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531731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惘然(wn)褴褛(l) 阔绰(chu) 眺望(tio)B栈桥(jin) 拮据(ji) 瑟索(s) 乱窜(cun)C胆怯(qi) 恣睢(su) 寒噤(jn) 炊烟(chu)D嗤笑(ch) 阴晦(hu) 潮汛(xn) 掺杂(chn)(解析:A.“褛”应读作“l”;B.“栈”应读作“zhn”;C.“噤”应读作“j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3分)A祭祀箫索应酬置之不理B黛色鄙夷伶利朦朦胧胧C瓦楞撬开愕然十拿九稳D找茬别墅糟踏郑重其事(解析:A.“箫”应写作“萧”;B.“利

2、”应写作“俐”;D.“踏”应写作“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A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B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C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歇斯底里的恶名,但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4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B)(3分)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D“你先坐

3、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解析:A项是选择问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三、两个”表示概数,所以应删去顿号;D项应将“她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B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加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解析:B.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掉其中一个;C.主语残缺,可将前半句改为“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首条中国微

4、博中表示”;D.语序不当,将“引发”移至“国内”之前。)6填空。(8分)(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商山早行中,通过自然景物既点明季节,又巧妙地点出客行之早的千古名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6)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1)为烘托活动气氛

5、,请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仿照上半句,完成标语的拟写。(2分)上半句:沉醉小说世界,看人物悲欢下半句:【示例】走进现实生活,聆听社会心声(2)为丰富活动形式,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示例:介绍小说知识【示例】表演小说剧情、猜小说中的经典人物(3)请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的理由。(3分)【示例】水浒传,这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它以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擎天立地的人物英雄形象,以及史诗般的笔触征服了中国读者。自出书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其书反弹琵琶,以歌颂农民起义为主,刻画了武松、鲁智深、林冲、宋江等众多英雄形象。描写生动,非常适合阅读。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

6、面诗歌,完成题目。(5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该词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9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2分)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二)阅读下面文言

7、文,完成题目。(9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接

8、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12“痴”与第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2分)与“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3写赏雪,却写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这样写多余吗?为什么?(3分)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作者之“痴”找到共鸣者,给人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同时也是赏雪的延伸。(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3分)嘱托格鲍姆特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他讲

9、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色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

10、,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

11、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

12、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

13、,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

14、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14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4分)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15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急情形下的急切与对亲人的担忧。16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做铺垫。17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

15、谈你的理解。(3分)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采浆果的人迟子建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原本忙着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灿烂,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侧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漫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他不撒手,她也侧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上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烧了,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金井有个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