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精品教学教案(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527157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精品教学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精品教学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精品教学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精品教学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精品教学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精品教学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努力!加油!19皇帝的新装1学习快速阅读初步了解主要内容的方法。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3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概括情节听课文录音,注意边听边想象,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明确: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

2、、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明确:以“新装”为线索,依次写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3接龙复述课文:提示:(1)皇帝有何嗜好?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3)皇帝先后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织布,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是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7)结果如何?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3、(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仔细思考下列问题: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明确:(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2)骗子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却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能步步行通。2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

4、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3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明确: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的性格,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4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明确: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

5、天真烂漫的童心,无所畏惧,敢于说真话。三、板书设计皇帝的新装爱新装(引子)织新装(开端)看新装(发展)穿新装(高潮)揭新装(结局)以“新装”为主线第2课时一、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人物赏析1请用下面一句话说明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我认为这是一个_的皇帝,因为_。示例: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示例: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

6、走向灭亡。示例: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待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大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所以我认为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结论:本文塑造了一个昏庸无能、愚蠢之极、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皇帝。2说说大臣、骗子、百姓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明确: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骗子狡猾、善钻空子、行骗有术。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孩子天真无邪、敢说真话。3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明确:两个骗子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个群体,是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的病态。骗

7、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捞取个人钱财。目标导学二:语言品析安徒生童话中的语言如山中一股涓涓细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下面一起去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明确: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2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明确: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

8、成癖的程度,也写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骗子行骗做了铺垫。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明确: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荒唐、昏庸。4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9、肢。明确:一“转”一“扭”写出了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5“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明确: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目标导学三:写法探究1老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不同在哪里?明确:描写上:写老大臣一再写眼睛睁得怎样大,写其心理多用悲叹的语气,语言突出衰朽的特点;写官员心理活动运用不肯定的语气,突出其狡猾;写皇帝心理用了反问,既写其恐惧,又突出其虚伪。2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以及后面提到皇帝的随员时,用了以下褒义词,“诚实”“有理智”“称职”“善良”“高贵”,特别是

10、多次提到“诚实”,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赞扬吗?明确:讽刺。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欺骗皇帝不诚实、不称职;他们为虎作伥不善良;他们在皇帝面前奴颜婢膝不高贵;他们的理智就是用来保全自己利益,又是多么自私。3你也用夸张的手法,想象一下“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替安徒生续写一篇皇帝的新装吧!皇帝游行回来,知道人们在议论他什么衣服也没穿,所以他非常生气,便派人把“御聘织师”叫来,过了一会儿,“御聘织师”来了,皇上问他们:“百姓们议论的事,你们怎么解释?”织师们说:“皇帝,因为你的百姓都很愚蠢,所以他们看不见这衣服,而您聪明绝顶,所以您能看见。为了证明我们的清白,我们要再做一件衣服,凡是有野心的人才

11、能看见这件衣服。”皇帝非常高兴,让他们快点做。一个月以后,另一次游行大典开始了,皇帝穿着这件衣服在大街上游行,大臣和百姓们都装出吃惊的样子说:“皇帝怎么不穿衣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人说这件华丽的衣服多么漂亮,那么皇帝肯定把他当叛国者斩死。皇帝回到宫中,收到了一封信:爱漂亮的皇帝,也许您正在更衣间,我只是想打扰您几分钟。您嘛,好比一艘大船,而我们平民百姓则是海水,我们既可以把您托得高高在上,可是我们也能淹没您,希望您能当个好皇帝,让我们永远托着您。一个天真的孩子。皇帝读完非常感动,开始专心治理国家,并放逐了织师。从此人们在提起皇帝总说:皇帝不在更衣间,在书房。二、板书设计皇帝的新装人物形象皇帝:愚蠢、昏庸、虚伪、无能大臣、百姓:虚伪、自私、阿谀奉承小孩:诚实、天真、无畏可取之处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朗读能力。续写环节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学生们给出了许多想象丰富的答案。不足之处学生大多对童话有趣的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分析,对其讽刺性理解不够。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