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复习重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52707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化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简化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简化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简化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简化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化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化复习重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货币基础理论一、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并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主要形态有:现金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二) 流通手段职能: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三)贮藏手段职能: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足值货币

2、。必须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四) 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态,进行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加大了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五) 世界货币职能: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的作用: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国际间财富的一般转移手段。三、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四、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金属是规定用何种金属充当货币,它是整个

3、货币制度的基础。货币单位是指规定货币的名称及所含货币金属重量。2、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3、银行券、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4、金准备制度(黄金储备制度)五、“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法则)的内容: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铸币(良币)必然逐渐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铸币(劣币)则充斥市场,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这种必然发生的现象叫“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六、发行库:发行库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金库。七、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对外营业的基层机构

4、为办理日常业务保留营业用现金而设立的金库。业务库的库存现金是银行办理日常现金收付的周转金,属于流通中的货币。业务库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业务库库存限额=每天平均现金支付数当天收入可抵用数+当天收入中尚未清点数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理论一、信用内涵和特征:1.信用的内涵: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2.对信用的理解:信用是商品或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债务偿还性;债权收益性;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二、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A.商业信用的概念: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B.商业信

5、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A.规模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B.方向上的局限性。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提供信用。(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各类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1、银行信用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2、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制度的基础。(三)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即国家发行政府债

6、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国家信用的形式: 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四)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满足公众消费方面货币需求的信用。特点:非生产性;期限较长;风险较大 。形式:信用卡短期消费信用;分期付款中期消费信用;消费信贷长期消费信用三、利率的种类: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用来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1、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用r代表名义利率,i代表实际利率,p代表物价上涨

7、率,则 i=r p国际上精确的计算方法是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在借贷期间内不做调整的利率。浮动利率:在借贷期间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4、市场利率、行业利率、官定利率市场利率是由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直接决定的利率。行业利率是由金融业行业协会或公会确定的利率。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5、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6、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四、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1.基本观点是: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若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货币需求

8、会小于货币供给,则利率下降。2.特点:(1)是完全的货币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纯粹是货币现象,与实际因素无关。(2)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水平,但只是在它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度之内。(3)若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坦部分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因素影响。(4)采用存量分析法。五、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基本观点: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2.可贷资金供给包括:(1)总储蓄;(2)银行新创造的货币3.可贷资金需求包括:(1)总投资;(2)由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的增加4.特点:(1)是长期的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2)它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数量的分析。 (3

9、)兼顾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4)忽视了收入与利率的相互作用。六、利率的作用:(一)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调节社会资本供给量。调节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调节社会总供求。(二)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1.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有价证券融资。特征:直接性;分散性;信誉差异较大;具有较强的自主性。2. 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为中介所进行的信用活动。特征:间接性、相对集中性、信誉差异较小;具有可逆性;融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在间接融资活动中,

10、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第三章 金融中介理论一、金融中介的内涵、理论:(一)金融中介的内涵: 金融中介是指在经济运行中,为资金余缺者提供条件,促使双方实现资金融通,自身从事金融活动并为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总称。(二) 金融中介体系的主要类型:存款类金融中介、投资类金融中介、保障类金融中介、服务类金融中介(三)金融中介的性质与功能1. 金融中介的基本性质(1)金融中介是为实体经济部门提供融资、投资等服务的金融机构。(2)金融中介通过提供金融服务产品而成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和行业。(3)金融中介的经营活动具有内在的风险性且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2. 金融中介的基

11、本功能:便利支付结算;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转移与管理风险。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内涵和特征:1.内涵: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2.特征:A.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 B.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发行金融债券、向国内外金融机构借款; C.资金运用以发放中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率较低; D.贷款重点是政府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重点扶植的项目。三、专业银行:主要有: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农业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进出口银行等。

12、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养老或退休基金会等。 第四章: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的定义与性质(一)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吸收活期存款、经营短期工商业贷款为主的,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追求利润最大化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的经营对象是特殊商品货币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可提供全面、广泛的金融服务二、商业银行的类型:职能分工型与全能型职能分工型是指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

13、从事各自特定的业务。全能型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的业务,包括各种期限、不同种类的存贷款业务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三、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一)银行资本:银行为开展业务经营而自筹的可长期占用的资金。银行资本分为两级: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1、核心资本:是由银行的自有资金构成的可由银行永久性占有的资本。2、附属资本:由银行可长期占用的资金形成的资本。(二)各项存款:1、活期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2、定期存款;3、储蓄存款;4、存款账户的创新(三)其他负债业务:1、短期借款: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转贴现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2、长期借款:发行

14、金融债券筹资。【二】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是银行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一)放款业务: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二)贴现业务(三)证券投资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首选的投资对象是政府债券。【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一)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四、资产证券化(定义):是指银行将具有共同特征的、流动性较差的盈利资产集中起

15、来,以此为基础发售具有投资特征的证券的行为。五、影子银行(定义):也称为“影子银行系统” 或“影子银行体系”。通常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六、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安全性:是指银行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合理安排资产业务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和经营预测;根据业务规模的扩大不断补充自有资本;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较高的资产;遵守国家法令,执行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和制度。(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两重含义: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措施:建立分层次的现金准备;保有一定数量的保证准备;保证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期限结构相匹配。(三)盈利性:是指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提高资产收益,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加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四)商业银行经营总原则:在保证资金安全和资产流动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安全性是实现盈利性的基础。追求盈利是安全性与流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