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532939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开始形成。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教学方式变化与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的矛盾问题;学生间的两极分化问题等等。这里对新课程实验中的学生两极分化问题进行探讨。一、问题分析新课程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习优秀者将更加突出。过去的教材,因为有具体的大纲作指导,教师讲什么,如何讲,讲到什么程度,大纲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教师只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范围都被限制在大纲规定的圈子中,加上

2、主要是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学习的内容、思维的方式都受到了不同形式的限制,所以学生表现在学习上的差距显得不是太大,实际上成绩拔尖的学生受到的限制很大。而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的不惟一且具有开放性等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大部分同学的思维,激励着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发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映较

3、快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超常的发挥。这正是新课程的优点所在,也应该说是向上一级“分化”的原因吧然而,新课程也确有一小部分同学不适应,成了“分化”的另一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和绝大部分同学相比,另有一小部分同学,他们上课不发言,讨论当听众,甚至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完全成了班级的“旁听生”。这些学生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困生,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特点是自制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够、自身品质差、学习兴趣不够浓等。在过去课程条件下,大家都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学习,老师对大家的要求一样,学生都在接受着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老师对大家的关注也是

4、一样的,这种被动地接受,同样的要求,迫使这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这种被动学习对这些特殊品质的学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确实促使着这些学生进步。在新课程条件下,由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情况就很不一样了。1、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同时自主探索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原来就差的知识基础就成了他们参与探索的障碍。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好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而实际收效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2、新课程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但是,没有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

5、,没有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同学,就出现不交作业,懒于动手的现象,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3、教师关注重点的变化。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关注的是师生互动中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学生提出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方式给学困生以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再就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提出,教师的提出问题、布置作业都从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点出发,而减少了基础性的练习,这些也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4、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也不利于综合素质差的学

6、生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都促使了这些学生向差的一级分化。二、措施、办法发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学生学习的分化,尽管出现在一小部分学生身上,但我们希望通过对已发现问题的介入、关注、研究,能提醒和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实现“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课改战略目标。我校采取如下措施:1、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学困生,多进行品质教育,提供参与机会。作为教师,偏爱学优生好像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心态,但社会需要和职业责任告诉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尤其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用更大的耐心去关注学困生。要付诸于爱心,要和风细雨,要对准下药,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多用鼓励性评

7、价,建立学生的成功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给学困生吃“偏饭”,多提问,多参与,多关注、多激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详细说来,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要主动给他们亲人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找他们的父母交谈,指出孩子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希望,不能老是只顾赚钱,钱赚得再多,而对孩子疏于管教,以后付出的代价会更大.而初中阶段对人的一生又是多么重要等,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弃他们,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

8、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2、对学困生多进行专门辅导,多布置特殊作业,特别是个别辅导。个别化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但应考虑在不过多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倡导多种教法结合,改变学习方式。人的性格不同,决定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是我们现在所不提倡的,但是我们也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也应当承认学生当中的一小部分就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中国古代到现在的很多例证也说明,死记硬背也还是能“背”出一些学问和基本功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兴趣不广泛、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多布置一点基础性的作业,多组织安排接受学习,我认为也是一种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有效的学

9、习方式。3、给差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教师在对每位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及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总之,教师掌握差生的心理,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他们自己想学的目的。4、倡导学生间的帮助互相帮助是教学中一贯倡导的做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应该是教师个别化教学的补充,也应该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的一重教育资源。实践证明,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前提下的学生互助

10、,被帮助学生是喜欢的、乐于接受的。而学生之间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形成互帮条件。作为教师,应当指导和运用好这种教学方式。5、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差生的兴趣:差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要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短暂时间达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要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和试题;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要面带笑容地及时表扬他们。这样差生开口发言的习惯慢慢养成。一学期下来,差生的参与意识就会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延长差生上课专注的时间,英语、语文教学中要常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课堂上将好、差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差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自从采取以上措施,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减轻,但是我校在防止两极分化的问题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我校地处偏远地区,每年教师流失严重,造成师资力量短缺,就拿语数英三大科来说,一位教师当着班主任,带着两个班将近一百名学生,再实施优生培养,后进生转化工作,工作量太大。至于那些史地生政,一个老师也要带三四个班还要挂其他科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由于工作量太大后进生转化工作就不会做的很细致。这是我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