏膜。组织形态:分为分化癌和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来自胃固有粘膜, 分化癌则来自肠化粘膜。 未分化癌比分化癌平均年龄小10 岁,女性较 多。肉眼形态: 分化癌几乎都是隆起型癌,未分化癌几乎都是凹陷 型。分化癌发生于肠化腺管,肠化粘膜上皮的分裂带在腺底部,癌一 边形成腺管一边块状增殖。未分化癌发生于胃固有腺管,固有粘膜上 皮的分裂带在腺体颈部癌细胞穿过基底膜,浸润至粘膜固有层的间质。 因腺颈部被

8、破坏导致腺管萎缩脱落,粘膜变得脆弱,易形成凹陷型。 判断中间带癌的组织形态时要注意癌病灶的大小。因为癌病灶的大小 是其发生时期的尺度。比如,大于 2cm 的癌病灶,在其发生时很可能 还位于F线内部领域,所以此癌很可能是未分化癌。总结起来更之前讲的差不多,就是不同的土壤倾向于长不同分化 程度的癌,不同分化程度的癌形态也不一样。非萎缩区:发白凹陷, 未分化;交界处:看大小,大于 2cm 可能是未分化;萎缩区:发红隆 起,分化癌。目的是让大家注意观察各部位可能存在的病变,并能够 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大致推断病理类型。总之,做胃镜不要停留在报个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现一些特别 明显的病变,更重要的是判断有无Hp感染,评估胃癌风险,发现早期 胃癌。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 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 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转藏分享献花(0)来自: 0条评论请遵守用户热点新闻类似文章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热门阅读最新原创927919913%e4%ba%ac% 92791991338904564202008-01T02 389045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