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52715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阳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客观题:(本大题40小题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一句俗谚:种田种的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

2、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 )A原始农业 B工商食官 C重农抑商 D工商皆本5.元朝时期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

3、”,称做“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上述变化 ( )体现出古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使统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征调各类工匠反映了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的日趋松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A. B. C. D.6.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 ( )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7.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

4、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8.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正确的是: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A. B. C. D.9客家

5、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二五八,即农历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 )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10.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您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 ( ) A纸钞 B金币 C银两 D布帛11.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

6、消极影响是 (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12. 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其根本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人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中国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3明清时期商业出现的新特点有 ( )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工人 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A. B. C. D.1416世纪

7、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15.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年创作)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闰土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说:“非常难。第6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一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的我国农村 ( )军阀割据,战乱不息 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苛捐杂税繁多,农民入不敷出 自然经济完全破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A、 B、 C、 D、1

8、6.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明 ( )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 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C.一口贸易的实质是官方垄断 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17.l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 ) A. 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18.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

9、。”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 ( )A.实现了宗教扩展的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获得了巨额的目标 D.到达了印度和中国19.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卷入“文明”的最主要媒介是 (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C.先进的交通工具 D.资产阶级代议制20.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里的“变革”是指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

10、.英国工业革命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1.西方学者认为,明中期以来,中国占有世界市场一半左右的白银,它们大多来源于向西方出口商品,而欧洲的白银则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新航路开辟 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闭关政策防止了白银外流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A B C D22.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大力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3.(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24.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 )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