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元4教学内容山水画的意境课时1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522639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 元4教学内容山水画的意境课时1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单 元4教学内容山水画的意境课时1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单 元4教学内容山水画的意境课时1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 元4教学内容山水画的意境课时1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 元4教学内容山水画的意境课时1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 元4教学内容山水画的意境课时1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2.弄清什么是“意境”“意匠”?二者是什么关系? 3.初步学习欣赏山水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2.弄清什么是“意境”“意匠”?二者是什么关系? 3.初步学习欣赏山水画的方法。教学用具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老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图片)画中有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体现出什么样的意境?(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二、整体感知1、介绍作家作品2、正音惆( )怅( ) 真挚( )渲( )染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

2、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划分文章结构三、精读课文1.作者是怎样论述“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2.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4.什么是“意匠”?5.“意境”与“意匠”是什么关系?四、深入思考: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五、小结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

3、最后指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关键。让我们明白如何欣赏山水画,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领悟力。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第一层(18):阐述什么是“意境”及怎样获得“意境”。 第二层(9): 阐述什么是“意匠”。 第三层(10):阐述“意境”与“意匠”二者的关系。第三段中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举例论证。此诗情寓于景,有力地证明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第四段中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 举例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