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文原文情景默写示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523617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背古诗文原文情景默写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必背古诗文原文情景默写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必背古诗文原文情景默写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必背古诗文原文情景默写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必背古诗文原文情景默写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必背古诗文原文情景默写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背古诗文原文情景默写示例(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必背古诗文原文、情景式默写示例一、初中必背50篇 初中文言文16篇1、论语十则子(先生)曰:“学而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不亦说(“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为政)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子曰:“由(仲由,字

2、子路),诲女(“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1论语中,指出

3、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4、后凋也。2、曹刿论战 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公曰:“衣食所安(养),弗(不)敢专(个人专有)也,必以分人。”对(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实情)。”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以实情判断)。”对曰:“忠

5、之属(这是尽了职份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战则请从(跟随)。”公与之乘(共坐一辆战车),战于长勺。公将鼓(击鼓进军)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大败)。公将驰(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车轮压出的痕迹),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遂逐(追赶,追击)齐师。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缘故)。对曰:“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战,勇气也。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夫大国

6、,难测(推测,估计)也,惧有伏(埋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8.(16全国III)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

7、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起,被任用)于畎亩(田间、天地)之中,傅说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于版筑(杵)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集市)。故天将降大任(责任,使命)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其身,行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所以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曾(通“增”)益(增加)其所不能。人恒过(常常犯错误),然后能改,困于心,衡(通“横”,

8、梗塞,不顺)于虑(思虑堵塞),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表现)于色(脸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入(国内)则无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通“弼”,辅佐)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则无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因忧患而得以生存)而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

9、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也。如使(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什么手段)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10、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丢掉)耳。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助词)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指“不食嗟来之食”之黔敖);蹴(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万钟(古代一种量器。万钟,指高位厚禄)则不辩(通“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认识)穷乏者(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我与(通“欤”)?乡(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是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助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16全国II) 孟子 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_”。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2、邹忌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窥镜(照镜子),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第二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第二天),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不如)。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认为我美)者,私(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

13、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认为)美于(比)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受蒙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于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不时,有时候)而间(间或、偶然)进(进谏);期年(满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朝见)于(到)齐。此所谓战胜于(

14、在)朝廷。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6、出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15、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发扬扩大)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称引、譬喻)失义(适宜、恰当),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奖惩)臧否(善恶),不宜异同。若有作奸(做奸邪事情)犯科(犯科条法令)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主管的官)论(判定)其刑(罚)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虑(志向和心思)忠纯(忠诚无二),是以先帝简拔(选拔)以遗(给予)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都)以(拿来)咨(询问)之(他们),然后施行,必能裨补(弥补)阙(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性情品德)淑(善良)均(平正),晓暢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好的差的)得所(各得其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