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49130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平房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 刘圣良有人这样比喻“情境”,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只有溶于可口的汤中,才会让人在享受美味汤的同时,把盐全全吸收。教学亦如此,教学内容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方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是情与境的的融合,情由“境”生,“境”因“情”活。情境相融,则既能激发兴趣,引发求知欲,又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加深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可见,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到从实际

2、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课标还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推理等数学活动。”从课标中,我们能够看出数学教学要借助学生认知特点和已有经验,要让学生体验到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些课标的精神都在呼唤着一种注入情感的课堂,呼唤着一种情境与内容交融的课堂模式。于是,在十余年的课改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数学课上丰富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直观情境教学策略。这些情境教学策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

3、的学习氛围,用吴正宪的话说,为学生提供了“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内容。以上,无论历史发展的需要,还是基于儿童与新课标的需求,情境教学都是一种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都将是永不过时的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一、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因教师对“情境教学”理解不到位以及对“形式”的过度追求,情境创设出现了“变味”、“走调”“低效”的现象。下面列举教学中的几个片段,阐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为了“情境”而“情境”,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营造喜洋洋救慢羊羊的情境,为了救她,需要找到三把钥匙,然后引出教学的

4、几个环节,“找一找角”、“给角分分类” “画一画角”等等。 最后,教师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加以情境渲染,救出了慢羊羊,在孩子的欢呼声中结束本节课。反思本节课,教师煞费苦心把喜洋洋救慢羊羊的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与教学锐角和钝角的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情境导入,灰太狼来了(出示灰太狼头像).,考考你们,出示复习题;到羊村里看看(出示羊村图片),体育馆大约能做多少人?然后教学新知,认识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百,以及数数的活动等等。后面,灰太狼又来了,引出练习题。“不要认为二年级的孩子看不出来,你是在瞎编情境,故弄玄虚”。去掉“灰太狼”这个情境,这节课不是很好吗?课堂教学不同于商

5、品,不需要这种华而不实的“包装”。2、情境设计存在缺陷,没有提炼出数学问题,缺少思维性、挑战性。年月日一课,教师设计猜谜语导入: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他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容易猜出谜底,大声喊道:“日历”,教师仅借此引出课题,然后便丢掉该情境。我们细想想,这个谜语还有没有挖掘的价值,至少要让孩子说一说理由,或者引导孩子说一说三百六十五件衣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拓展到:有没有三百六十六件衣服的时候?每天脱掉一件一个月脱掉多少件?我们创设的情境缺少问题意识,更缺少思维性与挑战性。3、生活情境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感觉陌生。如,人教版三年级年月日,让孩子说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其中,申

6、奥成功在_年7月13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感觉很陌生。因学生2001年还未出生,且08年奥运会都已经开完了,申奥事件远离学生生活,因此,学生感到非常陌生。再如,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教材呈现了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的金牌对比。通过观察进行分析两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第14届亚运会是2002年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都进行完了,显然孩子对该情境不感兴趣,因为情境缺少时代性,分析数据的价值也很难让学生去体验。对于这些,教材中过时的情境,教师可以加以改编,创设学生喜闻乐见而又接近学生生活的情境。4、问题情境指向不明确,缺少启发性。一位教师教学新人教版租车方案与购票方案一课。教师创设情境

7、:寒假快到了,学校计划在寒假之前开展敬老活动,邀请老年人和咱们一起去首都博物馆参观,你们愿意去吗?(学生答:愿意)教师接着问:“那我们去参观时应考虑哪些问题?”结果学生气氛活跃,有的学生说不要随地吐痰,有的学生说租车,还有的学生说座位够不够,消费问题,伙食问题。在老师的一再启发下,有的学生才说出,买票问题。反思一下老师创设的情境,造成五花八门的答案,难以收场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去参观时应考虑哪些问题?”这一问题是否有针对性,指向明确吗?另外,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创设“问题”,从不考虑该问题是否具有诱导性和启发性。如,教学中存在教师满堂问,预设不足,缺少问题的逻辑关系?

8、问题设计肤浅等现象。这些问题的设计首先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入手,自然无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没有问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自然就缺少启发性。5、直观情境缺少科学性,对数学规律与概念存在误导作用。直观情境教学又称实物教学、形象教学。教学中的实物或模型教具演示、操作、实验测量以及图片、图画、影视片段、动画演示等直观模象都是直观情境教学。前面提到的夸美纽斯说的话,“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然后才能由想象的媒介进入到记忆、理解的领域。” 在数学课中,这种直观学具的操作、演示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表象、抽象出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但是,由于教师设计直观情境缺少科学性,也就对数学教学存在误导作用。如

9、,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围三角形,通过对比“围成的”与“围不成的”两种情况,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教学中生成了这样的问题:面对边长为3、5、8,这样数据时,孩子出现了争议:有的说可以围成,有的说围不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争议呢,问题应该出在哪里呢?因为小棒是有粗细的,而线段是没有粗细的,用小棒来代替线段存在较大的误差,这种误差的弊端在这节课中显现出来。类似于小棒代替线段的现象非常多,在小学生头脑中错误的直观效应,就会造成了线段有粗细的误导。再如,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师创设情境: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这一大捆小棒有多少根?孩子们把小棒分成一百根小棒一捆,十根

10、一捆,一根的,然后,分别放入带有数位的盒子里,来理解十个十为百,十个百为千等位值含义。这个直观活动的创意非常好,但问题出在带有数位标识的盒子上。误导之一:带有数位的盒子摆放错误,教师把数位高的盒子放在较高的位置,数位低的盒子放在了较低的位置,是不是数位越高地位越高,个、十、百、千位以“梯队”的形式呈现,就会造成学生写数时也要以“梯队”的形式来写的误导。误导之二:十位上放一小捆,百位上放一大捆,千位上放十大捆;有助于理解计数单位的含义吗?十位上放5捆,可否理解为50个十,千位上放10大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1000个千。直观的学具是为数学抽象服务的,仅满足于直观操作,而不利于概念理解,甚至误导,则

11、得不偿失。二,引发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思考1、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情境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手段,基于学生需求,为了呈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手段。创设情境的目的应突出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诱发学习动机。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进入情境后,诱发探究新知的动机,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增强学生的感受性,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情境要突出“境“的诱发作用,又要突出”情“的主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学习的过程。(3)借助情境,促进数学建模与数学思考。创设情境的重要目的是

12、促进知识的理解,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炼生活化问题,构建数学化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型。(4)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赋予数学内容以情境化,有助于学生对身边的数学有关的事物增强好奇心,有助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如何把握情境的趣味和数学味的度? 吴正宪老师提出:要教给孩子“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好吃”的数学指的是教学的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营养“的数学是指数学课要有内涵,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基。创设情境就是为孩子烹饪”好吃“的数学的手段之一,但是教学中往往老师处理不好情境教学所带来的“好吃”与“营养”的

13、关系,趣味过头,则数学缺少数学味,数学味过浓,则缺少趣味。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度,为孩子烹饪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呢?应该把握好以下两点:(1)情境中要抽象出数学问题,处理好情境与思维的关系。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抽象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过程。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重视“情”的纽带作用,更要重视“思”的核心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情境与思维的关系。(2)直观情境要促进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吴正宪老师提出了:要让儿童在理解基础上的体验,以及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始终坚持在教学中创设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情境,让学生们在亲身

14、参与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概念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直观体验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形式,无论是体验基础上的理解,还是理解的基础上体验,都是在强调直观和抽象的关系,即,直观是为了抽象而服务的。教学中,直观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利于建立数学模型。 总之,“情境”如汤,“知识”如盐。盐溶于汤中而饮之,目的是要吸收盐的成分,而不要多度倾向于汤的鲜美。正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真正目的是要呈现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但,没有汤的包容,则盐难于下咽,所以把握好情境与知识的关系,将是情境教学中值得探究的永恒的主题。参考文献:ISBN978-7-303-13310-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ISBN978-7-5343-9719-6 冯卫东 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