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53382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 摘要: 为提升我国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有效性,通过实地调研、对比分析等方式,对高校消防现状进行分析,探寻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目前高校消防教育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师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建议针对消防教育、高校、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训练、融入日常生活、加强教师培训、成立技术联盟等方法改进防安全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消防安全教育;大学生;教育途径;教育内容 火灾事故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高校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火灾事故易导致群死群伤,造成的损失及

2、影响不可估量,如20X年4月5日徐州某大学发生火灾,造成人死亡人受伤;202X年月1日上海某大学发生火灾,造成3人受伤;22X年1月6日北京某大学发生火灾,造成3人死亡。据调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薄弱是导致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知识技能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高校消防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据中国消防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X年02X年这5年间,高校共发生火灾810起,其中电气、用火不慎导致的火灾事故为46起,占比高达61.23%,且呈现上升趋势。大量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消防意识淡

3、薄,大学生普遍存在违法违规用火用电行为。这一现象在宿舍尤为普遍,高达7%的大学生存在使用明令禁止的大功率电器行为,且其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存在主观上的漠视,仅2%的学生明确意识到违规用电的危害。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更在同一高校连续发生多起火灾的情况屡见不鲜,如福建某大学学生宿舍分别于20X年3月1日、02X年月11日、202X年4月1日发生火灾。 (二)消防技能不足。大学生对于消防设施、疏散出口、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乐观,消防技能亟待加强。问卷调查显示, 177%的大学生选择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方式逃生, 213的大学生选择采用奔跑或拍打等方式扑灭身上的火,个别学生甚至选择跳楼等极端

4、方式逃生。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在火灾状态中,专业技能不足的普通人员在强烈的刺激下,呈现焦虑、慌乱状态,几乎不能够正确报警并自救。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熟悉建筑的疏散楼梯位置,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逃生等都会导致在火灾发生时失去黄金处理时间,进而导致更大的损失。例如,202X年12月5日,东方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五楼名男生被困寝室,未采取任何防止烟气侵入的措施。由于烟气蔓延进室内,其中一人未采取任何措施直立奔跑冲出房间逃生,导致严重的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生命垂危;其余3人在室内将上身探出窗外躲避浓烟,但也未采取湿毛巾掩鼻等措施,致使呼吸道吸入性损伤。 二、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

5、体系系统性不足。在我国的高校课程体系中,消防安全教育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度。除少数几所高校设有相关课程外,大部分高校仅在新生入学或发生重大火灾等特定时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教学形式多为临时性专题讲座。据调查,未开设任何模式消防安全教育的高校占比1%,每学期开设1次的占比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的占比12%。消防安全教育并未纳入我国的高校的教学体系,消防安全教育的教材、时间等没有统一规划,内容、要求、效果没有明确规定,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深度广度不足,系统性、完善性有待提高。 (二)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我国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偏重于消防安全知识的传授,重点介绍火灾的

6、原理、灭火器材的使用等,火场逃生方法、相应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等)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等火灾逃生实际相关的内容或缺失或一带而过,内容单一简略。这导致大学生对消防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上,实际避险能力、自救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高。消防安全教材忽视教育对象的年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针对性不强。表达形式以文字概述为主,缺少火灾逃生等的细节措施、具体案例、图片视频等,直观性、可操作性差。此外,由于从事教材编撰的师资力量长期脱离消防一线,消防教材与当下的研究形势不符,往往浮于表面甚至存在不当之处。以实验室为例,高校实验室具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品,发生火灾的概率极高,但教材对实验室常用易燃易爆品的存储条件、加料顺

7、序、操作注意事项、灭火方法、逃生方法的介绍少且不全。大学生实验操作失误引发的火灾案例层出不穷,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2X年6月18日,北京某大学化学楼16实验室,因实验操作不当引发火灾;20X年9月22日,上海某大学松江校区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因钠试验误操作引发火灾;22年3月18日,北京某大学化学楼实验室,因学生实验操作不当引发火灾。 (三)教育途径重理论轻实践。我国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海报展板、影视作品,其次为消防会议、消防讲座,高达0%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消防演练。消防安全教育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互动和实践训练,这种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

8、,理论与实践衔接不佳,大学生即使很好的记忆了课程内容,由于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面临火灾仍会慌乱惊恐、不能从容应对。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92.00%的大学生掌握火灾逃生理论知识,但只有10.67的大学生平时会观察安全出口的位置,的大学生可以正确使用灭火器。目前的高校教育方式适合消防知识的传播,但对逃生技能、安全自救技能等的培养收效甚微。 (四)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是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的执行者,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及实践技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大部分任课教师学习掌握的消防知识已趋落后,加之就职后继续培养政策的缺失,导致专业知识薄弱、落后。在消防安全教学中,教师拘泥于

9、课本内容的原貌灌输,缺乏个人的认识见解,不具备理论实际相整合的能力,不能够把最新的消防技术、成果与动态带到课堂上,其必然结果是教学内容僵化陈旧,学生难以接受。在消防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教师实践技能不足为目前的普遍现象,有的甚至从未深入消防一线,这导致教师不太清楚如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进而导致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提升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途径 (一)纳入大纲,构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体系。高校应当将消防安全纳入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实施途径、课程设置等,构建完善的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体系,把消防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确保消防安全教育的连贯性、系统性。新生阶段尤其重视消防安全的科普

10、常识、用电安全与火灾防范等的掌握,树立新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此外,针对不同年级、阶段、学科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诉求,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消防安全教育与其他学科、社团活动等的有机结合,使消防教育无处不在,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消防知识技能。消防安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与多个学科都有交叉重合,可在其他课程中穿插渗透消防相关知识,如把消防安全教育和军训、专业课、体育课等其他课程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加深大学生对消防知识技能的理解。此外,高校社团是大学生自愿选择的课外实践活动团体,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在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中融入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掌握消防安全知识,能

11、够弥补课程的不足,实现“教学做合一”,促使高校大学生对消防安全的认识从自发走向自觉,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认识。 (二)注重实践,提升疏散逃生能力和灭火技能。通过消防演练等实践活动,实际运用消防安全知识完成紧急自救,能够提高大学生疏散、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都十分注重消防实践的培训。如日本幼儿园、小学每年举办至少2次防灾避难训练,中学则每年至少次,此外还有呼救比赛、烟雾逃生体验、攀绳游戏比赛、登高救人体验、参观消防队、防灾馆等多种形式的消防实践技能教育。美国则注重各种形式的消防逃生训练,包括儿童逃生训练、高中生逃生训练、家庭逃生训练等;此外,各大中

12、小城市均有设备完善的消防训练中心,内设高塔、高楼、烟雾试验室等模拟火灾实况的训练场所。此外,高校联合消防部门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实践活动,比如消防设施设备的现场教学观摩、模拟逃生疏散路线设计等,也是提高应对火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融入日常,展开丰富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消防安全教育事关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和高校的稳定,教育的内容、角度、形式等都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消防安全教育措施的制定均经过对火灾案例统计、受众特点等的深入研究。“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高校大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消防安全教育一定要重视大学生在消防安全方面的相关诉求,通过学生会组织

13、、问卷调查等信息反馈渠道真正了解学生对于消防安全的困惑、需求,并把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列入教学内容,实实在在把消防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比如,针对大学生乱扔烟头、乱拉电线等不安全习惯,有的放矢的讲解宿舍火灾原因、防火注意事项;在开学季等大量学生外出租房时段,提示校外住房应注意的消防安全问题等。此外,消防安全教育还可以采用微电影、微信推送、动画、游戏等当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四)专兼职结合,加强消防专职人员业务培训。消防安全教育在高校真正落实下去,一方面,应大力培训消防专职教师,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消防安全培训计划及教师上岗标准,邀请消防教育专家

14、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教师获得消防安全知识的途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方法形式、讲授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打破课本的拘泥束缚;通过定期组织教师研讨等方式,分享课程经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问题,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鼓励教师到消防基层调研、锻炼,了解消防一线的实际工作,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建立考核标准,对教师培训学习的成果进行审核管理,确保教师的消防知识、消防技能得到提升;推行奖励机制,对消防教育成果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表彰,引导教师注重提升专业水平,起到正激励的效果。另一方面,招聘兼职教师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聘请高水平、高技能的消防队员、消防工程师等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着重消防实践技能的培训,并形成机制以保证教学的持续稳定。此外,从事消防工作的离退休员工消防经验丰富,也可以纳入聘用范围。以日本为例,东京都的本所防灾教育馆共有员工29人、讲解员22人,除馆长外,均为东京都消防厅退休员工。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