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地图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532300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与地图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测量与地图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量与地图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与地图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形状看做是由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并围绕整个地球所形成的某种形体 对中:角度测量时, 使水平度盘中心与地面标志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的操作过程称为对中。 整平:使仪器的竖轴竖直,即水平度盘水平对中:使仪器竖轴位于过测站点的铅垂线上盘左(正镜) :竖盘在目镜左边真子午线方向地表一点 真子午线 在该点处的切线方向(地表一点与 地球旋转轴 所组成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磁子午线方向地表一点 磁子午线 在该点处的切线方向(地表一点与 地球磁场南北极连线 所组成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温度每变化1 C,丈量距离30m时对距离的影响为 0.4mm导线测量是建立 小区域平面控制网 的主要方式GPS控制测量是目

2、前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 国家高程控制网(国家水准网) 采用 精密水准测量 方法建立GPS定位原理距离交会比例尺 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与其代表的实际距离之比 地图投影在球面与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长度比: 投影面(地图)上一微分线段长度与椭球体面(地面)上相应微分线段长度之比。 长度比随微分线段所在的位置以及方向而变化面积比:投影面上一微分面积与椭球体面上相应微分面积之比。 角度变形:投影面上过某一点的任意两方向线的夹角与地球椭球体面上相应两方向线的夹角 之差角度变形随点位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角度变形是形状变化的具体标志 标准点: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点,即投影面与地球椭

3、球体面相切的切点。标准线: 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线, 即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相切或相割的那一条或 两条线。等变形线投影面上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地面微分圆的任意两正交直径, 投影后为椭圆的两共轭直径, 其中仍保持正交的一对直径即 构成变形椭圆的长、短轴。极值长度比 沿变形椭圆长半轴和短半轴方向的长度比分别具有极大值和极小值,相应地成为极 大长度比(a)和极小长度比(b)。极值长度比是衡量地图投影长度变形大小的数量指标 主方向过地面某一点上的一对正交微分线段,投影后仍为正交,则这两正交微分线段所指 的方向均称为主方向。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即

4、 角度变形为零3=0等积投影:投影面与椭球面上相应区域的面积相等,即 P=ab=1 任意投影:包括了除等角、等积投影之外的所有投影 等距投影 :保持沿变形椭圆一个主方向的长度比为 1 几何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辅助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高斯 -克吕格投影) 墨卡托投影 (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等角航线:两点间同所有经线构成相同方位角的一条曲线 投影后为平面上两点间的直线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横轴等角割椭圆柱投影) 美国军事测绘局 1938 年提出,简称 UTM 投影 等高距 地形图上相邻的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坡度高差 / 水平距离 (用百分比表示) 基本等高线(首曲线)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 加粗等高线(计曲线) 其中每隔四条首曲线描绘一条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计曲线上注记高程值 半距高等线(间曲线) 在地势平坦地区,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地面起伏,可在相邻两条首曲线线间加绘等高距一 半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以长虚线表示。助曲线 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所加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用短虚线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