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53324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摘要初中生虽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科学教学为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了条件,尤其是科学习题教学可对学生思维的组织性、条理性、逻辑性、严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等品质得以有意识培养。关键字 初中生 科学习题 思维品质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目标的各领域分析,无论是科学能力、科学态度还是科学意识,都依赖于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反过来讲,从科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学习内容来看,科学又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沃土。科学习题是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为我们的科学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2、,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把习题教学过程作为学生训练思维的体操,从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出发寻找到学生优良思维品质形成的“催化剂”,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一、 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局限性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对自然充满好奇和兴趣的年龄,他们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认知水平已达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个性心理品质也逐渐成熟,但由于他们还未进行系统的思维培养,其科学知识、经验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而,其思维品质还很差,具体地说:思维的组织性、条理

3、性差初中生不善于有条理的进行思维,建模能力差,遇到问题时,往往靠直觉、凭印象进行简单推理。如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物体沉入液体越深浮力越大,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差初中生往往只盯住事物的一点、一线、一面,对事物的特定部分感兴趣,而不关心整个事物是否一致,受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维过程常常出现不严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概念模糊,判断错误,推理不严谨,分析问题缺乏整体性,顾此失彼。如轮船从长江驶向大海后浮力变大。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差初中生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事物,往往只考虑事物表面,考虑问题不细致、不深入,不能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跳不出思维定势的框框,

4、使思维误入岐途。如钢笔吸水,用浆划水使船前进的使力物体是人或浆。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差初中生往往具有思维惰性,习惯于生搬硬公式,或用数学关系代替科学概念而不努力弄懂意义,思考问题喜欢按部就班,常规推理,遇到变通发散不力,就会思维闭塞。想象力、思维独创性不强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生关注问题答案,不愿在问题分析、解题技巧等方面作探究,不愿接受那些“反常规”的想象和推敲,对新颖性、信息性的问题往往一筹莫展。尽管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干,没有更多的条框限制,但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阻力依然存在。这主要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因循守旧和“尊师”盲从压制了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二、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一

5、)加强建模能力指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思维逻辑性是一种有序的、有层次的、有因果关系的思维。具体说,提出问题明确,不模棱两可,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有的放矢,说服有力,结论有规有据。为培养这方面能力 ,教师可效仿数学平面几何解题思维,选择化学中的推断题等作为教学资源,在指导过程中重在构建模型,在建模时,要防以偏盖全,要全面思考不遗漏各种可能的情况,使因果关系完整,推理准确;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遗漏条件,或推理错位等应用反面教学手段、运用逆向思维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的目的。例如: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过程中 I=U/R U

6、0=ROI UR=U-U0 可用 RP I U0 UR 的方法,使学生一步一步缜密思维。(二)突破思维的僵化状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对所学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也就是说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公式的恒等变形,定义的充分必要性来克服学生的单向思维定势。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更加灵活。通过信息迁移试题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寓于思维的敏捷中,其主要表现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迅速地

7、引起联想,建立自己的思路,并能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节,及时有效地高速思维过程,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如提供联想的机会,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问题,用变式教学训练学生随机应变的思考能力,通过广泛提问,加快学生思维的节奏;指导学生灵活使用数学公式解答问题等等。下面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敏性方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几种方法:、选编是非题,开展小组间抢答赛。既调节课堂气氛,又培养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教师随时可以改变提问内容,突破学生的思维的僵化状态。如: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物体速度大,惯性也大吗?等等。、利用“一题多解”

8、或“一题多变”和将同一知识设计成填空、选择、改错等题目给学生练,培养发散思维。例:已知某铁的氯化物中含氯元素55.9%,试用不同方法求此氯化物化学式。、编制问题情境题,达到知识迁移。结合生活实际,编制综合题,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冰天雪地,野餐烧烤时,忘了带火柴,如何取火?、精选实验习题,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从实验现象着手,通过比较归纳得出规律,诱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例如:写出金属钠、金属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金属和盐反应的规律。5、日常教学中巧用“守恒”、“极端”方法出奇制胜,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并鼓励学生解题时敢于打破常规,锐意创新,使

9、学生在多变、多解、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对思路闭塞的学生积极引导,帮助其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提高思维的敏捷,如:一条平行光线从空气水平射入 一透明玻璃球,则离开球的光线为哪一 条?(如图1)我在讲授时,提出了两个问题: 光从空气水平射向凸透镜,通过透镜 光线如何改变改变?玻璃球与凸透镜有相互联系吗?通过引导学生自然明白了玻璃球是凸透镜的特殊(极端)情况。(三)克服思维的惰性状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指思路广泛,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分析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深入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事物本质及规律性联系,不为表面现象和各种干扰所迷惑的思维品质。广阔、深刻的反

10、面是狭窄、肤浅。在习题教学中,可选择能够迅速披露学生理解知识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或对概念、定理、原理较深刻理解才能解决习题,布设“迷雾”,引诱学生肤浅作答,考查学生拨雾明理的能力,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缺陷,这对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是大有助益的。具体要求是:、起步宜低,即问题要求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为全体同学思考铺垫阶梯,以改变思维深刻性少数人所拥有的错误观念,克服思维的惰性状态。、选题应精,即认真选编干扰性大、隐蔽性强、并紧密结合课本教学的题目施训,以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缺陷、激励深思。、讲评要实,即教师不要直接参与问题的思维分析,可通过程度不同的学生板演,然后全体讨

11、论分析正误和比较方法、步骤的繁简,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最后教师作点评,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逐层深入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引导须准,即要引导学生在他们分析问题的全过程中去寻找思路狭窄、肤浅、漏缺,阻塞的原因,切实让学生思维方法有所改进,思路更明晰深邃。 只要长期着意坚持,那些想当然、凭直觉、盲目套用公式的解题习惯就会逐步得到克服,代之以严谨分析、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四)突出思维的保守状态,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指能独立思考问题,探讨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在解决问题时不拘现成的方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方法,做出新的答案。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利用学过的知识去发

12、现已有知识之间的新关系。显然思维保守状态的局限是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最大障碍,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今天,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显得尤为迫切。如何通过习题教学来培养呢?1、教学须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开放式教学气氛,会使学生不盲从、肯动脑,有利于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为克服对教师的盲从现象,有时可故意给出错误答案让学生找出来并加以纠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2、可以选编迷惑性大、争议性强的试题,让学生讨论,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可以应用“应用、横向、缺点联想来选编创新试题,激发学生联想、质疑、反思,培养思维创造性。3、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灵活运用的能力来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其方式是教师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加以引导和点拨,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思考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目的是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科学习题很好地体现了各种思维品质,只要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肯定能收到良好效果。参考文献: 1 陈富玉 中华化学教材教法第十章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82 陈书昌 挖掘辩证思想 培养辩证思维 学习方法报 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