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530342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诗歌鉴赏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所以成为高考的一道必考题。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对解读和赏析咏物诗应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下面就对这一类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咏物诗的类型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1、“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

2、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2、“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

3、,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咏物诗具体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写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如元稹的菊花;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咏物诗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具体特点,追求贴切逼真,但又在其中有所寄寓。注意由“形”似体现“神”似。如杜甫的房兵曹

4、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是杜甫的早期诗作。首联写胡马的骨相不凡;颔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胡马的雄奇体态,两句诗对仗工整;颈联写胡马的勇往直前,突出其气概品质;尾联总缆全诗,揭示主旨。诗中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体形的俊健,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同时,句句写马,又处处关人,以健马暗喻勇士,诗人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一些咏物诗,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很不显露,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细加领悟。联系作者生平、处境、遭遇,注意诗的意象、

5、环境,从而准确把握诗的主旨。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如唐?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

6、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上常用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以物喻人、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常用

7、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二、咏物诗的整体解读三读。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题目。蝉虞世南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 :古人结在颔下帽带下垂部分。蝉头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此诗作于作者上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西陆:秋天 南冠:囚徒玄鬓:蝉(1)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蝉表达自己的心声,属于古诗文中写法。虞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点睛之笔,一“自”一“非”形成,相互照应;骆诗以“露重”“风多”喻 ,意在言外。(3分)(2)诗人地位、遭遇不同,诗

8、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1、读标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2、读作者“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出身寒门,因才高位

9、卑,愤激之情,时见纸上。在狱咏蝉就是作者在上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写的愤激之作。“知人论世”还应充分了解作者的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各息独特的格调、气派、趣味,这就形成不同的风格;而思想观点、艺术见解、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就是流派。高考诗歌鉴赏题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3、读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

10、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如注解就介绍了咏蝉的写作背景,从而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处境、心境和思想状态;注解解释这两首诗的相关词语,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有助于我们解答下面的题目。三、熟悉咏物诗常用的修辞方法咏物诗在写作上常用象征、拟人、比喻、衬托、对比等手法,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自”一“非“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蝉声清越而远传并不是靠秋风传送来表明自身的清明正直并非凭借自己的地位和他人的吹传。除正面描写外,也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

11、重,时闻折竹声。”首句从人的感觉写夜雪,一个“冷”字,写雪大,写空气中的严寒。一个”讶”字,于“寒”之外写出夜雪无声无息的又一特点。次句,夜深却见窗户明,从视觉角度写雪下得很大,积得很深。后两句从听觉角度写不时传来的“折竹声”,表现雪势的有增无减。全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句句写人,却处处写雪,诗境平易自然,浑成熨贴,却又韵味悠长。四、赏析咏物诗,还要善于将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感悟他们在描摹同一事物中所寄托的不同感情。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的角度、深浅的不同,即便写同一事物,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

12、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感慨;而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都糅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堪称咏物的上乘之作。咏物诗通过所咏之物抒发作者的感受,寄寓自己一定的情感,解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大家长期积累,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一定会不断地进步。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 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可摘, 轩栅势堪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素练:白色的生绢。(s6ng):挺立。胡: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 绦:丝绳。 镟:铜环。轩楹:堂

13、前廊柱。表述题1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因而描写时处处扣着“画”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寓静于动的特点,试从二、三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2“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为什么?3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格气质?【答案】1思、似、可、堪2想象之词,因为作者所咏是画中的鹰。3飒爽英豪之气。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表述题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

14、各有不同,前者指 ,后者指。【答案】小松1不甘埋没 目光短浅2刺出3未长成的小松长成后的松树4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成气候,才去重视。)洞中蝙蝠1远离祸害,保全自身(注意使动用法)2藏避3否定、贬斥4D(“又如何”的意思是“又有什么意义呢”,表明作者的贬抑态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表述题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3这首诗赋予了春

15、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洞中蝙蝠自居易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表述题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思。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 、 。3“生幽暗又如何?”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态度?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沾,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西陆:指秋风。南冠:指囚徒。僻字难典梗犹泛:典故出白战国策?齐策中的一段寓言,说的是一个泥偶与一个桃梗做的木偶在对话,桃偶说:“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样,到八月,大雨来临,洪水泛滥的时候,你就残破了。”泥偶说:“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归西岸的土地罢了。你呢,却是东国的桃梗,被削为人形,八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