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444039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农夫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实行的措施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农业增效,农夫增收,实行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品种结构的调整,但农夫收入总体上增长还是比较缓慢,甚至还有下滑的趋势。最近,我们结合本地的实际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一些探究性的粗浅建议。一、农夫收入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农夫收入现状可概括为:种植农作物的主业收入比例逐步缩小,养殖业等副业收入徘徊不前,农夫外出打工就业的非农业收入已成为主要来源,且比例日渐增大。农夫收入总体上比较低,非农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以纯农户为主的农村低收入群体正不断壮大。首先,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取得的收入曾一度

2、是农夫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农业资源和传统农产品的约束,绝大多数农夫种植的作物仍是附加值低的大宗农产品,成本的居高不下,价格不断走低,时有“增产而不增收”的现象出现,依据我们调查测算,正常年景下,种植一亩地小麦、水稻(一年两季)成本高达 元(不含人工),其中:种子成本小麦20元,水稻18元,合计38元,化肥成本小麦46元,水稻70元,计116元,稻麦两季农药成本40元,机耕费每季40元,计80元,收割两季80元,排灌费30元,农膜等协助农资20元,农业税及附加元,基本水费及水资源费18元,组长工资等其它费用30元。水稻和小麦常产合计在750公斤左右(水稻500公斤,小麦250公斤),按平均粮价1

3、元/公斤计算,亩均年收入在750元左右,假如除去自留口粮,农夫从田里取得的收入微乎其微,稍有不慎便是“赔本买卖”,遇有荒年灾难,那自然“赔”多和“赔”少的问题。其次,农夫养殖业等副业收入徘徊不前。就本地而言,养殖仅限于淡水养殖和猪鸡鸭鹅等家禽养殖。它是农村农业收入的补充,正如民间所说的“副业不赚钱,零钱聚整钱”。随着近年来种养结构的调整,政府扶持和科技投入,“副业”收入较以前有较大提高,一些养殖业如我镇的养鹅业已形成区域特色,但由于其科技要求高,受环境及市场因素的制约,其收入稳定性差,有些农户由于缺乏科学饲养,导致“血本无归”。如我镇的友好村余存杰农户,曾先后养殖过水产、猪等副业,并小具规模养

4、猪已达XX年,高峰期存栏在100头以上,但缺乏科学饲养,加之市场因素使其负债已达10万元,开建村农夫刘涛状况一样,养猪、养野鸡、水产等最终除了一间间破猪舍外,所得的只有10多万元的债务。因此除了部分取得了较高收入的养殖业户拉高了当地平均收入水平外,整体的养殖业农户收入不见长,出现徘徊局面。第三,非农业收入已成为农夫收入的主要来源,农夫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格局已形成。依据我们对本镇好中差三个村的12户农夫收入来源结构调查分析,种粮收入仅占人均总收入的14%左右,副业占16%左右,非农收入占70%(其中瓦木工收入51%妇女从事玩具加工12%,其它占7%),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转移已成趋势,“转

5、移” 应成为农夫增收的关键词,但是就目前来看,农夫的文化素养和非农劳动技能的缺乏,就业面被限在一些手工体力工作和简洁的操作等很小的范围内,还有受打零工及季工的制约 ,非农收入特殊是打工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且工资性收入难以得到较快的增长。综上分析,现阶段农夫收入来源显多元化格局,但实际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夫就业对土地依存度依旧较高,这就不难解读出农夫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趋势的根由。二、农夫农业收入下降成因分析一是由于过去的经济体制不合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被割裂开来,农产品的增值收益回不到农业中去。粮食市场开放后,农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逐步回落,造成农业增产不增收。高成本

6、费用的水费、种子、化肥和农机具及税费上缴无法在农产品增值收益中均衡负担,假如再算上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基本处于无利或亏损的状态。辛勤的劳动没有换来应有的收入,农业收益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收益水平,从而挫伤了农夫生产的主动性,造成了大面积的农田抛荒,农业生产陷入农产品增收价格下跌收益下降种植面积削减价格回升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增收的一个怪圈。二是农产品加工、销售困难。农村大多数处于偏远地区,信息闭塞,很多农夫都是依据传统的习惯来种植农作物,没有市场需求这个概念,更不懂得依据市场需求规律来进行耕作,致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难以被市场认可,地里长什么就卖什么,农产品缺乏深加工和包装,仅靠出售原产品,售价难以增

7、长。其次农村交通非常滞后,农作物收获以后难以刚好运到市场上交易,往往会错失最好的销售市场,造成损失。三是农夫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劳动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在农业生产不景气的环境下,众多农夫纷纷将责任田抛荒进城打工。但很多农夫除了种田外别无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固定的工作,不得已只能找一些简洁的.体力性零活干,往往是付出大,收入低,日收入很难有保障。四是负担重,使收入上本已捉襟见肘的农夫雪上加霜。一年下来,农夫的农业收入不多,务工收入也有限,但日常生活柴米油盐要用钱,婚丧嫁娶要花钱,亲友家的红白喜事也要出“人情”钱,来年的生产还要高成本投入,这些都使农夫有限的收入显得力不从心。此外,目前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8、还不健全,因病致贫的现象在农村里已屡见不鲜。稍重一点的病就会使原本就不富有的农夫家庭一贫如洗,甚至是负债累累。同时农村养老支出也是农夫不行忽视的重要负担。三、农业产业龙头对农夫增收的支持农夫增收的关键是抓好纯农户的增收,而纯农户的增收又取决于农业投入产出效益和劳动力的转移,大做非农增收的文章。因此传统农业生产收入和非农收入最佳结合点应是农夫增收的“支点”,我们认为这个“支点”就是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产品附加值高,有特色、有基础、有前景能带动区域特色的骨干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陈集镇以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风鹅等食品加工产业链,拉动了以退耕还林及种草养鹅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据不完全统

9、计,受龙头企业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的拉动,近二年来,陈集镇农夫养鹅超过120万只,纯利1200万元,转移劳动力600多人,年收入300万元,仅此两项计算使陈集这个农业大镇农夫人均纯收入净增加了70元,有力地支持了农夫的增收,详细表现为:1、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指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夫增收指明方向。农夫要增收,农业要增效,就必需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调什么?怎么调?”始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难以走出的误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设立,毫无疑问为农夫规避了误区。据调查统计,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设立以来,陈集镇围绕菜鹅饲养进行农业结构高速的步伐不断加大,不断吸引着本地农夫和外来投资者围绕鹅业投资兴业,以年不下1000亩耕地的速度退耕还林和种草养鹅。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