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451578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哈尔滨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悚(sn) 祈祷(q) 繁花嫩叶(ln) B痴想(ch) 踌躇(ch) 一拍即合(j) C骄奢(sh) 伎俩(zh) 合辙押韵(zh) D荣膺(yn) 枯涸(h) 锐不可当(dn)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健忘 蓦然 举事无双 B跋涉 摇蓝 乐此不疲 C忐忑 颓唐 语无伦次 D信服 预兆 无动于哀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2、使自己学识渊博。 C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到群众好评。 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云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 B阿廖沙寄居外婆家(童年) C武松景阳冈打虎(水浒传) D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5(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哈洽会”的成功举办,使哈尔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B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C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D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6(3分)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

3、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 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2)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3)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4) ,可以为师矣。 (十则) (5)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81 0题(8分)

4、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5、,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叩: (2)被: 9(4分)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幼时即嗜学。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2分)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解决“无书”的办法:(2)解决“无师”的办法:(二)阅读植物聊天,回答1 11 4题(1 0分) 植物聊天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

6、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

7、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选文有删改)11(2分)文章结尾处说“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请你说说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是什么。1 2(2分

8、)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13(2分)分别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 ) (2)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 ( ) 14(4分)阅读全文,请写出植物聊天网络的“利”与“弊”。 利: 弊: (三)阅读母亲的心,回答1519题(15分) 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

9、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

10、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

11、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l 5(3分)文章以

12、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段的主要情节。“我”想吃螃蟹(1)(2)母亲捞起螃蟹(3)l 6(3分)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l 7(3分)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1 8(4分)阅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l 9(2分)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

13、含义?(四)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回答2023题(1 2分)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