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三 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50102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三 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三 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三 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三 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三 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三 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三 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检测(一)(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1.(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5分)材料一: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材料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1)材料一中,“辟人之士”是指的人,“辟世之士”是指

2、的人。(2分)解析:这里“辟”同“避”。“人”指与孔子思想不合的人。因孔子碰到他们往往避开,故桀溺称其为“辟人之士”,而孔子是积极入世的,不愿意和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见面说话。所以“辟人之士”是指“积极入世,不愿同流合污”的人。而“世”指社会,所以这里“辟世之士”是桀溺自谓,是指隐者。这些人不主张出世,逃离社会世俗。所以“辟世之士”是指“不主张出世,逃离世俗”的人。答案:积极入世,不愿同流合污主张出世,逃离世俗(2)同为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3分) 解析:桀溺的话意思是:(社会纷乱)洪水弥漫,天下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样)避人的人,是不是还不如跟着(我们

3、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孔子的话意思是: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由此可以得出孔子的人生态度是身处无道之世,无论得志与否,都应该积极入世,担负变革社会重任,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根据材料二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可以得出孟子的人生态度是人生得志则施恩天下,不得志则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答案:孔子:无道之世,无论得志与否,都应该积极入世,担负变革社会重任,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人生得志则施恩天下,不得志则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路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

4、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社会纷乱)像滚滚滔滔四处泛滥的洪水,天下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样)避开恶人的志士,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材料二:孟子说:“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保持个人修养,显达时使天

5、下人都得到恩惠和帮助。2.(2018宁波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热身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5分)【甲】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乙】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注】成人:全人,完美无缺的人。(1)甲段文字中孔子将“贤者”分为四个等级。论语选读教材中提到的人物当中和属于第一个等级。(2分)解析:“贤者”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第一个等级是“辟世”,即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的贤者。再联系论语选读教材就可以找到谁是第一

6、个等级的贤者了。比如: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晨门、荷蒉者等人,任选其中两个即可。答案:(1)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晨门、荷蒉者)(2)对照乙段文字中孔子对“成人”的理解,甲段文字中的“贤者”能不能被称为“成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解析:本题涉及两个词语:“成人”和“贤者”。甲选段四句话里都带有“辟”字。“辟”就是“逃避”的意思。该句是说贤者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采用“逃避”的方式洁身自好,逃避社会责任。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自保方式。而乙选段中对“成人”的理解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以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冉求等人为例,指出“成人”要“知”“不欲”“勇”“艺”“礼乐”;

7、第二句话是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也可称为“成人”。综上分析:“贤者”是不能被称为“成人”的。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是:不能。然后再结合语段的内容概括出“贤者”不能被称为“成人”的原因。答案:不能。因为:(1)在孔子看来,要成为“成人”,要么得理智、寡欲、勇敢、有技艺、明礼乐,要么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始终不忘初心;(2)而所谓的“贤者”,他们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却逃避社会责任,只顾洁身自好。所以“贤者”是不能被称为“成人”的。参考译文:【甲】孔子说:“贤人会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人遇到是非之地会避开,再次一点会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会回避别人难听的话

8、。”【乙】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修养,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现在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能付出性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还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这样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

9、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荀子性恶)【注】 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谄:谄媚。中:中正之道,下文“道”,是正道。傀然:坚定的样子。(1)两则材料阐述的共同点: 。(2分)解析:主要论述的是勇敢与行动的关系。答案:勇敢是正确思想指导下的行动(意近、言之成理即可)(2)简析两段话的不同点。(3分) 解析:主要是孔子和荀子立场的不同。答案:孔子站在个人立身处世立场上,从否定“无原则地迁就、讨好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勇敢须以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原则为基础;荀子则站在统治者强国安民的立场上,从捍卫正义、坚持优良传统、舍己立仁、爱护百姓等方面阐述了正确思想行为的具体内涵。参考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

10、祀,这是谄媚。遇见正义的事却不挺身而出,这是不勇敢。”天下有了中正之道,敢于挺身捍卫;古代的圣王有正道传下来,敢于贯彻执行他们的原则精神;上不依顺动乱时代的君主,下不混同于动乱时代的人民;在仁德存在的地方不顾贫苦穷厄,在仁德丧失的地方不愿富裕高贵;天下人都知道他,就要与天下人同甘共苦;天下人不知道他,就岿然屹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这是上等的勇敢。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5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1)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

11、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思想,被后人称为“”。(2分)答案:仁政亚圣(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孟子的三乐,每一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解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归纳。答案:父母兄弟的天伦之乐;德行完满之乐(或无愧于心之乐、内心坦荡之乐);教育英才之乐。(3分,每点1分。如果用原文回答,最多给1分)参考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5.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

12、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1)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2分)解析:杨树达论语注疏:“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强调的是“和谐”,所体现的思想自然是“中庸”。答案:中庸(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并结合现实谈谈儒家“礼”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3分)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的是“礼”的作用,而不是分析什么是“礼”,材料是从多个方面来谈它的作用的;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应突出“礼”积极的一面。答案:作用: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定。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