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水和溶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52868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水和溶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水和溶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水和溶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水和溶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水和溶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水和溶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水和溶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和溶液(东城期末)6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B无色、无嗅、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西城期末)27(8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图乙图甲试管1试管2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蓬松棉(1)如图甲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刚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乙)净化雨水,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2、。(3)氢气燃烧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制备及燃烧的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一定条件点燃图一 图二 图一和图二所出现的物质中,共有 种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参加反应的甲烷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 (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试管1试管2水(海淀期末)10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丰台期末)25实验室所用的某种过氧化氢溶液中,水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为9:1,则该溶液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A17:1 B1:17 C19

3、:36 D36:19(丰台期末)27(6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名称为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2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 (填“过滤”或“消毒”),该装置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3)图3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其中活性炭池的作用是 。 二氧化氯(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工业上制取二氧化氯的方法是:将氯气 (Cl2)通入亚氯酸钠(NaClO2)溶液中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朝阳期末)27(7分)水

4、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命之源。(1)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汽水 . 矿泉水 .蒸馏水 . 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2)蒸馏水、矿泉水、白醋、酒精都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其中白醋具有酸味,酒精具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常被称为绿色能源,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另外两种无色液体可用多种方法区分,例如:加入 ,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3)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4)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ABCD(其中, 表示钠原

5、子,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C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D物质的名称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石景山期末)17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B观察水分解的现象C验证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探究水分解的条件(石景山期末)26(5分)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图和是两个简易净水装置。若对某河水水样进行初步净化:使用装置时,应沿 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河水,并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边缘;使用装置时,活性炭的作用是 (填序号)。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使硬水软化下图是自然界水的循环示意。针对水蒸发过程的几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6、水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C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D水的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两个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C与D的化学性质相比,稳定性强的是 ;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010北京中考)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2010北京中考)25.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2030405060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A.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中没有固体存在(2010北京中考)27

7、.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_;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和吸附。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将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需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才能排放,为减弱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_(填字母序号)。A.废铁钉 B.熟石灰 C.二氧化碳 D.碳酸钠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作用。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Fe(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_。(20

8、11广东中考)5.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 )A.蒸馏 B.过滤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2011广东中考)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将25 g KCl溶液蒸干得到5g KCl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2011广东中考)14.右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B.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t2时,MgS

9、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2011河南中考)9.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D.碳酸氢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2011河南中考)13.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源:学|科|网(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 g(2011湖北中考)18.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B是 的溶解度曲线。

10、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2011南京中考)15.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t1 t2 温度/溶解度/gba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2011南京中考)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

11、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称量其质量。然后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0 5 10 15 20 25 30 353025 20 温度/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

12、上标签。(2)右图表示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 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当加入15 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试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2011南京中考)25.我们生活在“水球”上,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pH8.06.04.02.00.0A地区 B地区C地区(1)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 (写化学式)蒸发,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 (写化学式)晶体。(2)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右图所不,其中 地区的雨水是酸雨。(3)请按要求写出初中化学教材中水作为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两个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类别必须不同):分解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