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最新文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49073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59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最新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最新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最新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最新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最新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最新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最新文档(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最新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最新文档,欢迎下载)傅佩荣说话的艺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说从别人角度来设想,去了解别人在什么样情况,他有什么样的需要,你怎么讲他才会听得进去,他才愿意接受。而孟子这一方面的表现也是很特别的。一、孟子善用比喻齐国是大国,齐宣王当然是势力很大,孟子跟他谈话的时候特别需要技巧。有一次齐宣王就问了,你孟子那么有学问,告诉我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因为春秋时代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力量最大,尤其齐桓公是齐国的前辈,当然希望能够从孟子的口中说出一些称赞的话。没想到孟子浇他冷水,他说真正的孔子的学生不谈齐桓晋文之事。因为他们是春秋五霸

2、,是霸道不是王道,王道是仁政,霸道的话就用武力。所以孟子就推托说我们儒家不谈这个。齐宣王说那你们谈什么呢?孟子说我们谈仁政,国君要保护百姓这才是正确的,照顾百姓。齐宣王就说那您看看我能不能做到呢,透过照顾百姓而可以称王天下。孟子说霸王你可以做到。这一来齐宣王很兴奋,你凭什么认为我可以做到,因为你这个人没有理由变成拍马屁的。大王说我能够称王天下吗?孟子说你当然可以。【故事1】大王说为什么?孟子就讲了,他说前几天您有一位大臣叫做胡龁,他告诉我,他说有一天发生这样的事,王坐在堂上,堂下有一个人牵一头牛经过。大王就说,这个牛放了它,因为它叫的声音那么凄惨,好像没有罪就被判死刑一样,真难听,太可怜了,放

3、了它吧。结果这个人牵牛是为了做什么事呢?因为齐国做了一口大钟,古时候的礼,一口钟做好之后开使用之前要杀一头牛血撒在钟上面叫做“衅钟”,我们简称为祭钟这个典礼。这个牵牛的人就说,请问大王难道要废除祭钟的典礼吗?大王就说怎么那么笨呢,你不会换不头羊吗。听说有这个事,是真的吗?大王说是有这个事。大王就立刻抱怨,百姓都以为我很小气,我身为齐国的国君怎么会在乎一头牛呢?怎么会说牛比较贵,羊比较便宜,所以我就把牛换成羊了,他们冤枉我了。孟子说我了解别人冤枉你,我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大王一听非常开心,就立刻他也引用诗经的话,“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别人的心意,我可以猜得到。就等于是,大王把孟子当做知己了,

4、就是说只有你孟子了解我,知道我不是小气,不是舍不得牛,牛比较贵,不是的。那你孟子了解我,我当然愿意听你的话了。孟子就继续说了,说大王这种心就可以称王天下。大王问为什么呢?孟子说,你见到牛没见到羊,你要见到羊的话,羊也会哀哀叫,也会叫的很凄惨,你看到牛叫的很惨就舍不得,见到羊叫的很悲惨也舍不得,那你怎么没有看到老百姓叫的很惨呢?这多好的推论,你见牛未见羊也没见到百姓,你如果见到百姓如此可怜,大王一定也不忍心。但是我们都知道大王有时候见不到老百姓的情况,大王去出巡的时候,就把好的一面给你看,另一面恐怕你看不到,百姓的痛苦你不知道,所以大王有这个心会同情动物,一定会同情人。大王听了特别开心,就说那这

5、样说的话我还蛮有希望的。1. “不能”跟“不为”的区别但孟子接着就说了一段比喻,你看他怎么使用语言。他说一根羽毛都举不起来,那真是没力气,但也有可能是你不愿意举。一整车的木材都看不到,可能是你眼睛不好,也可能是你不愿意看。他就开始分辨了,有的事情是你做不到,有的事情是你不愿意做。他就分辨这个“不能”跟“不为”。我们到今天还在说,“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你叫我把这桌子举起来,不是我不肯举,而是能力不够、力量太小。他就开始说了,什么叫“不能”,什么叫“不为”。在这边我们就很熟悉了。他说,“挟泰山以超北海”,我手底下把泰山挟起来跳过北海,这个只有神话故事里面还有可能,一般人怎么可能把泰山挟在手下跳过

6、北海,这是真的不能做到。但是他说“为长者折枝”就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有时候研究古书会有一些困难,什么叫“为长者折枝”,因为“枝”写成树枝的枝,有些人就说替长辈折一根树枝这个也不肯,根本就是你不愿意做不是你做不到。可是问题是长辈为什么要你折树枝,折树枝做什么,毕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树枝,我现在看到一个长辈,我怎么替他折树枝。所以我们要了解,树枝的“枝”跟肢体的“肢”通用。“为长者折枝”,就是向长辈鞠躬的意思,身体弯腰叫“折枝”。这样理解的话,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长辈鞠躬就好了。孟子强调“孝”跟“悌”,你要是孝顺父母亲就叫做“仁”,尊敬长辈就叫做“义”,这个出发点,所以他又说了,你今天要把国

7、家治好是哪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要你手下夹着泰山跳过北海呢,还是第二种情况向年长的人一鞠躬,是第二个情况。所以你有这个爱护动物的心,你要推到爱护百姓,太容易了。这段话说下来我们就发现孟子用了不少比喻,并且非常生动。2. “缘木求鱼”接着齐宣王就说可是我还有很多愿望。孟子说你的愿望是什么?是不是觉得吃的不够好,穿的不够暖,大臣马屁拍的不够呢?这些你的大臣都已经可以服务你,可以做的很好。大王说,我当然不是喜欢这个。孟子说那大王喜欢什么我知道了。喜欢什么呢?喜欢统一中国,因为春秋战国各国都希望能够统一,所以希望秦国跟楚国这两个最强的对手都屈服在我齐国之下,这样我就可以真正快乐了。孟子就说了以大王今天

8、所作所为想做到你这个目标,叫做“缘木求鱼”。这多好的成语,爬到树上去找鱼。你要捕鱼到水里面去,你爬到树上怎么可能找到鱼,找到鸟还有可能。他就用这个词“缘木求鱼”,就是你做一件事完全是相反的方向,方法完全不对你希望达到结果吗?不可能。所以孟子最后就用这种方法去说,结果大王说有那么严重吗,会差那么远吗。孟子说缘木求鱼顶多抓不到鱼没有后遗症,像大王这种做法,缘木求鱼抓不到鱼还有后遗症。什么后遗症呢?他接着就说了,齐国在天下大概占了八分之一,你如果说这样的作为的话,等于是跟另外七国,另外八分之七要宣战一样。那你怎么打的过呢?他用比喻,他说周国跟楚国战,谁会胜?孟子自己就是周国人,他知道周国很小,楚国很

9、强大在南方。他说你周国跟楚国战,谁赢?齐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赢,你这么小怎么打的这么过大的。他说那好了,你齐国在天下占八分之一,你如果跟另外各国宣战那不是等于周国打楚国吗。他善于使用比喻,这种比喻非常生动,随时让你听了就懂。马上就知道他在说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你应该如何理解,你应该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孟子一系列的一种辩论的方式。二、经典格言解说1.出尔反尔孟子里面就有一段说,周国跟鲁国发生了内讧。我们都知道周国比较小,它是鲁国的附庸,但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小的战争。结果他说周国跟鲁国发生了战争,周穆公就很生气,跟孟子抱怨,他说我们跟鲁国打仗,我的官吏死了33人,但是老百姓一个都不死,他们在

10、旁边看着我们的官员被杀,气死我了。他说我想把这些老百姓都杀死,杀不光,百姓那么多,怎么杀的光呢?但是不杀他们又很生气,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官被杀不去救。这是合理的一种愤怒。孟子怎么说,孟子说你不要怪老百姓,他说老百姓以前在饥荒的时候,老弱转乎沟壑。老的弱的在山沟里面死掉了几千人,现在他们才有机会报酬。他就用曾参的话,他说你做出去的事后果会回到自己身上,叫做“出尔反尔”。所以我们今天讲出尔反尔是一个人说话不守信用,以前不是这个意思,以前这个词是报应,你做出去的事后果会回到自己身上,“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个词我们现在用我们的意思,没有关系,但是要知道从孟子里面开始用这样的词,他引述别人的话。2.

11、 反求诸己我们看到在奥运有一种射箭比赛,今年中国这一方面表现杰出,有一位得到女子射箭比赛金牌的,非常好。假设我也参加射箭比赛,一射过去没有设中,我就说这个靶放错地方,不是我射箭技术不好,是靶没放对。那你这样的话,你永远都是这种技术。如果我是大王,我一射箭,别人就把靶设法移动到我射的地方,那我永远不会改善我的技术。所以孟子说,你有任何事情,如果说做不通,任何话说不通,第一件事“反求诸己”,这四个字做好,要反省,要回到自己身上检讨。射箭没射中不要怪靶没放正,要怪自己技术不好,你才会改善。这就是很简单的道理,他说你要“反求诸己”。所以儒家思想,像孟子给别人一种雄辩滔滔的感觉,都认为他好辨,但是不要忘

12、记,孟子经常自我反省。你如果自我反省发现理亏的话,你好辨有什么用。3. 绰绰有余孟子在齐国常常会觉得委屈,因为他到齐国去是客人,齐宣王对他很尊重,让他当国家顾问,不给他实权。他有时候给很多大官做建议,里面有一个人,他说你当县长有点可惜,你最好当司法官。古代各种官位,你当司法官可以向国君建议一些好的政策,结果这个人就不当县长就跑去当司法官。当了几个月之后,孟子跟他说,你当司法官当那么久了,怎么不提建议呢。这个人就提建议了,提建议的时候没有被采纳就辞职。于是乎别人就笑孟子,说孟子替别人出主意很好,当司法官就要建议,建议没有被采纳就辞职,很有风格,那孟子自己呢,有人这样批评他。孟子说你们有什么好批评

13、的,我没有正式的官位,我也没有进言的责任,我既不是县长也不是司法官,所以我进退绰绰有余,我不需要别人辞职,我也不用辞职,我没有什么职好辞,我是当顾问的。这就是绰绰有余的由来。听到“绰绰有余”,我们就会想到同时代的庄子“游刃有余”,这是儒家跟道家很好的对比,他用的词都很接近,孟子“绰绰有余”,庄子“游刃有余”。庄子“游刃有余”当然是来自于另外一个故事叫做“庖丁解牛”。庄子里面也擅长讲很多有趣的故事。一个人负责杀牛,他因为杀久了之后就看透了牛整个的骨架结构,所以他的刀下去的时候,就会按照骨架中间的空隙,刀都不会碰到骨头,刀这么薄到里面之后绰绰有余,非常地轻松,就把牛给解好了。这也是道家跟儒家对照的

14、一些有趣的成语。4.取友必端一个好人交朋友一定是交到好人,他的朋友一定很端正。有一个老将军带着军队去打仗,他是神射手,但是那一天正好手痛拉不开弓,跟他对手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也是神射手。老将军叫驾车的说,今天不能拉弓先跑再说吧,走为上策。后面的车越追越近,老先生说完了今天恐怕要死于非命了。他就问驾车的说,后边追我的是谁?驾车的说,后边追的就是那个神射手谁。老将军说那没事了,我今天不会死了。驾车的说怎么可能,那个是神射手,箭无虚发,你怎么会说你反而没事呢?他说,因为他的老师是我的学生,我这个学生是正人君子,我这个学生收的学生一定是正人君子,他不会乘人之危。果然这个年轻的将军追过来之后就问他,老将军您

15、为什么不发箭?老将军说,我今天风湿痛不能拉弓,所以不能发箭。这个年轻的将军就说,我的老师是您的学生,我不忍心用您的技术来伤害您,但是国君叫我跟您打仗,我不能违背国君的命令,就抽出箭来把箭头在车轮上敲掉,对天空发了四箭。这个故事看了令人感动,很有道义。其实打仗也要讲道义,你不能说趁人之危,今天机会来了,老将军风湿痛这是我的机会。他不愿意这么做。为什么?因为老将军知道,他的学生是正人君子,“取友必端”。西方有类似的话,像苏格拉底就说过,他说坏人没有朋友。你乍看之下会觉得他是开玩笑,黑道人还多的很呢,怎么会没有朋友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朋友这两个字跟道义连在一起,坏人不讲道义,所以坏人没有朋友。这个话

16、也对。你看美国很多黑道的头子怎么死的?都是窝里反。窝里反把他的头头给推翻了,把他给杀了。你警察要抓黑道不见得抓得到,得等到黑道自己自相残杀。为什么?苏格拉底说的也有道理,坏人没有朋友。因为朋友这两个字是讲道义的,当然我们觉得这样讲有点狭隘,因为孔子也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友也有损友,交朋友就是缘份。念书的时候你正好坐我隔壁,那就是朋友了,你将来变成什么道,谁知道呢?反正总认识了。5.与人为善我们今天讲“与人为善”的时候,有一点放水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这么严格,让我过关吧,与人为善,孟子不是这个意思。孟子讲“与人为善”的时候,是讲到一个伟大的古人叫做舜,他说舜能够成就这么高的德行叫做与人为善。我们在街上有时候看到招牌,舜在骊山耕过田。其实舜做过很多事,他年轻的时候工作改变了很多次,家里情况很特别。我们将来讲舜的时候,会特别做详细的介绍。舜这个人有个特色,根据孟子的说法就是与人为善。什么意思呢?他先学别人的优点,把别人的优点拿来在自己的身上实现,让别人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