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52816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必须掌握会考说明书上的例题(单选和大题)其中第87题、第90题(2)(3)、第92题、95题是今年新增加的大题,需要特别关注。2、理解掌握7区模拟题政治模块1、秦朝中央集权制(见顺义模拟)(1)主要特征:权力高度集中,(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2、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它推翻了清王朝,(2)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3)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见丰台、崇文、海淀模拟)(1)颁布的背景:辛亥革命使清王朝

2、的统治土崩瓦解,中华民国成立(2)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确立政治体制:确立了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4)意义: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说明书87题和88题(见东城、丰台、崇文,考察重点在1954年宪法):年代1949年1954年1982年宪法文件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或影响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推进了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见顺义、丰台):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3、度6、罗马法掌握说明书第86题7、雅典民主制(见朝阳、顺义、西城)(1)表现(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2)基本特点(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依据材料具体分析)(3)民主运作方式: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8、近代英、美、法、德四国宪法文件(见崇文、朝阳、西城、海淀)(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背景说明书87题第1问作用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背景说明书87题第1问作用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法国:1875年宪法(作用确立法国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宪法(作用确立君主立宪政体)9、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背景说明书87题第一问

4、原则议会主权、王权受议会限制影响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10、美国:1787年宪法(见朝阳、西城、海淀、崇文)颁布背景说明书87题第一问原则: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联邦制原则联邦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掌握;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影响确立美国民主共和制11、英、美两国政治体制比较(掌握说明书第87题、东城、丰台模拟)国家体制政体形式政体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美国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选举国家政府政府首脑对谁负责首相议会总统总统经

5、济模块1、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地位和作用(政府扶助的原因):说明书57页为国家提供赋税徭役,是稳定统治的基础影响发展的因素:说明书57页沉重的赋税徭役,地主的土地兼并,自然灾害2、近代(鸦片战争以来或者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的变化?(从传统经济结构、世界市场、近代工业起步、民族工业四个角度回答)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步瓦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起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3、民族工业的三个发展阶段(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列出时间原因表现阶段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

6、后原因(条件)概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诱导;外三个典型企业(发昌机商企业的刺激器厂、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等)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张謇、荣氏兄弟争后)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民国初期)(黄金时期)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扫除一些障碍;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面粉业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的推动。4、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新航路开辟后长期的殖民掠夺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将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变

7、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与掠夺及其影响(以三角贸易为例)三角贸易的过程:殖民者携带武器和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在非洲获取大量的黑奴,将黑奴运往美洲,换取蔗糖、烟草、黄金、白银;然后返回欧洲。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作用: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西方列强对外扩张方式(途径)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主要途径(方式)工业革命后:以经济手段倾销工业品;以军事手段迫使落后国家满足他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直接实行殖民统治。造成影响: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思想和生产方式。6、列举第一、二次

8、工业革命的成就(至少3个)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汽船、纺织机器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有轨电车、无线电等。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为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开展殖民扩张活动,进行商品输出,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掀起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提高了生产力。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两个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使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

9、时代。7、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四个方面)、特点、影响(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措施:整顿财政金融,加强工业的计划指导,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特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8、斯大林体制的特点(表现)特点: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解体: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或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失败,计划经济体制解体。9、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过程、作用原因: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调节,需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

10、过程:邓小平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推进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空前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谈谈你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也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国关税降低,市场开放程度更高,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增大。11、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

11、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同时也面临挑战,带来了一些全球性问题。文化模块1、列出春秋、战国、西汉、宋明、明末清初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时代春秋战国西汉南宋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主要思想主张“仁”“礼”“正名”、“为政以德”仁政学说“民贵君轻”以礼治国,礼法并施天人感应学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格物致知“三纲五常”“致良知“明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李贽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欲望。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近代思想发

12、展历程);地主阶级2个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重点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梁)、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必须掌握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阶段代表人物主张实践影响鸦片战争前后19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一股社会世纪四、五十魏源海国图志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潮,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近代的思想主流。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中学为体,西学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为西学期间-19世纪6090年代藩、李鸿章等为用”(中体西用)(中国近在中国传播提供了舆论环境。代工业的起步)早期资级维新派:王改良政治,实行君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韬、郑观应主立宪;发展工商业,与列强商战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启蒙作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宣传变法维新、宣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形成了为、梁启超、谭传民权、自由的思戊戌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嗣同、严复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三民主义”(旧三民主变法展开辟一条新路。“三民主义”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