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50487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名句默写。(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3)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4)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写词人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2阅读鉴赏。(1)“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拟人。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体现出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名句默写。(1)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2)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3)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的句子是:闲登小阁看新晴。(4)陈与义在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的句子是: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2阅读鉴赏。(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

3、景,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嬉闹游乐的情形。(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阕“二十余年”两句,表达了作者经历了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闲登小阁”三句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及渔唱樵歌,“古今多少事”两句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名句默写。(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3)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被白发,欺人奈何”两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4)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化用了杜甫的一百五日夜

4、对月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诗句。2阅读鉴赏。(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词人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使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词人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1名句默写。(1)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身向云山那畔行”一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性德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3)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这首词中的“古今幽恨几时平”一句点明主旨。2阅读鉴赏。(1)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中“断”字的妙处。“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情景,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2)这首边塞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