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重点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534140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重点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写作重点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写作重点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写作重点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写作重点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作重点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重点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生必备的逻辑知识语文知识主要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指“语法”,主要是管语言运用对不对以及是否规范的问题;“修辞”是关于语言美不美的问题,即怎样使语言优美生动的问题;“文”主要是文章的章法结构;“逻辑”是讨论关于思维是否严密,语言是否严谨的问题。学点逻辑知识,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王力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逻辑思维的提高;要紧的是教学生怎样运用思维。思维合乎规律(事理),说的话,写的文章才准确、通顺、严密,层次清楚,有说服力。如果违背思维的规律,不懂得如何运用概念,作出判断,那么我们也就很难说清楚一句话,写清一件事。为了消除语文学习中的逻辑错误,下面介绍一些中学生必需具备

2、的逻辑知识。逻辑的三种主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一、概念及其有关内容介绍概念是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概念是用词语表示的。词语,包括词和短语。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表示概念,能够表示概念的是实词。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一般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呈反比关系。就是说,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多,另一个必定小;一个少,另一个必定大。在科技说明文中和语言表达题中阅读时,注意概念和词语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句的含义。要正确使用

3、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全同关系(同一关系):两个概念内涵不一样,外延却一样,两个概念就呈现全同关系。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两个相关的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如“共青团员”和“中学生”。反对关系:在同一个大概念下面的两个小概念,如果两个小概念的外延之和小

4、于大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小概念之间就有反对关系。如“导体”和“绝缘体”,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在两者之间还存在有“半导体”,因此它们之间是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如“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恰等于其属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国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注意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并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列的概念,原则上应该是同一个大概念下面的小概念,大小概念并列在一起是不合逻辑的。二、判断在概念明确的基础上

5、,逻辑思维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正确的判断又是合乎逻辑推理的基础。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类型主要有:1 .单称肯定判断一一是断定某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2 .单称否定判断一一是断定某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3 .特称肯定判断一一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4 .特称否定判断一一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5 .全称肯定判断一一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6 .全称否定判断一一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应注意的问题:特称判断“有些”、“有的”所表明的逻辑性质与现代汉语中的“有些”、“有的”的语

6、法性质是有区别的。生活中的“有些”是指“仅仅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仅仅有一部分学生是团员,而其他部分学生不是团员。逻辑中的“有些”是指“至少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至少有些同学是团员,其他部分不清楚,也有可能全部都是。三、推理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有三种: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或者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这是一种前提和结论一致的推理。“不合逻辑”语病分析不合逻辑的句子常常表现为

7、概念使用不恰当(用错了概念、暗中更换概念、大小概念并列使用等)、判断不合理(自相矛盾、一面与两面意思不协调、否定不当、判断当中前后的概念不能配合、主客倒置、强加因果等)、推理不正确等形式,这些主要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周密而产生错误。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1 .不合事实。例1.(2005年北京卷)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应是“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多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与生活实际不符)2 .

8、不合事理。就是句子表达的语意与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例2.(2007年海南、宁夏卷)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夷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3 .判断失真或以偏概全例3.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不少”或“大多”,删去后面的“都”字)二、概念并列不当4 .从属关系并列不当。概念之间有种属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包含着外延小的概念,种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例4.(2007年湖北卷)改

9、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水产品”与“鱼”、“虾”、“甲鱼”、“牛蛙”概念之间有种属关系,不能并列在一起)5 .交叉关系并列不当。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交叉关系,交叉关系的概念在使用时也不能并列。例5.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也有交叉关系,都不能并列使用)6 .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概念从内涵上说,总有一定的意义范畴,比如“江湖河海”属于自然风物,“亭台楼榭”属于人文景观,不同范

10、畴的概念也不能并列使用。例6.(2006年江西卷)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三、表述前后不一致7 .自相矛盾(句子前后说法矛盾)。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时态等多方面矛盾。例7.(2007年江西卷)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因为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可改为“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8 .前后失应(一面与两

11、面不协调、提承不一)。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例8.(2005年浙江卷)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与否”造成两面对一面的问题)9 .主客颠倒。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造成关系错位,表达混乱。例9.(2006年全国卷)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毛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

12、赖的”主客颠倒,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四、否定不当(否定词之间、否定词与反问句多用)。一句话中用两个否定词,就是肯定的意思,句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否定词就很容易引起逻辑的混乱。1 .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例10.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者B“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2 .“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例11.(2005年江苏卷)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避免”和“不”都是否定,应改为“怎样才能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者

13、“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五、分句间关系不当1 .强加因果关系(复句分句间关系不成立或者不充分等)。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例12: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2 .轻重倒置(主要为复句分句位置不当)。并列复句并不是每一个分句间是并列的,递进等偏正复句更要应注意。例13.(2007年重庆卷)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不合事理。也可以看作连词误用,将

14、“和”改为“甚至”)3 .推理无据。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断引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应该是自然而合理的,如果不合理,就会造成句子不合逻辑。例14.(2005年北京卷)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整体进步”与“可喜一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故两者之间不存在“不仅而且”的递进关系)六.词序不当。词语间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等)安排要合理,否则会造成句意不合逻辑。例15.(2007年安徽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中的

15、“发展和重视”应该为“重视和发展”)“不合逻辑”是病句中辨别难度较大的类型之一。因为句子虽不合逻辑,但是结构完整,成分相互搭配,因此,有较大的迷惑性,复习时要掌握方法,不断提高辨析能力才是关键。在语言表达题中涉及的逻辑知识一一下定义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在这个定义中,“诗歌”是邻近属概念。“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诗歌的本质差别。即种差。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第三步: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