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周五考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532836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周五考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周五考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周五考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周五考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周五考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周五考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1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不能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A B C D14、“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两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正阳门: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称前门)这首关于近代北京的竹枝词主要反映的是A列强占领北京 B民权平等 C“预备立宪”实行 D帝制倾覆15、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

2、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个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该事件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16、下表是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时 间18421895年(甲午战争前后)18951912年(辛亥革命前)1912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约10万人约60万人约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能够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期间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动的步伐17、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

3、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点与信息,象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 )A 批判了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扬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 指出宣扬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 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18、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世界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对材料中 “扩张性的文明”的准确理解是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动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

4、最终确立世界霸权19、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20、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和周期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21、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个结论的是A中同割地赔款、丧权

5、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2、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年代商 办来源:Z_xx_k.Com外国人办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第一时期187218945346879610328000573笫二时期18951913463908104113610315346A史料收集 B问题形成 C历史解释 D史料整理2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指出,中国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下

6、列选项不能反映这个时期历史转型特征的是A、“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变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向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轨38题(28分)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材料二: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

7、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

8、程。(3分)(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6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5分)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4分)(4)根据材料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 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

9、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国从2007年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价值观外交”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

10、主导作用。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4分)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4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6分)(3)材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请概括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是如何吸收外来先进文明,实现理论创新的。(4分)(4)请据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二默克尔的“

11、价值观外交”。(4分)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开展外交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来制订本国的外交政策?(2分)星期五考试综合科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B A B B B C A C A C D A38(28分)参考答案:(1)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3分)(2)基本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落;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6分)(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

12、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5分) 变化: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4分)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4分)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2分)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答民族资本主义较为集中也可。)(2分)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2分。或有其它要点,只要言之有理可得分,比如,上海是第一个租界地也可。)39参考答案:(24)(1)古代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文明的

13、延续;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古代希腊:建立起民主政治。(2分)极大地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雅典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繁荣。(3分)(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6分)(3)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分别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4分,说明:如果只答两大理论成果给2分) (4)评价:文明是多样性的,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2分)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冷战”思维,有悖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实际,必定会遭到抵制。(2分)(言之有理即可)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