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3 镁、铝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50942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3 镁、铝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3 镁、铝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3 镁、铝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3 镁、铝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3 镁、铝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3 镁、铝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3 镁、铝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高考化学(满分42分 时间20分钟)姓名: 班级: 得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矾可作自来水的净水剂B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C二氧化碳可用作钠着火的灭火剂D小苏打可作面包的发泡剂【答案】C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2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是加盐酸溶解 加烧碱溶液溶解过滤 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 加入过量烧碱溶液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镁、铝都能与酸反应,但铝可溶于强碱所以可加入烧碱溶液溶解,过滤后可到NaAlO2溶液,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弱酸,可通入过量CO2,生

2、成Al(OH)3沉淀,经过滤、洗涤可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铝,正确顺序为,故选B。【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牢固把握物质的相关性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铝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弱酸,可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经过滤、洗涤可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铝。3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铜盐溶液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实验1 可以得出结论:金属铝的活泼性弱于金属铜B实验2 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Al+Cu2+Al3+CuC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同是导致实验1、2 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D由上

3、述实验可推知: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0.2molL-1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者更剧烈【答案】C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探究实验、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相关知识。4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Fe2O3等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2Na2SiO3+2NaAlO2+2H2O=Na2Al2SiO3+4NaOH。对上述流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试剂X为稀硫酸,沉淀中含有硅的化合物.反应 II 中生成Al(OH)3的反应为:CO2+AlO2-+2H2OAl(OH)3+HCO3-.结合质子(H+) 的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OH

4、-AlO2-CO32-.Al2O3熔点很高,工业上还可采用电解熔融AlCl3冶炼AlA B C D【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铁、铝化合物的性质以工业冶炼铝等【名师点晴】该题难度中等,理解工艺原理,根据工艺流程判断试剂X为氢氧化钠是解题关键,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难点是选项C,注意理解酸性强弱比较规律。5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Cl2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CuOCu固体质量减轻,A错误;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固

5、体物质增重,B正确;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质量不变,C错误;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ZnCu固体物质减轻,D错误。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化学计算。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翻作耐高温材料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电解原理;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水解反应以及水解反应的用途、常见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

6、具体用途、常见物质的制备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道综合题目。金属的冶炼方法取决于金属的活泼性,活泼金属K、Ca、Na、Mg、Al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等用热还原法制得,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答时要从钢铁生锈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科学的防锈方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上连接一种更活泼的金属,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阴极

7、。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故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元素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金属镁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金属镁一定与硝酸反应放出氢气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推理错误,应“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碳的各种单质的混合物,氧气与臭氧等,故A错误;B、在金

8、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元素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金属镁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金属镁一定与硝酸反应放出氢气,推理错误,要是稀硝酸和金属反应,通常生成一氧化氮,要是浓硝酸的话,是生成二氧化氮,而不会生成氢气,故B错误;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故C正确;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的相关知识。8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 CFe DAl【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

9、学生对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名师点晴】本题主要是考查无机化合物间的转化(反应),考查学生对重要无机物之间反应的掌握程度,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做到对常见反应非常熟悉。本题的答题策略是采用逐一验证的方法进行解答,要注意反应的条件为“常温下”,注意掌握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的常识,题目难度不大。9右图表示在某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 )AMgSO4 BKAl(SO4)2 CAl2(SO4)3 DNaAl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图线可知,随着Ba(OH)2的不断加入开始生成沉淀,当加入3 mol Ba(O

10、H)2时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再加入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再加入1 mol Ba(OH)2时生成的沉淀不再溶解,符合此现象的只有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所以符合题意的为C,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名师点晴】关于图像的答题技巧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看线:弄清线的变化趋势,每条线都代表着一定的化学反应过程。看点:弄清曲线上拐点的含义,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曲线的拐点代表着一个反应过程的结束和开始。10镁铝性质相似,下表中对两者的对比不正确的是选项反应铝镁A与非金属能被Cl

11、2、O2氧化能与N2、O2反应B与水能与沸水反应反应很困难C与碱能溶于强碱溶液不反应D与某些氧化物能与Fe2O3、MnO2、Cr2O3等金属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能在CO2中燃烧【答案】B考点:考查镁、铝的性质 11某同学用回收的镁铝合金制取氢气。现有10.8g镁铝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与足量18mol/LH2SO4反应,最多可放出0.6molH2B常温下与足量2mol/LHNO3反应,最少可放出0.45molH2C常温下与足量2mol/LH2SO4反应,放出H2的量在0.45mol0.6mol之间D常温下与足量2mol/LNaOH反应,放出H2的量在0.45mol0.6mol之间【

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氢气,故A错误;B、稀硝酸是氧化性酸,镁、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C、2 mol/L H2SO4为稀硫酸,镁、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若l0.8g全是镁,根据电子转移守恒,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0.45mol,若l0.8g全是铝,根据电子转移守恒,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0.6mol,所以放出H2的量在0.45 mol0.6 mol之间,故C正确;D、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若l0.8g全是铝,根据电子转移守恒,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0.6mol

13、,所以放出H2的量在00.6 mol之间,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镁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铝的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12下列关于镁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能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B不能与氮气发生反应C不与冷水反应,但与热水反应D可用电解氯化镁溶液的方法来制取【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了镁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二氧化碳能和镁反应生成氧化镁,明确金属冶炼方法的选取13向含Al2(SO4)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人1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

14、AlO2-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C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2Al3+8OH-+3SO4=BaSO4+2AlO2-+4H2O【答案】D硫酸铝与氢氧化钡恰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沉淀,A点时SO42-完全沉淀,A-B为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的反应,B点时溶液中Al3+完全沉淀,产生沉淀达最大值,溶液中溶质为BaCl2,B-C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钡反应,C点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A、C点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转化为偏铝酸盐,故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2-,故A正确;B、D点的溶液中含有Ba2+、AlO2-,通入二氧化碳立即产生碳酸钡、氢氧化铝沉淀,故B正确;C、前3L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2(SO4)3反应,从3L-6L为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Cl3反应,二者消耗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相等为3L1mol/L=3mol,由生成硫酸钡可知3nAl2(SO4)3=nBa(OH)2,故nAl2(SO4)3 = 1mol,由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铝可知3n(AlCl3)=2Ba(OH)2=6mol,故n(AlCl3)=2mol,故原溶液中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故C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