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的用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45564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声的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轻声的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轻声的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轻声的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轻声的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声的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声的用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轻声的用法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ngdi(指弟弟)兄弟xingd(指哥哥和弟弟)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dutou(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t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2、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吗。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趋向动词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到a不放过,没有Aa找o、e,i、u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没有音调。木头拼音: m tou。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第一声),用“”表示,

3、如b;阳平第二声,用“”表示,如b;上声(第三声),用“”表示,如b;去声(第四声),用“”表示,如b。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的知识点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 xing di(指弟弟)兄弟 xing d(指哥哥和弟弟)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 du tou

4、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 du t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吗。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趋向动词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

5、到a不放过,没有Aa找o、e,i、u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儿”变化而来。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如“花儿”写成hur。韵母儿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儿化了,但原韵母不变

6、,如:“号码儿”(homr)中的“码”,虽然儿化了,但韵母还是a;另一种是儿化后,原韵母发生了变化,如:“树根儿”(shgnr)中的“根”( gn),儿化后,它的韵尾n丢失,实际读成了shgr。由于儿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这样,有些音节本来是不同音的,却变成同音的了。如“针”和“枝”是两个不同音的字,儿化之后,成了“针儿”和“枝儿”,变成读音相同的了。普通话的韵母除了e、er不能儿化外(ueng一般也不儿化),其它韵母都可以儿化。儿化的主要作用是:表示温和、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女孩儿、红花儿。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例如:一点儿、小米儿。确定词性。兼作动词、名词或兼作形容词、名词的词,

7、儿化后确定为名词词性。例如:盖-盖儿、尖-尖儿。区别词义。例如:儿(脑袋)-头儿(带头的、领导人)、白面(面粉)-白面儿(白色的粉末或指毒品海洛因)普通话中每个音节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和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变调是一种自然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面变成半上,即只读上声的前一半,后一半消失。如:首先、祖国、广大、耳朵。上声在上声前面,前一个上

8、声的调值变得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如:手表、古典、美好、理想。“一”、“不”变调“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如:在阴平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在阳平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在上声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如: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不会、不但、不论、不必、不变、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错“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如:好不

9、好、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啊”是表达语气、感情的基本声音,用于句首或单念时,读音是a;用于句尾时,作为助词,由于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常常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如下: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q、o、e、e、i、时,读音变为ya,汉字写作“啊”或“呀”。例如:是他啊!要注意节约啊!真多啊!要好好学习啊!多新的车啊!好大的雨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含ao、iao)时,读音变为wa,汉字写作“啊”或“哇”。例如:在哪儿住啊?真好玩啊!大家跳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时,读音变为na,汉字写作“啊”或“哪”。例如:怎么办啊?加油干啊!要小心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g时,读音变为nga,汉字

10、仍写作“啊”。例如:大家唱啊!认真听啊!往上冲啊!前面一个音节韵母是舌尖后元音-i时,读ra,汉字仍写作“啊”。例如:这是一件大事啊!快吃啊!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是舌尖前元音-i时,读za,汉字仍写作“啊”。例如:去过几次啊!他才十四啊!盖(动词)盖儿(名词)个(量词)个儿(名词)(2)区别词义信(信件)信儿(消息)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3)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4)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附:带儿化韵的双音节词语号码儿 山坡儿 饭盒儿 水珠儿 一下儿 鲜花儿 手稿儿 知了儿 小米儿 戏词儿一块儿 饭馆儿 瓜瓤儿

11、 手印儿 花瓶儿 冰棍儿 豆角儿 纳闷儿 围脖儿 玩儿命 中间儿 封口儿 小牛儿 有趣儿 果汁儿 树根儿 冰棍儿 板凳儿 花裙儿 拔尖儿 老头儿 蝈蝈儿 墨水儿 照片儿 起名儿 小曲儿 轻声:(一)性质和作用: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轻短的调子,这种音变就是轻声。例为:头(tu),原是阳平,可在“石头、木头”这两个词中,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就成了一个轻声音节。注意:因而,在普通话中没有轻声这一独立的因素,它只不过是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轻声的性质跟一般的声调很不相同,一段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相对音高,轻声则主要决定于音强。轻

12、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虽然轻声的发音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但由于轻声音节前面的音节的影响,轻声音节也有音高的差别。一般说在上声之后的轻声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用五度标志表示轻声的音高,是在直线的左边加上黑点。1、平声(阴平、阳平)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中调(3度?1)例如:“天上”tinshang“红的”hngde2、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半高调(4度?1)例为:“紫的”zde“早上”zoshang3、去音音节之后的轻声读低调(1度?1)例为:“地上”dishang“绿的”lde在普通话中轻声的主要作用是区别意义和词性:例如:

13、瞎子xi zi 虾子xiz舌头shtou 蛇头shtu兄弟xingdi(弟弟) 兄弟xingd(哥哥和弟弟)是非shfei(纠纷) 是非shfe(正确的错误)对头dutou(冤家、名词) 对头dutu(正确,形象词)练习linxi(动词) 练习linx(名词)(二)轻声音变规律:轻声的作用主要是区别意义和词性,因而轻声的变读有一定的规律:1、语气助词:“啊、呀、哇、哪、吧、呢、吗、啦、呗”等例如:是啊!阿姨呀;好哇;看哪;吃吧;书呢;在家吗;毕业啦;不知道呗。2、时态助词:着、了、过例:跪着;吃了;说过3、结构助词:的、地、得例:我的书迅速地走了拿得动那个箱子4、名词的后缀:子、头、们、巴、么

14、例如:桌子、本子、孩子锄头、石头、来头他们、我们、你们、老师们干巴、结巴、尾巴多么、什么、怎么5、方位词或词素:里、上、下、边等例:家里;桌上;地下;那边6、趋向动词:来、起来、去、上来、下去、过去、过来等7、重叠式词的末一个音节。例:宝宝、公公、姥姥、叔叔、头头、奶奶、看看、试试、听听、写写、走走。8、作宾语的人称代词:例:找我、请你、叫他9、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例为:大夫、编辑、闺女、苍蝇、柴火、打听、忘记、规矩、明白关于汉语拼音的轻声读法1、凡本身就是轻声的在词语中仍然读轻声,如含有“吧啊呀啦呢哪”等、“了”、“的(地、得)”;2、称谓是叠词的后面一个字大多读轻声,如:爷爷、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