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做客》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532945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做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做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做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做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做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做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做客设计思路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本次活动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以故事小兔做客为主线,围绕小兔去好朋友小熊家做客而展开,在小兔去做客的路上,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公共设施的作用(电话亭、废物箱等),拓展和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小兔回家迷路了的情节中,引导幼儿学习解读路线图,鼓励幼儿尝试用逆向思维思考,帮助小兔找到回家的路线。这既是对幼儿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学习方法的挑战。活动目标1.观察并记住小兔做客的路线,尝试逆向排序,帮助小兔找到回家的路。2.大胆表达,进一步了解各种公共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对周围常见的公共设施

2、有初步的了解。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小兔回家的路线图、各种公共设施的小图)。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出话题秋天到了,小熊家的苹果丰收了,小熊想和好朋友小兔一起分享,于是就打电话给小兔:喂喂喂,小兔你好,我家的苹果丰收啦,我想请你来做客。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小兔高兴极了:谢谢小熊,可是我不认识你家,怎么去呢小熊说:从你家出发,经过废物箱、超市、电话亭,很快就能到我家了。小兔牢牢地记住小熊的话,很快到了小熊的家,两个好朋友玩得真高兴。(出示PPT)小兔为什么这么高兴小兔去小熊家的路上会经过哪些地方(幼儿说不出的话,可出示第三张PPT提醒他)二、讲述故事,理解情节,拓展经

3、验1.了解电话亭的作用。(1)时间过得真快,太阳下山了,小兔要回家了。可是它忘记了小熊的话,有点迷路了。小兔走呀走,先经过了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电话亭(2)小兔给小熊打电话会说什么小兔在电话亭里打电话给小熊:小熊小熊,我迷路了,我在电话亭里,接下来再怎么走呢小熊说:笔直往前走。什么是笔直往前走小熊的话是什么意思呢2.了解超市、废物箱的作用。(1)小兔听了小熊的话,来到了哪里呢(2)你们认识上面的字吗世纪联华是什么地方超市里有什么你到超市去买过什么东西走了那么久,你猜猜看小兔可能会进去买什么(3)小兔喝完了水,空瓶子该怎么办呢(点击画面,出现废物箱)3.了解人行横道、

4、红绿灯的作用。(1)小兔现在经过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停下来(2)马路上为什么要有红绿灯(3)小兔什么时候才能过马路(重点引导幼儿讨论黄灯的作用。)4.了解车站路牌的作用。小兔来到了哪里,应该坐哪一辆公交车呢(疑问:PPT上好像没有车站)三、人人操作,集体验证1.继续讲述故事,回忆情节。(1)小兔要回家了。小兔为什么不高兴(2)小兔去小熊家的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2.师生共同解读画面(操作材料)。(1)图片上有什么箭头表示什么意思(2)操作要求:小兔从小熊家出发,沿着箭头的方向前进,她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回到自己的家。请你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有顺序地为小兔做一张路线图。3.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

5、回指导。幼儿操作时,多媒体上可以出示小兔去做客的路线图,帮助幼儿记忆路线-逆向思维。4.分享交流,集体验证。交流:小兔按照箭头的提示回到了自己的家,说说她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小兔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谢谢你们的帮忙。原来,只要记住出发时的路线,动动脑筋,反过来想一想,就能找到回家的路线。(小结再斟酌一下。)活动反思: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明确、适宜,体现较好的价值取向整个活动在关注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指向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即进一步了解各种公共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注重幼儿能力的发展,即观察并记忆小兔做客的路线,尝试进行逆向排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即体验做客的快乐和帮助小兔找到回家路线(助人为乐)的快乐;同时,还感受到了思维活动的乐趣。本次活动体现了目标与内容的整合性发展性。二、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双主体性整个活动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幼儿提供了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帮助小兔回家的情景中动手操作、自主建构。在活动中,教师能适度采用角色扮演、及时小结、操作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积极迁移生活经验、拓展认知经验,尤其是最后环节通过个别指导与集体验证的两种方式,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在个体操作与集体交流中感知、运用逆向思维的排序方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