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493287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送阅读与收藏。?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1我国驰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独自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独自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沛的成效。那就是沟通。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根本功,与家长沟通是幼儿教师不可回避的工作内容,为此园长为我园老师购置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

2、完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有十章,主要从介绍沟通的根底知识、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与不同类型的家长、不同性格的家长、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存在不同教养误区的家长、不同年级幼儿的家长、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家长、难以沟通的家长、与家长沟通的多种途径这十大方面展开讲述。本书的作者晏红,是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儿童情绪管理、家庭教育咨询和亲子教师培训有相关的专业经验,深受家长和老师们的欢送。读这本书的时候给人很轻松的感觉,它所讲述的个个都是现实教育中的案例,作者自始至终都用案例来告诉幼儿园老师沟通之道,让我好好学到

3、了一些与家长沟通的办法。书中的案例对我帮忙很大,其中有一篇?与小班幼儿的家长沟通对我帮忙很大,因为今年我接任了小班的班主任。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家长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忧与不安,就像晏红老师列举的案例一样,经常有“探头探脑的家长,针对这一现象,我结合晏红老师在书中所教的办法利用早入园、放学和发飞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放松心态,帮忙孩子缓解别离焦虑期,并列举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实例,为他们提供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育策略,像缓解幼儿焦虑情绪的一些办法:有的家长会采取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离开,或者放下孩子转身就走等不辞而别的方式,这样不但不能减少孩子的别离焦虑,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平安感和信任感,

4、让他们对别离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其实,妈妈可以蹲下来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看见妈妈离开会很难受,但是妈妈必须要上班。如果你难受就哭一会儿,你是想哭5下,还是想哭10下?妈妈陪着你。对于孩子来说,不让他哭,他做不到,让他少哭,他做得到。孩子的情绪压力得到适当释放,有助于降低别离焦虑的程度。还有就是让孩子带上心爱的小物件到幼儿园和家长防止说一些“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之类的话等。读了这本书后我还知道了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沟通对象的充沛了解与尊重,要依据沟通对象的个性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每一个家长的合作意识不同,教师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家长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群体,在年龄、性别、性格

5、、职业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别,所以我们不能正视他们的差别而采取单一、雷同的沟通方式,同时也不能对每个家出息行过于主观的猜想和推断,我们必须整体把握家长的根本特征,来解决自己面临的沟通问题。晏红老师在书中根据幼儿教师经常遇到的家长群体,分门别类的概括了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沟通策略。其实想取得家长的信任必须先重视情感沟通,赢得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也就赢得家长的信任,孩子越爱你这一位老师,家长也就越信任你。一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是一种基于知识又超越知识的实践智慧,需要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磨练,积累更多的沟通经验,做一

6、名合格和深受幼儿与家长欢送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2我国驰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独自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是独自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沛的成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那么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一开始翻开这本书,看目录就让我心中一震,书中主要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与家长沟通的多种途径、与不同类型的家长、不同性格的家长、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存在不同教养误区的家长、不同年级幼儿的家长、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家长、难以沟通的家长沟通办法,这九大方面展开讲述。而每一大方面又分的很细致,数了数,光是家长的种类就有43种

7、。看起来要做的功课真的很多!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面对与家长交流,的确有些无所适从感,读了本书后,获益良多。幼儿园家长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群体,不能用单一的办法沟通,应根据不同家长采取不同的方法,比方说与妈妈沟通,现在的妈妈可能通过网络杂志书籍对育儿心得头头是道,但是不排除这些信息有不正确的伪科学,我在将来的工作中会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家长说话,一些育儿理念可能还是我不知道的也可以向家长学习。还有妈妈与祖辈的教养观念差别,两辈人各有所长,我会激励妈妈们以平和尊重的态度跟祖辈沟通,双方各取所长,以家和万事兴为根底。爸爸有四种类型,不论型爸爸、严管型爸爸、溺爱型爸爸、搭档型爸爸,要向不论型爸爸宣传

8、父亲参与早教的意义,帮忙严管型爸爸树立亲和的父亲形象,帮忙溺爱型爸爸尊重儿童的独立性,让典范型爸爸发挥典范示范作用。在与祖辈家长沟通时宣传生活即教育的教养观念,有些祖辈家长潜意识里生活就是生活,教育是教育,因此他们认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环节不需要教育,只要把孩子关照好就可以,不足寓教育与生活之中的教育观念。还有些祖辈家长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会,事事都要包办代替关照周全,并且认为这是种保护孩子对孩子好的表现,应该激励孩子自己动手试一试想一想,做事情可以家长做一半给孩子留一半,有时候可以巧妙的装懒,让孩子分担一些事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性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晏红老师还告诉我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9、那么侧重情感沟通,赢得孩子对老师的热爱情感也是赢得家长信任的根底,孩子越爱你这一位老师,家长也就越信任你。每一个家长的合作意识不同,教师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晏红老师同样密切联系幼儿教师日常工作实际一一举例、一一剖析,所给出的案例都能引起共鸣,解决办法都是则恰到好处,给我一种豁然清晰的感觉。书里的一个个案例给我的启发很大,促使我思考、重视该如何做好家园联系工作:那就是要理解、信任、合作。如书中有个例子,一位妈妈为了关照孩子把工作辞去,全职在家,孩子语言叙述能力很强,喜欢说甜言蜜语,每天打扮的干干净净,很讨人喜欢,但是她自己动手的愿望不强,每次让小朋友自己洗手吃饭总落到最后,并且对老师说:老师,你

10、帮帮我吧。老师说;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是自己得的事自己做。她就说:就帮我这一次嘛,求求老师妈妈了。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家长,没想到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觉得孩子很可爱,说着谢谢老师了。还有另一个情况,孩子不肯好好午睡,总是影响其他人,老师告诉妈妈才了解到,孩子跟大人保持着一样的作息时间,晚上到十二点才睡,然后跟大人一觉睡到自然醒。妈妈对老师的态度很好,对老师的倡议却不在意。本书首先分析了这类家长的心理特点,全职父母由于生活交际圈子狭窄,教育孩子便成了她们的首要任务,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可,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她们表示认可,会对她们产生很大的鼓舞,然后再把孩子的情况跟实际联系起来,而不是只空讲大道理。比方,

11、提醒家长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推迟孩子的睡眠时间,影响孩子第二天的午睡,可以将一些国外的研究报告告诉家长,孩子睡觉时会分泌一种叫褪黑色素的荷尔蒙,它与预防癌症有关,分泌最多的时期在一至五岁。通常情况下,22:00开始分泌,23:00逐渐回升,凌晨2-3点到达顶峰,然后逐渐下降,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我想自己也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积累更多的沟通经验,成为幼儿与家长欢送的幼儿园教师。?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3我国驰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独自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是独自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沛的成

12、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那么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倡议和参考,从我们在与家长沟通中会出现的误区、表现、目标,沟通时的心理反馈,与不同类型、性格、从业背景、不同年级幼儿的家长沟通到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难以沟通的家长和与家长沟通的途径这方方面面的家长都考虑到了并且有为之匹配的办法,加之以详实的案例,给了我在家长沟通方面很好的参考素材。书中提到的与家长沟通越位的表现也让我印象深刻。我记得在我刚来到一心童的时候,靳秀姐给我们上过一堂关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课,其中也提到我们在与人沟通时要保持适宜的距离,这样的沟通才会更加礼貌和文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合适

13、采取46-122厘米的个人距离,以至少不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说话时的呼吸为宜。现在和家长沟通的还不是很多,我在与别人沟通时可能有时会没有注意这种小细节,但是细节往往是体现一个人个人素质的时候,所以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应更加注意细节,这样才能和家长有效沟通。在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中首因效应和投射效应是我们老师应该多加注意的。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老师在与家长初次沟通时,家长关怀的可能不是老师说了什么而是老师说话的态度,他们会察看老师是否亲切,是否受孩子喜欢。这个第一印象常常被人们优先加工,先入为主地半段一个人,进而形成难忘的记忆。想象我们自

14、己也是这样啊,常常会根据第一印象在心理给别人一个评分,作为日后的参考。首因效应对家长的影响也是尤为明显的,我在实习的时候,一个家长特别喜欢小班的主班李老师,常常和老师聊天,也和别的家长说李老师是个关怀孩子的好老师。有一次那位家长的孩子的头上在幼儿园不小心磕了一块皮,李老师细心解释之后,家长也能特别理解老师的工作。所以老师要积极发挥首因效应的作用,主动想方法给家长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外部世界的人、事、物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心理。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若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

15、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其实这不仅是在与家长沟通中我们常有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不自觉的“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比方自己喜欢吃花菜,可能在招待客人时就会做一盘花菜,让客人吃花菜,客人不吃你心理就会觉得他辜负了你一片心意,可是你想过客人喜欢吃花菜吗?客人对花菜过敏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在红的小事,却时时刻刻体现着投射效应。在与家长沟通时更要注意自己的想法是否强加于家长,对自己的经验不要过度自信,在对家长提倡议时要考虑到家长是否会产生压力,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家长,多多换位思考,这样我相信与家长的沟通就会更加顺畅。不论是首因效应还是投射效应,作为老师我们想要到达的结果是得到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成为家庭和学堂之间良好的桥梁。【?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