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介与幼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503532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媒介与幼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视媒介与幼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视媒介与幼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视媒介与幼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视媒介与幼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媒介与幼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媒介与幼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媒介与幼儿摘要 :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 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角色,而电视传播媒体对幼儿的身心发展 产生着重要影响,当孩子们被动的接受家长和学校所施加的 影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同时,电视媒介通过灵活多变的 形式对幼儿施加的影响和教育,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帮 助幼儿在使用电视媒介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影响,客观评价 电视媒介的影响,而家长更应该在幼儿接触电视媒介的过程 中采取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电视媒介;幼儿;品德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传播新技术的普及,新兴电 子媒介迅速进入了儿童生活,使用和享受大众传播媒介成为 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 9

2、O 年代以后,我国儿 童电视频道及栏目、儿童电台及广播节目、儿童报刊杂志等 获得空前发展。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表明,我国儿童接触的主 要媒介有电视、报纸、广播、卡通、录音带、字书、杂志、 电影、电子游戏机、录像带、计算机、网络等 12 种。目前, 城市儿童平均每天接触 4 种左右的媒介,每种媒介每天接触 时间平均为半个小时左右。媒介接触,尤其是电视等新兴电子媒介接触,使媒介文化对儿童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电视媒介在现代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它 对人的社会化得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传播学研究者指 出,在幼儿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电视媒介为他们提供了现实 社会的实景和未来向往

3、的模型。因而电视媒介对幼儿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电视媒介对幼儿品德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1、电视媒介能使幼儿的品德发展更具多样性。如果一个幼儿每天只是不断进行着枯燥的学习,就会感 到生活单调,从而产生会产生疲劳感和厌学情绪,降低学习 的兴趣和热情。大众传播媒介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 既能学得某些知识,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充分展示其 个性色彩。幼儿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不仅能迅速升的认识社 会,掌握人际交往礼仪,接受社会定于商务规范,就可以提 前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也是他们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的手段。幼儿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可塑性强, 而丰富灵活的大众传播媒介丰富幼

4、儿精神生活,有效地促进 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2、电视媒介能为幼儿树立良好的习惯的榜样随着 21 实际,高度发展的时代,各种媒介铺天盖地的 发展起来,而当代幼儿也逐渐形成了媒介需要。研究发现, 幼儿在生活中的媒介需要主要有六种: 学习需要、 新闻需要、 交往需要、情绪刺激需要、缓解焦虑的需要以及消磨时间的 需要。以电视为主体的媒介可以满足幼儿多种内在需要。广 大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内在需要自主选择所需媒介。另外, 电视媒介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模仿某些亲社会行为方式的机 会,给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特征、深受幼儿喜爱的电影、电 视,对其亲社会行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些反映人与人 之间互相关心、帮助和善

5、良、关怀的故事及动画片,能为幼 儿学习和巩固亲社会行为提供直观、生动的示范,有助于幼 儿通过观察、 模仿, 而习得亲社会行为。 如:蓝猫淘气 3000 问、黑猫警长 、宝莲灯等。3、电视媒介能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幼儿走向社会化的第一步,而幼儿的社 会化首先是从家庭中开始的,而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 范以及各种社会化的内容首先是由父母传递给幼儿的。随着 社会竞争的激烈,父母无暇顾及幼儿的社会化过程,而更多 的是让孩子与电视为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幼儿通过大 众传播媒介所获得的信息不断增多,在他们价值观念形成的 过程中,有意义的正面信息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使幼儿获得 价值标准

6、和道德规范,学会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其独立性,培养其创造性,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向社会 所期待的角色过渡。如电视剧小兵张嘎就很能够激发幼 儿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感。二、电视媒介对幼儿品德发展的负作用。1、幼儿辨别能力低,容易盲目模仿。 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而某些传播媒介中的消 极影响同样生动、突出、新奇。因而,幼儿常出于好奇而盲 目模仿,这样一方面容易模糊成人世界与幼儿世界的界限, 使幼儿不能正确区分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也不利 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特别是电视台播放的含有暴力 内容的影视作品,对他们心理、行为会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电视中的暴力现象,在他们幼小的

7、心里埋下了隐患, 幼儿通过模仿、暗示、感染等形式影响到他们内在的机制, 从而使暴力行为得以内化。如;日本剧奥特曼 ,对中国 幼儿影响很大,奥特曼迷的幼儿整天沉浸在暴力的环境中, 把自己想象的无所不能,有的幼儿甚至模仿奥特曼从高楼层 跳下来,造成悲剧的发生。2、淡化了幼儿与父母、幼儿与学校老师之间面对面的 情感交流。幼儿将大部分的空余时间消耗在与电视的接触,从而忽 视了人与人的交流。在幼儿个性的形成中,电视媒介削弱了 家庭中的互动关系,从而增加了幼儿的自我封闭的趋势,直 接影响了幼儿融入实际的社会生活。这突出地表现在幼儿电 视孤独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患了电视孤独症的幼儿,整 天迷恋电视, 对周

8、围事情毫无兴趣, 看起电视来不让人打扰, 并边看边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对话,能把电视广告语倒 背如流。其主要原因与缺乏游戏伙伴和家长对孩子看电视缺 乏正确引导有关。目前,大部分幼儿都居住单元房,而且是 独生子女,因此为幼儿孤独症的形成提供了可行的客观条件。 在封闭、狭隘、缺少玩伴的空间里,电视成了孩子们不可分 离的伙伴。电视上丰富多彩的节目、惊险刺激的画面极易使 他们着迷而过分依赖,因此此类型的幼儿不再喜欢与家长交 流,把更多的时间关注精彩的电视节目。这样的教育环境不 利于幼儿健康品德的形成。三、改善媒介环境,发挥家庭、学校的导向作用,促进 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1、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将给儿

9、童带给一种安全感, 使儿童不会依赖电视躲避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发泄自己的不 满。2、合理安排时间,帮助孩子制定看电视的时间表,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3、谨慎选择电视节目。幼儿节目就应符合幼儿的年龄 特点,在幼儿节目制作和选择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幼儿 的心理发展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幼儿节目成人化。例 如:动画片蜡笔小新就明显的感觉太成人化,幼儿对有 些言语措词不能理解,如果不考虑、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 需求,只根据某些利益和成人需求来构造幼儿节目内容,那 么所产生的只能是成人化的传媒产品,而幼儿却不能真正的 理解,反而容易被幼儿误解,而产生反作用。4、提升家长、 老师在幼儿传媒接触过程中的

10、引导作用。 幼儿对电视里是非分辨能力较弱,不能正确的区分善恶 真假,如果家长能够作为幼儿观看节目的同伴,对幼儿在电 视中看到的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场景进行解释,对可能受到电 视中暴力、攻击和其他不适宜镜头进行现场阻止和说教,对 电视中的一些亲社会行为进行强化,这将有助于消除幼儿单 独观看时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大大提升了幼儿健康品德的 形成。作为第二教育者的老师,可以对幼儿观看的电视节目进 行关注和点评,引导幼儿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动画片等 电视节目。如: 宝莲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幼儿 画报等,对不利与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电视作品,教育幼 儿不看。如:禁止幼儿观看奥特曼 ,不主张幼儿观看蜡笔小新、数码宝贝等等反面影响多余正面教育作用的电 视节目。“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媒介同样具有正负两个方面 的潜在影响。如果电视媒介行为有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并接受父母、老师的鼓励赞许,这种良好行为再通过反复强 化,那幼儿模仿习得的行为就会得到内化,因此成为他们稳 定的、良好的品德行为。如果他们模仿学习来的行为方式, 不利于良好品德的养成,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和父母就应该给 予谴责和批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电视媒介对幼儿良好 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协调家庭和学校在幼儿良好品德形成 过程中的正确导向作用,让幼儿从电视媒介中获取有益信息, 铸造自身良好的品德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