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须掌握的10个文言虚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49363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必须掌握的10个文言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必须掌握的10个文言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必须掌握的10个文言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必须掌握的10个文言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须掌握的10个文言虚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必须掌握的10个文言虚词之1. 代词(1) 指代人、事、物。(默而志之。论语;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魁父之丘”即魁父这样的小山丘)2. 结构助词(1) 表修饰关系,相当于“的”。(小大之狱。曹刿论战)(2) 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陋室铭)(3)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马之千里者。马说)(4)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镜之新开。满井游记)(5) 凑足音节,不译。(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 动词,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1. 代词(1) 第三人称代词,代人或事物。代人相当于“他(们)的”,代

2、事相当于“它(们)的”。(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那里”。(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 语气助词(1) 表劝告、祈使、命令、期望语气,相当于“就”“一定”等。(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2)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或者不译。(其真无马邪?马说)(3) 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不译。(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以1. 介词(1) 用。(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2) 凭、凭借。(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3) 因为。(不以物喜。岳阳楼记)(4) 拿。(悉以咨之。出师表)(5) 把。(必以分人。曹刿论战)2. 连词(1)

3、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 表结果。可译为“以致”。(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 其他(1) 以为:可译为“认为”。(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2) 所以:用来之意。(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的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于1. 介词,引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相当于“在”“从”“到”。(1) 在。(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 从。(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3) 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2. 介词,引出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向”“对”“给”等。(1) 向。(告之于帝。愚公移山)(2) 对。(未

4、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3) 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介词,用在形容词之后,介绍比较的对象,相当于“比”。(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4. 介词,表原因,相当于“由于”“因为”。(然后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1. 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或译作“并且”。(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2.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学而不思则罔。论语)3. 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接着”“然后”。(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4. 连词,表递进,相当于“并且”“而且”。(学而时习之。论语)5. 连词,表因果,可译作“因而”。(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5、6. 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或不译。(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者1. 特殊的虚位代词。常附在别的词(或短语)后边构成名词性“者”字词组,用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 的人”“的情况”“ 的原因”“的事物”等。(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2. 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乃1. 副词(1)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相当于“才”。(去后乃至。期行)(2)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相当于“于是”“就”。(尽其肉,乃去。黔之驴)(3) 表示出人意料,相当于“竟”“竟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2.

6、 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然1. 代词,起指示作用,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述的情况,相当于“这样”“如此”。(父利其然也。伤仲永)2.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然而”“但是”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3. 语气助词(1) 用在形容词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 用于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4. 连词,与其他词连用,作用和现代汉语的关联词语类同。(1)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或“这样以后”,表承接。(然后施行。出师表)(2)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那么“,表转折。(然而禽鸟

7、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则1. 连词(1) 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相当于“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订鬼)(2) 表假设。“则”连接的两部分,如果是还没有实现的,那么两部分之间就是假设关系,相当于“就”“那么”。(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3) 表转折。“则”连接前后两项,内容或不一致或者相反,相当于“却”。(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送东阳马生序)2. 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相当于“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为1. 介词(1) 表被动。相当于“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满井游记)(2) 引进动作的对象,相当于“给”“替”“向”“对”等。(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2.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相当于“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