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案例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4525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历史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案例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案例分析 巴燕初级中学 黄慧英 一、教学背景 面对新课改,教师不仅仅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获取知识。 二、教学思路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记住该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地点、结果和让学生分析东晋以少胜多的原因。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设立三个淝水之战中可能出现的画面,再让学生依据教材获取历史信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进行三组对话。在对话中就让学生自己创立了一个历史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了想象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获取知识,在不知

2、不觉中学会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三、片断回放淝水之战 师: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后计划如何,你能想象并构思一段苻坚与其大臣之间的对话吗 生1各位同学:我想象苻坚当时会说:“我苻坚即位以来,重用人才励精图治,统一了黄河流域,现国势强盛,又拥兵80万,而南方东晋实力微弱,我欲举兵消灭它,立千秋大业,各位意下如何?” 生2各位同学:苻坚大臣会说“臣以为不可。其一丞相王猛生前曾说不要轻易进攻东晋。其二臣以为东晋占地虽小,但人心归一,况有谢安为相不能小看。” 生1“胡说:王丞相虽然有此一说。但此一时彼一时,朕现有百万大军岂是他能料到的,区区一谢安,又何足挂齿。” 生2“臣还是冒死进谏,请陛下勿出兵。” 生

3、1“尔等贪生怕死之辈,如何立千秋大业”。拂袖而走。 全班鼓掌课堂气氛活跃。 师:而当东晋得知前秦攻打时,东晋皇帝与其大将又将如何,请你也为他们构思一段对话。 生3各位同学:我来扮演东晋皇帝。“众爱卿,朕得知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正从北部南下,意欲灭我东晋。各位有何退兵之策。” 生4臣谢安启奏:“陛下,苻坚虽有百万大军,然不足虑。前秦刚刚统一北方,北方之人虽迫于前秦威力,但心不齐。心不齐则力弱。而我东晋虽人马不多,但广大将士早有恢复中原之心,士气正旺,气旺则力强。” 生3“爱卿有何良谋?” 生4“请陛下但放宽心。臣已有安排” 生3“有卿谋划朕安心也” 全班鼓掌。 师:最后,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在淝水对

4、峙时,苻坚与东晋大将又有一段对话。你能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吗? 生5各位同学:如若我是东晋大将我将说“前面秦将,我们两军对峙在淝水,如何决战,不如你们稍稍后退,待我军渡河上岸再决战 ,意欲如何” 生6“我们前秦拥兵百万,又岂在乎这个。各位将士,速后退。” 四、教学反思 1、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 正是信任,我在课堂上才放手让学生上台对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勇于面对课本获取必要的历史信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意想不到学习效果。它真正的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尝到了以往所体验不到的成功感。2、转变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改变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