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利大家谈征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45356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水利大家谈征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水利大家谈征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水利大家谈征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水利大家谈征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水利大家谈征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水利大家谈征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水利大家谈征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水利大家谈征文 榆林水利大家谈征文 浅谈水土流失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前言 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生存影响很大,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地荒漠化等是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使水土流失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土流失的一般机理和危害做抛砖引玉的探讨,并结合对榆林地区实际水土流失现状的分析,初步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另外对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工作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水保科普宣传 正文 一、(1)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是指“在

2、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水土保持学王礼先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3) (2)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我国水土流失遍布全国各地,不论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还是农村、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流失。据2023年水土 1 保持公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9.1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16.00亿t,其中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 ,在河口镇到龙门之间,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的晋陕蒙峡谷地带,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1万t/平方公里,局部地取高达5

3、6万t/平方公里。 (3)榆林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境内有53条河流,北部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 榆林地区水土流失现状:榆林总土地面积435

4、78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36900平方公里。截止2023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813.83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累计完成11591.7平方公里;淤地坝累计完成2.4万座,可淤地962.46平方公顷。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2 (1) 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上。 流域上游山丘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低蓄水、保水能力;同时缺乏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就会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河道,成为山洪流入江河湖海,土壤入渗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的补给,以至水位下降。暴雨时山洪爆发,暴雨过后河流又很快干枯、土壤干

5、旱、人畜用水困难。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江河。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水库和河流中减低和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洪涝灾害。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8亿t中,约有4亿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cm,形成“地上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2)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外营力对土壤及其母质的分散、剥离以及搬运和沉积上。 由于雨滴激溅、雨水冲刷土壤,把坡面切割的支离破碎,沟堑纵横。在水力侵蚀严重地区,沟壑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15,支毛沟数量多达3050条/平方公里,沟壑密度23km/平方公里。上游土壤经分散、

6、剥离,砂砾颗粒残积在地表,细小颗粒不断被水冲走,沿途沉积,下游遭受水冲砂压,如此反复,细土变少,砂砾变多,土壤沙化,肥力降 3 低,质地变粗,土层变薄,土壤面积减少,裸岩面积增加,最终导致弃耕,成为荒山荒坡。 同时,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滨海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地下水得不到及时的补给,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蒸发强烈时,土壤深层含有盐份的地下水就会由土壤毛管空隙上升,在表层土壤积累时,逐步形成盐碱土。 榆林地区按侵蚀类型可分为北六县(主要是风沙草滩区)和南六县(主要是丘陵沟壑区),本地区水蚀、风蚀交错,个别县区如(子洲县)重力侵蚀分布较广,2023年3月10 日,榆林子洲县双湖峪镇双湖峪村

7、石沟发生山体滑塌地质灾害,滑塌土方约9万方,共25间房屋被埋压、17人遇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造成滑坡的因素中,重力侵蚀占主要因素。 (3)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表现为环境恶化,物种减少。 水和土都是不可替代的的珍贵地质资源,水土流失对水土资源的破坏,使生物生存的环境恶化物种减少。2023年11月2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的负责人AchimSteiner说“目前,物种灭绝的规模和速度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和快,研究表明物种灭绝的比率,比原先预料的要高1000倍。”截止2000年全球有50万200万种生物物种灭绝,约占全球生物物种的1520。我国目前植物种类有289种濒临灭

8、绝,动物种类有近10种基本灭绝,20种处于 4 濒危状态。 (4) 开发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模式。 在工程建设期,由于扰动、开挖原地貌,从而使原地表土壤、植被遭到破坏,增加了裸露面积,表土的抗蚀能力减弱,加剧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将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其主要危害表现在: 1、扩大侵蚀面积,加剧洪涝灾害 工程扰动地表面积较大,扩大和增加了原本侵蚀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加以治理和防护,势必加剧这一区域水土流失,并可能会给主体工程的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如建设过程中乱挖乱填,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必将损坏原农田灌溉渠系,影响铁路、公路运输及河流行洪安全,并给地

9、区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2、破坏地表植被,促发土壤侵蚀 当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结构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弱。当遇高强度、短历时暴雨时,大量泥沙将被洪水冲入河道,在一定地段堵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对下游流域构成危险;在丘陵沟壑区,坡面集流将会冲毁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地埂、田坎,增加单位面积细沟和切沟数量,有进一步发育演变为冲沟的可能。 3、诱发地质灾害,引起生态恶化 5 建设过程中如不防治好水土流失,可能会诱发一些小型地质灾害.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和损坏了原土层结构,易引起滑坡和泻流,同时开挖及排弃的大量土石沙,大大增加沟道输沙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对生态环境

10、和下游河道行洪构成潜在影响。 4、损坏占压农田,影响农业耕作 开挖将损坏农田土层结构,即使修复,短期内难以恢复地力,影响当地农业发展。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组织措施,采用熟土剥离、分别堆放、回填表土、合理恢复的土地整治措施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农业损失。 5、冲刷侵蚀,影响安全 在地面坡度较大的切沟地段,暴雨径流极易汇集成较大山洪或集流,形成冲沟,洪水冲刷使沟谷扩宽,河沟槽下切,可能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 三、水土保持三大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1、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1)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是在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的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人工植树种草或通过封禁实现自然恢复的

11、措施,以增加地面有效植被覆盖,实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目标。植物措施不仅是一种生态治理措施,更是一种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措施,它能很好地解决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资源配臵及高效利 6 用、农民就业机会增加与收入提高及生活质量改善、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振兴及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2)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在广大的农村,加之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植被建设与农民赖以生存土地息息相关,植物的开发利用与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水土保持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给农村、农民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也为水土保持走向千家万户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水土保持植

12、物措施既是治理措施,又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措施,是解决“三口”(人口、牲口、灶口)、“三生”(生活、生产、生态)和“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实现了可持续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的经济效益。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包括修建在各类侵蚀沟的坝系工程和分布在支毛沟起到拦截淤泥的谷坊工程。以榆林为例,无定河流域自年实施重点治理以来,累计投入治理资金亿元,其中,国家投资亿元,治理条小流域,治理面积平方公里;佳芦河流域年被世行列入黄土高原重点治理区,项目区面积平方公里,治理期年,总投资亿元,其中世行贷款万元,累计完成 7 治理面积平方公里;风沙草滩区万亩商品粮

13、、副食品基地建设项目于年立项实施,投入建设资金亿元,建设“三直一平四配套”高标准基本农田万亩,营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万亩,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治沟骨干工程在我市实施多年来,国家投资万元,已淤坝地万亩;窖灌农业项目通过在缺水地区实施“”(户均眼窖、亩田、亩园)工程四年来,共实施管网工程处,机井处万眼,泵站处,手动泵处,打窖万眼,蓄水量万方,在解决万人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的同时,发展窖灌农田万亩,使不少山区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和家庭吃菜问题;水保债券项目年实施以来,国家投资万元,完成治理面积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座;清涧河、北洛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中,国家投入治理资金万元,完成治理面积平方公里;沙棘生

14、态工程年实施以来,国家投资万元,累计栽植沙棘林万亩,开辟出砒砂岩区水保治理的新路子。通过充分发挥这些重点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水土保持工作。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 8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新水保法第二十七条强调,应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

15、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3、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根据所起的作用和形式可分为三大类。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主要有:沟垄种植,特点是等高开沟起垄,包括水平沟种植(即套犁沟播)、垄作区田、平播起垄、中耕换垄等;坑田种植(也称掏钵种植)、大窝种植,种植坑上下交错,等高成行;新式圳田,通过耕翻培埂,形成0.71.0m宽的窄小梯田,类似蓄水聚肥耕作及抽槽聚肥耕作;水平防冲沟,主要在夏季休闲地或牧坡地上用犁横向开沟。以增加植物被覆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用麦类、豆类、玉米、高粱疏密不同、生长季节不同的作物与牧草实行等高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