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44265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项答案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地思索;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A. 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D. 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答案】C【解析】【详解】C: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

2、。这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符合题意。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的说法错误,不选。B:选项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错误。故本题选C。2.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科学之科学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D.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A:哲学是科学之

3、科学的说法错误,A错误。B:选项B不符合题意,不选。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C错误。D:“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 世界观践行方法论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 世界观反映方法论D. 方法论指导世界观【答案】B【解析】【详解】ACD说法错误,均排除:B正确且符合题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有什么用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B是对两者

4、关系的正确理解,B当选;故选B。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A与题意不符。B: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而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B与题意不符。C: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而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与题意不符。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常言道“秋风扫落叶”,但到广东、福建等地却发

5、现春风微拂,树叶纷纷飘落,出现“春风扫落叶”的有趣景象。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说明事物的现象不一定反映事物的本质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证明了“秋风扫落叶”的认知不是真理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正确,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秋风扫落叶”还是“春风扫落叶”都是通过观察后得出的正确结论,说明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错误,题干只涉及了落叶的现象,并没有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正确,在北方“秋风扫落叶”,在广东、福建却是“春风扫落叶”,这说明了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错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秋风扫落叶”是经过证实的普遍真理,不能因为在广东、福建有“春风扫落叶”现象就否定了它的真理地位。故答案为C。6.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未有此气,己有此理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气者,理之依也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根据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可以作出如下排序: 故选B。7.我国中医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

7、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连接、相生相克、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中医思想()坚持了物质第一性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中医以五行学说为基础,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即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符合题意。:中医认为,五行相生相克,相互联结,维持整体协调和平衡,坚持了矛盾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符合题意。:中医中的五行学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

8、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无关,不合题意。: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了科学回答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五行学说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唯物主义、矛盾的对立统一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8.正是18世纪的启蒙运动,催生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感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说明A.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B.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C.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9、D. 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答案】C【解析】正是18世纪的启蒙运动,催生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说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并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C项符合题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A项说法错误;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奠定了物质基础,B项说法错误;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来源于时

10、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9.改革开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党的指导思想。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设问要求最新理论成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并不是最新成果,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现之后,科学发展观不再是最新成果,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入选。故本题选D。10.下面漫画表明A 思维具有反作用B. 世界统一于物质C. 存在决定思维D.

1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C【解析】【详解】ABD不合题意,漫画不能体现思维具有反作用、世界统一于物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符合题意,题目中的漫画主要描述了一个人在饥饿的状态下只有温饱这一个需求,而当他处于吃饱的状态下时,便又有了诸如买房、教育、看病、买车等更多的需求。由此可见,人的内心需求是由他所处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决定的,即存在决定思维,也可以说是物质决定意识。故选:C。11.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入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B. 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 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

13、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D. 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说河水是不停地流动的,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则否认了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不合题意,“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没有正确揭示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不合题意,前者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D不合题意,前者并没有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夸大了了运动的绝对性。故选A。12.“人工增雨”技术是指,人工制造出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阳光产生的强热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微

14、粒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大量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朵,化作雨滴落到地面。这一发明体现了()人们可以超越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们能够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能改变规律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人们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超越规律。表述错误,人们不能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符合题意,“人工增雨”体现人们能改变规律作用的条件和形式。符合题意,“人工增雨”是建立新的联系的具体表现。故选D。13.随着后宫甄嬛传的热播,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

15、甄嬛体”语言来自于A. 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B. 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C. 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D. 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A:人脑是意识故生理器官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角度说的,不是意识的本质,A错误。B:意识都是对客观是在的主观映像,而不是想象,B错误。C:“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符合题意,D:观点是从意识的起源来说的,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是从 1980 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到“双独二孩的政策”,再由“单独二孩的政策”到“全面实施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