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证据学科交叉发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523340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证据学科交叉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证据学科交叉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证据学科交叉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证据学科交叉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证据学科交叉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证据学科交叉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证据学科交叉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8-30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论坛月第一讲:证据科学及其理论体系证据法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张保生、王进喜、常林教授2006. 12. 4主持人:科研处处长崔永东教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和证据科学研究院共 同主办的2006证据科学论坛月现在开幕!我校证据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5月,是法学学科惟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也是设在文科类高校的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证据科学研究院成立以来开 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这次与科研处联合举办证据科学论坛月的目的,是要通过 这样的学术活动,把有关证据科学的前沿性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同时也希望通 过这样的活动扩大证据科学

2、研究院的学术影响,提高学术水平。今天论坛上主讲的三位专家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保 生教授(鼓掌);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进喜教授(鼓掌);证据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常林教授(鼓掌)。他们将在今天晚上为大家奉上一份精美的学术大餐! 下面请副校长朱勇教授为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论坛月致开幕辞!(鼓掌)朱勇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很高兴参加证据科学论坛月的第一次 活动!证据科学研究院成立还不到一年,但证据科学作为我们学校的一个新兴学 科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 校各方面的工作中包括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法律实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

3、 用,也为我校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我们学校作 为一所以法学为核心、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干的多科性大学,为人才培养创造了 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平台。但我们也应该 看到,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的学科布局缺乏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自然科学所 追寻的客观、真实、严谨的学风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学校的基础学 科上是有缺陷的,这实际上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证据科学作为一门涵盖 了法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我们学校的扎根、发展,对完善学 科布局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将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希望该学科所产生的辐射 效应尽快显露出来,使我

4、们学校学科整体的人才培养步入良性循环,使我们学校 为人才培养而搭建的学科平台更加完整。这次证据科学论坛月的举行,除了科研 成果向教学转化的意义外,也加强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联系,这也是我们目 前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中所推崇的。因此,我代表学校向本次论坛的举行表示祝 贺,同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崔永东教授(主持人):谢谢朱校长的祝词!下面请张保生教授做报告,大家欢 迎!张保生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证据科学研究院成立有半年时间了,我们现在举办一个证据科学论坛月,目的是想给学法律的同学们介绍一些新的知识或理念:证据科学是什么,它与证据 学、证据法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作为一个新的学科,

5、证据科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如我们这一讲的副标题“证据法的跨学科发展趋势”所表明的,首先要回答的 问题是:证据法为何会走向证据科学。理论理论证据法在中国正在成为显学。在理论研究层面,已有大量的证据法著作和论文出 版发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关证据的各类著作(理论性专著和实务性著作) 达几十种,每年发表的论文数百篇,国外证据法学经典著作受到关注并被译介、 引进,专门的证据学刊物证据学论坛开始连续出版。在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 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中国政法大学申报的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 2005年12月被批准立项建设;中国人民大学证据学研究所于2005年4月正式 成立;中国政法大学证据法学

6、研究院于2006年5月20日正式成立;中国政法大 学于2006年7月新增证据法学博士学位点,并公布2007年开始招生。与诉讼法 学并列的证据法学博士点,成为法学的一个新的二级学科,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一是证据法学,二是法庭科学。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具有起点意义的事件,它 表明了我们学科发展的一个动向。在司法实践层面,因证据问题的困扰促使不少 司法机关纷纷颁布了地方性证据规则予以应对,房保国老师在“中国证据科学” 网上发的现实已经发生一一论我国地方性证据规则一文中谈到:北京市高级 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公检司机关,四川省高 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公安厅,山东省高级人民法

7、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都颁发了自己的证据规则,还有许多地级市中级法院也加入到证据规则的起草行 列,例如,郑州市检察院与公安局、中共呼伦贝尔市政法委、深圳市中级人民法 院、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都出台了证据规则。上述 情况表明,司法实践呼唤着新的证据规则出台。在立法研究层面,学者们提出了 各种证据法立法草案并做了大量的论证工作,如毕玉谦等著:中国证据法草案 建议稿及论证(2003年);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 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2004年);江伟主编:中国证据法草案(建 议稿)及立法理由书(2004年);江伟等:关于我国制定统一证据法典的 思考(

8、证据学论坛2004.11);在大众传媒方面,因司法鉴定问题而轰动 于世的案件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从余祥林案到最近的高莺莺案,其中暴露出 来的一系列冤假错案,表面上看是司法鉴定问题,从本质上看都涉及到证据问题。 但我要告诉同学们,这样的冤假错案不仅在中国有,在其他国家也比比皆是。我 2002年在美国留学时,看到芝加哥论坛报头版登了一张很大的照片,一位 老人17岁被判强奸罪入狱,60岁才得到平反。他说几十年的监狱生活已经很习 惯了,出狱后怕无法谋生,希望继续留在监狱里做饭。这说明,类似强奸罪这样 的事实问题,在没有DNA等科技检测手段的年代是很难认定的。证据法在国外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大家最

9、近在看达玛斯卡的两本书,一是 漂移的证据法,还有一部是比较法视野下的证据法,都给我们带来了一 些新的观念,特别是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比较的角度,带给我们许多的新的分 析方法和视角。英美证据法的变革源于在普通法系证据制度形成时期影响很大的 体制环境在二十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达玛斯卡的观点,正是由于作为证据 法的背景的诉讼制度或司法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证据法的三个传统支柱 全部都出现了裂缝,才导致了证据法的巨大变化。这是内部原因。无论就中国还是世界而言,也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对证据制度形成挑 战的其实不仅仅是诉讼制度自身的变化,这种挑战还来自于外部,即科学技术发理论展的挑战。这后

10、一种挑战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挑战。它所挑战的是 “传统的事实认定法”。过去的事实认定方法对我们准确认识案件事实来说已经 不再适用或不能准确地适用了,这就需要引进新的认识手段。随着二战以来科学 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高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感 官存在局限性,“人类感官在事实认定中的重要性已经开始下降”,这导致证人 证言作用的下降,“越来越多对诉讼程序非常重要的事实现在只能通过高科技手 段查明”。正如达玛斯卡在漂移的证据法“证据法的未来”一章所论述的那 样,如果证据法还能继续发展的话,它的未来就是走向证据科学,而不是我们在 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走向一般的证据学。拉德布鲁赫

11、也明确提出了法定证据理论被 科学证据理论所取代的观点。理论理论理论理论理论从证据法学走向证据科学,这是证据法学跨学科的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何家弘 教授提出的“神证一人证一物证”的发展进路,其实是与达玛斯卡的观点相契合 的。从人证到物证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从过分依赖证人证言向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 判定事实真相的转变。按照拉德布鲁赫的观点,在这个阶段,法定证据理论已被 科学证据理论取代。科学证据理论的现状是:一方面从心理学上对各式各样轻信 误解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降低了人证的证明价值;另一方面对例如指纹、血迹等 勘查对象用改进的技术进行分析,相应提高了物证的证明价值。它所显现的对物 质或科技证明力量的信赖

12、。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法学和自然科学相互融合是 一个趋势,事实问题可能需要运用更多的自然科学方法才能更准确地加以认定。 证据法的发展确实呈现出法学与科学技术融合的趋势。与其他证明方法相比,采 用科技方法获取的证据信息可能在更广的程度上披露未知,因而更接近案件的客 观真实。当前世界各国法庭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法医学、司法鉴定、电子 证据、DNA技术和心理测试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国内外学术界都 越来越重视法学理论方法与科学技术手段的结合,在加强证据法学研究的同时, 大力加强法庭科学技术的研究,加强二者的交叉研究。这种交叉研究最终要建立 证据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使证据从采

13、集、鉴定以及案件事实认定的 过程既得到科技手段的强有力支持,又有证据规则和法律程序作保障,从而最大 限度地减少事实认定中的人为错误和科学错误,最大限度地发现案件真实。证据 科学的交叉学科特点,将促进新型技术手段和证据法学研究的紧密结合。证据法 的发展将不排斥任何科学技术手段,只要有新的技术手段产生,人们都会自觉地 将其运用到事实认定过程中去。因此,证据科学的发展将呈现出更大范围的跨学 科的趋势。“证据科学(Evidence Science )这个概念,是我们2005年6月在向教育部 提交的证据科学重点实验室申请报告中首次提出来的。就是说,“证据科学”不 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而是中国学者先创造了

14、这个中文词并赋予其证据法学和法 庭科学之统一的含义之后,才去探求它的英文译法。当时没有使用“证据学”这 个概念,有两点考虑:一是我们认为证据学这个概念不能完整表达证据法的跨学 科发展的方向是自然科学的成分越来越多,二是申请教育部自然科学重点实验室 需要突出“科学”。但我们对证据科学这个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 由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过程。当时我们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也征询了 包括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艾伦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庭科学家伊姆温克日 德教授等专家的意见。后来到2006年5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成 立时,鉴于证据科学研究院设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两个研究所,艾伦

15、教授建议研 究院的英文名称使用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也可以表达证据科学这一中文概念。不过,当时我们论证的角度主要是把证据科学看作两条线:一条 是证据法学,另一条线就是法庭科学技术,研究的难点是如何将这两条线整合起 来从而研究二者的有机联系,当时我们感到这是最难的。就是说,证据科学不应 该是证据法学与法庭科学二者简单相加的关系。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现在看来,把证据科学理解为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两 条线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就这两条线所涉及的学科来看似乎还是窄了一些。 同学们可以用Google搜索一下evidence science这个关键词,我们发现

16、了以下 三个重要资料:第一个资料,2005年12月9日,美国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信息技术与工程 学院和法学院的戴维A舒姆教授在网上发表了关于证据科学的思考。其中 谈到,他参与了伦敦大学学院(UCL)的一个叫做证据、推理和探究:迈向整 合性的证据科学的研究项目。该文认为,研究证据问题可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 并列举了包括概率论和统计学、法学、医学、地理学、教育学、哲学、古代史学、 经济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在内的研究进路。这里,地理学、教育学、哲学、 古代史学、经济学是我们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请书中未曾涉及的学科领域。舒 姆教授说,在这一项目的标题中,整合性(int egra ted) 词表明,证据科学研 究不会排除任何学科领域对证据的性质、适用和发现有兴趣的任何人。第二个资料,2005年2月23日,William Twining在证据:跨学科的科 目一文中提到,最近的一些发展已经大大强化了证据凭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