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50609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阅读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阅读附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阅读附答案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作为地质学家,丁文江一生游历。其中最具象征意味的,也许是导致他死亡的那次。1935年底,丁文江前往湖南调查粤汉铁路沿线的煤矿储量与开采现状。他本不必亲自去,但他说:“我觉得此种任务关系很大,所以我要亲自去看看,方可使将来方案易于实行。在湖南,他首先游了衡山,步行直达山顶祝融峰。后来到谭家山煤矿勘察,他又一直下到矿洞底部。回到衡阳,由于伤风,他生了炉火,结果当晚煤气中毒。1936年1月,丁文江病逝于长沙。他的挚友胡适说,“丁文江在湖南,在游兴和责任心的双重诱惑之下,爬上三千多英尺的高山,又走下六百多英尺斜深的矿洞。游衡山时,他曾即兴赋诗数首

2、,其中一首?麻姑桥晚眺写道:“红黄树草留秋色,碧绿琉璃照晚晴。为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所谓“诱惑,对于丁文江来说,其实正是本源于一个“出字。丁文江对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的一段话颇不以为然:“中国读书人专好安坐室内,不肯劳动身体,所以他种科学也许能在中国开展,但要中国人自做地质调查,那么希望甚少。丁文江反驳道:“我们已有一班人,登山涉水,不怕吃苦。1914年,在留英回国三年后,丁文江单独到云南进行地质调查。正是在这次调查过程中,他和“万里遐征、奋然西行的前辈徐霞客实现了神交。后来,他整理?徐霞客游记,配上地图,并且还编撰了?徐霞客年谱。按照研究者的观点,徐霞客在中国的知识谱系中原本并无重

3、要影响,甚至被其同辈和后辈称为“离经叛道,正是身为科学家和文化领袖的丁文江,通过多年努力,才把徐霞客的着作从湮没无闻中“挽救出来,成为现代中国的思想资源。1916年,地质研究所首批学生毕业典礼,丁文江代表教师训话,激越地描述了地质调查的莫大乐趣:“此中佳境,虽南面王亦何以易?况吾国西部诸山脉,如昆仑、如南山,皆坐待诸君之游屐,他日登绝顶,揽奇胜,那么泰山不过一小阜,西湖不过一泥沼耳。如果说这些还只是丁文江作为一个地质学家外出游历的“游兴的话,则,一个科学家能被当时知识界尊为领袖人物,恐怕更多在于他兼济天下的出世“责任心。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被暗杀后,院长蔡元培诚聘丁文江出任这一协调全国

4、学术研究的重要职务。因为在蔡元培看来,“在君先生是一位有办事才能的科学家。普通科学家未必长于办事,普通能办事的又未必精于科学,精于科学而又长于办事,如在君先生,实为我国现代稀有人物。早在1916年,农商部设立地质调查所,丁文江就任所长。这是中国现代成立最早的科研机构。在丁文江的领导下,该所迅速成为中国“最有光荣的学术机构,在国际学术界也赢得了声誉。彼时,丁文江的办公室桌上,总放着他用毛笔抄写的胡适为他翻译的一段外国诗句:“明天就死又何妨!只拼命做工,就像你永远不会死一样!1956年,丁文江去世20年后,胡适写出了?丁文江的传记。我们读到,当日凌晨3时,胡适落下最后一笔,认定这些丁文江“最喜欢的

5、句子,是他“最适当的墓志铭。丁文江一生保持着“干政的热情。上世纪20年代,他和同人们办?努力周报,在军阀割据局势下提倡“好人政府。30年代,他又参与创办?独立评论,发表政治时评。他有感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极端落后,一些军官连军事地图都看不懂,曾诚心向军阀孙传芳倡议,由他来替孙创办一所现代化的军事学校。与丁文江同为中国地质学科开创者的章鸿钊,在他去世后曾赠一副对联:“认责任内,无处可放松,治学然,治事亦然,识君以来,始信自强在不息;数交游中,唯真最难得,能让易,能争非易,从今而后,几疑直道与偕亡。丁文江早年曾习诗明志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在他1935年所立遗嘱中,提到“于余身故时

6、即以所故之地方区域以内为余葬地。最后,这个一生受“出之诱惑的人,果真葬于出行之地,岳麓山下。摘编自徐百柯?民国风度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国,先后入剑桥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地质学、动物学和等专业。学成回国后,他不但在地质调查和地质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在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也有独特奉献,称得上是一位世界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徐霞客15861641,我国明代驰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着有?徐霞客游记。1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丁文江早年曾写诗明志,就有投身我国地质事业的愿望,最终语成谶,因一场意外,死在游历的地方,葬在出行之地,很

7、有象征意味。B地质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像其他自然科学,只要在室内研究就行了,而是需要研究者走出去,多做实地调查,国外地质专家早就有此认识。C丁文江和胡适是至交。丁文江特别喜欢胡适为他翻译的诗句,不仅把那些句子用笔抄写,而且还放在办公室明志。胡适认为这些句子是丁文江一生的写照。D丁文江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接受了西学,成为位学贯中西的驰名人物,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都有独特奉献。E本文表达了丁文江很多他人无法想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和知识领袖形象,让读者对他有了全面的了解。2作为早期地质学家,丁文江对中国地质学做了哪些奉献?6分3文章中多处引用别人评价丁文江的话,有何作用?

8、6分4文章中说丁文江是“一生受出之诱惑的人,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丁文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8分1CD答C项给3分,答D项给2分,答A项给1分。答B.E不给分。B项推断有误,“其他自然科学不需要走出去调研绝对化;E项“他人无法想象的故事说法有误,另外“全面的了解说法有误,文中主要撰写了丁文江作为科学家的生活情形:A项“早就有投身我国地质事业的愿望,从他早年的诗句中不能得出这一点:另外“很有象征意味说法有误。2身为地质学专家,他仍然深入实地调研,上高山下深矿,为地质学积累了数据,为后来者树立了典范。他整理?徐霞客游记。,编撰?徐霞客年谱,肯定了徐霞客对我国地质学的奉献,使徐霞客的价值得以传播。他关注地

9、质教育,为地质学培养优秀人才,并激励毕业生积极投入我国的地质事业。他担任地质调查所所长,并使地质调查所在国际学术界获得良好声誉,为中国地质学正名。他用行动和成就改变了西方一些人对中国科学家的陈见,提高了中国科学家的世界地位。答对3点给4分,答对4点给6分3引用名家话语,丰盛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同时也突出了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引语从侧面指出了丁文江的办事能力和科学水平,凸显了丁文江的学术素养和精神品质。评价人物身份各异,显示丁丁文江社会影响的广泛性,丰盛了人物形象的内涵。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身体力行,勤奋实践。如在湖南,在责任心的诱惑下,爬上三千多英尺的高山,又走下六百多英尺深的矿洞。不畏权威,敢于质疑。不拘泥前人对徐霞客的评价通过多年的努力,使徐霞客的着作成为现代中国的思想资源。不畏艰难勇于承当。在军阀割据的形势下,创办刊物;在艰苦的条件下,担任调查所所长。看淡生死,随处寄身。“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是他的追求。胸怀天下,济世苍生。有“干政的热情。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其他的意思对即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